吴景超

吴景超1901年3月5日-1968年5月7日安徽省徽州府歙县人。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学家。主要研究都市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1][2]

生平

1915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3年,赴美国留学,入明尼苏达大学,获学士学位。1925年至1928年,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2]

1928年归国,任南京金陵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系主任,讲授社会学原理、都市社会学。1928年,组织创办东南社会学会。1930年,参与创办中国社会学社,历任理事、副理事。1931年,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清华大学教务长。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曾从事城市经济调查。1935年,在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任职。1946年,任中国善后救济总署顾问。1947年,回到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井发起成立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会。[1][2]

1948年10月下旬,胡适曾向翁文灏蒋介石推荐吴景超、蒋硕杰劉大中。三人中,劉大中和蒋硕杰後来都来到台湾,在台湾的土地改革及税制改革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吴景超则选择留在中国大陆。[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在中央财经学院任教。1953年,转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任教。[1]1957年,吴景超和一同参加民盟中央1957年6月6日座谈会的费孝通钱伟长曾昭抡黄药眠陶大镛被划为“右派”。1968年5月7日,吴景超因肝癌在北京病逝。[2]

逸事

中华民国时期,吴景超曾任《独立评论》的作者和编辑,与胡适十分友好。胡适还将其拉入南京国民政府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光明日报》发表了吴景超的《我与胡适——从朋友到敌人》一文,其中称:“由于我自己的不坚定,但也由于他(胡适)的怂恿,我开始了十多年与蒋反动政权同流合污的生活。这是我的生命史中最为痛心的事。”翁文灏回国后,曾向老部下吴景超请教如何写检讨,吴景超的建议是多加“官僚资本、特务押人、美帝行动”等名词,以显示更有“教育意义”。吴景超还在另一篇批判梁漱溟的文章中“完全不讲理”。[4]

著作

  • 《社会组织》(1929年)
  • 《都市社会学》(1929年)
  • 《社会的生物基础》(1931年)
  • 《第四种国家的出路》(1936年)
  • 《劫后灾黎》(1947年)[2]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