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點
咽喉點(英語:),又譯作阻塞點或瓶頸(英語:),為軍事戰略上的一種地理特徵,諸如山谷狹徑或是隘口等。這樣的地方迫使一個軍隊在開過此時得收縮成縱隊才能通過,此結果必大幅削弱其戰鬥力量。一個咽喉點能使數量上較弱的軍隊成功抵擋較多的軍隊,令攻方無法在其數量上發揮優勢。
海軍咽喉點
幾個最重要的海軍咽喉點被英國海軍元帥約翰·阿巴斯諾特·費舍爾(Admiral of the Fleet Sir John Fisher)在其不列顛連環防禦殖民政策中提出於下,括號中是重要殖民地。
- 荷姆茲海峽,處於阿曼與伊朗之間,扼守波斯灣之出入口。(伊朗)
- 马六甲海峽,處於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之間。(新加坡)
- 曼德海峽,扼守阿拉伯海至紅海的要衝。(葉門與索科特拉島)
- 巴拿馬運河與巴拿馬油管,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英屬洪都拉斯)
- 蘇伊士運河與蘇伊士-地中海油管,連接紅海與地中海。(埃及)
- 博斯普魯斯海峽,連接黑海與地中海,並有裏海油管牽引至此。
- 直布羅陀海峽,扼守地中海與大西洋之戰略航道。(直布羅陀)
- 合恩角,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扼守南大西洋通往南太平洋的要道。(福克蘭群島)
- 好望角,扼守南大西洋至印度洋之要道。(南非)
這些咽喉點因為其在全球經濟航運與原油航道的關鍵性地位,至今仍有緊張衝突或是海盜之猖獗。然而這些重要性也因著其它貨運網的發展而降低,例如航空業。也有一些潛在地區性或是全球性的咽喉點正逐漸顯明其重要性,西北水道的發展即是一例。
咽喉點實戰運用
有許多運用咽喉點的戰略性以寡擊眾的例子。廣為人知的包括:
- 溫泉關戰役: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一世(King Leonidas)於溫泉關,對抗由波斯王薛西斯一世(Xerxes I of Persia)領導為數眾多的波斯大軍。
- 阿金庫爾戰役:英格蘭亨利五世果決對抗法軍的強行攻勢,在阿金庫爾的森林中狹窄的林道中以寡擊眾。
- 1874年牡丹社事件中,牡丹社原住民於石門狙擊日軍進入牡丹社,其石門山谷狹徑的形勢亦是一種咽喉點。
網路運用
咽喉點也有瓶頸之意,應用於網路安全上,防火牆介入地區網路與網際網路之間也可視之為一咽喉點,來自網際網路的任何攻擊必先通過此通道,如此將可使電腦更為安全。於圖論與網路理論中,咽喉點是一個高度中心向網路中的任何一個節點。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