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麥隆外交
與中部非洲國家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建立無爭議性且開放性的關係是喀麥隆的主要外交政策,另外奉行不結盟政策,且加強與低度開發國家的關係。喀麥隆也是聯合國裏積極的成員國之一,對於維和、法治、環保、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發展及人權相關事務等議題均熱衷參與商討會。喀麥隆無反抗性態度讓它避免其他國家的批評。


喀麥隆與美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保持密切友好關係,但特別與法國維持緊密夥伴關係,雙方訂有軍事、經濟及文化等相關協定或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喀麥隆也有醫療衛生及公共建設的援助,喀麥隆與周邊鄰國均保持友好關係,但除了奈及利亞之外,雙方曾在蘊藏石油與天然氣的巴卡西半島發生軍事衝突,喀麥隆針對此事向國際法院提出訴狀,而此舉也讓聯合國派駐維和部隊於中部非洲。
喀麥隆在查德湖與部份國家有邊界問題,該湖之完整邊界尚待喀麥隆、查德、尼日尔及奈及利亞商討確定。另外與赤道幾內亞有經濟海域劃分爭議。
法國
法國是喀麥隆最密切夥伴國家,雙方主要關係在於法國援助喀麥隆之經濟社會發展,法國在喀投資約有一百六十多家企業,在喀投資額約佔外國投資額的百分之五十,對喀援助佔喀接受外援的百分之四十。法國在喀僑民約七千人,喀在法僑民近兩萬人,留學生約兩千人。法國是喀麥隆第一大貿易夥伴。
美國
美國與喀麥隆維持密切合作關係,而美國對喀麥隆的人權及經濟社會發展之關心亦為雙方建立密切關係的基礎,美國對外援助發展局因預算經費理由而於1994年關閉對喀麥隆計畫。目前大約有一百四十多個義工在喀麥隆,就農業、社區發展、教育及衛生方面給予協助。喀麥隆在國際組織及國際議題上均是美國支持者。
英國及聯邦成員國
喀麥隆於1995年11月1日獲准加入英聯邦,英國與喀麥隆亦保持友好關係。英國部份品牌公司均有在喀麥隆設分公司,其中包括帝亞吉歐旗下的金氏黑啤酒公司(建力士)、殼牌公司、英美煙草公司、渣打銀行等企業。英國及聯邦每年均提供喀麥隆援助計畫。
中華人民共和國
喀麥隆於1971年3月26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雙方關係與日俱增。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喀援助項目包括會議大廈、拉格都水電站、拉格都農業發展、殘障婦女縫紉車間、婦女兒童專屬醫院等大型設施,2004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援喀之雅恩德體育館舉行奠基儀式。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承包喀麥隆掘井及築路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每年均提供獎學金給喀麥隆,喀在華留學生有四十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喀設有漢語培訓中心,並派有三位中國教師指導,1989年援助雅恩德大學建立微生務實驗室。1975年始向喀麥隆派出醫療團,目前約有四十四名醫務人員在喀进行医疗援助。2006年於北京召開的第三屆中非合作論壇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升為新合作夥伴及軍事戰略夥伴關係。
中華民國
喀麥隆曾於1960年1月與中華民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不過雙方僅維持十一年的邦誼,自1971年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後便與中華民國斷交。
奈及利亞
喀麥隆與奈及利亞雙方因歷史因素而有領土爭議,富產石油的巴卡西半島還引起雙方軍事衝突,而奈及利亞遂與喀麥隆斷交六十多天。2002年10月10日國際法院依據1913年英德條約、1931年法英換文及尼喀兩國政府之協議文件做出判決,即巴卡西半島及乍德湖部份地區畫歸喀麥隆,其餘部份歸奈及利亞,2006年奈及利亞向喀麥隆移交巴卡西半島主權。
駐外機構


喀麥隆有龐大的外交系統,反映了其與其他非洲國家的緊密無爭議關係,喀麥隆也與法國、美國和中國有著特別的外交關係,同時也是國協和法語國家組織的成員。
喀麥隆也是少數几个在1990年两德统一后讫今繼續將驻德国大使館留驻於波恩的國家。
至2019年12月,喀麦隆已与133个国家建交,并向32个国家派出常驻外交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