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

衣索比亞联邦民主共和国阿姆哈拉語拉丁化:),通称衣索比亞(,, 读音),是位於非洲之角的主權國家。北部與東北部與厄立特里亚接壤,東部與吉布提索马里(含未受國際普遍承认的索马里兰)接壤,西部與苏丹南苏丹接壤,南部與肯尼亚接壤。埃塞俄比亚有超过1億居民,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內陸國家,亦為人口第二多的非洲國家(僅次於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土地面積為110萬平方公里,首都及最大城市是亚的斯亚贝巴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
国旗
国徽
首都
及最大城市
亚的斯亚贝巴
9°1′N 38°45′E
官方语言阿姆哈拉语, 阿法尔语, 英语, 奥罗莫语, 提格雷尼亚语[1]
地方语言[2]
官方文字吉兹字母
族群(2012[3]
  • 奥罗莫人34.5%
  • 安哈拉人26.9%
  • 提格利尼亞人6.2%
  • 索馬里人6.0%
  • 錫達莫人4.0%
  • 古拉格人2.5%
  • Welayta 2.3%
  • Hadiya 1.7%
  • 阿法爾人1.7%
  • Gamo 1.5%
  • Gedeo 1.3%
  • 其他11.3%
  • 宗教62.8% 基督教
    —43.5% 埃塞俄比亚正教
    —18.6% 新教
    —0.7% 天主教
    33.9% 伊斯兰教
    2.6% 非洲传统信仰
    0.7% 其他[4]
    政府基于民族划分的联邦制[5]议会制共和国
     总统
    萨赫勒-沃克·祖德
     总理
    阿比·艾哈邁德
    立法机构联邦议会
    沿革
     Dʿmt
    c. 980 BCE
    c. 100 CE
    900
     衣索比亞帝國
    1137
     意属东非吞并
    1936
    1952
     德尔格军政府
    1974
    1987
    1993
    面积
     总计
    1,104,300[3]平方公里(28th
     水域率
    0.7%
    人口
     2018年估计
    109,224,414[6][7]12th
     2007年普查
    73,750,932[8]
     密度
    92.7/平方公里(123rd
    GDPPPP2019年估计
     总计
    2401.68亿美元[9]
     人均
    2701美元[9]
    GDP(国际汇率)2020年估计
     总计
    1036.07亿美元[9]
     人均
    1066美元[9]
     0.336[10](2011年)
    人类发展指数 0.470[11](2018年)
     · 173rd
    货币衣索比亞比爾ETB
    时区UTC+3EAT
    行驶方位靠右
    电话区号+251
    ISO 3166码ET
    互联网顶级域.et

    大約距今1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已經有先民在此地繁衍生息。19世紀末列强瓜分非洲,埃塞俄比亚是唯一成功擊敗歐洲殖民者,維持其君主制传统的非洲國家。1974年,一次流血軍事政變將1930年代以來一直統治埃塞俄比亚的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推翻後,埃塞俄比亚廢除君主制,建立由门格斯图掌握实权的军政府,并成為名义上社會主義國家,后于1990年宣布放棄社会主義制度[12]。1991年,亲阿尔巴尼亚霍查派掌握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衣革阵)赢得内战,上台执政[13];2019年12月1日,衣革阵解散,其主体部分改组为繁荣党

    國名

    埃塞俄比亞的名稱於自希臘文“Αἰθιοπία”(源於Αἰθίοψ,Aithiops,即埃塞俄比亞人),該字由αἴθω(aitho“燒焦”)和ὤψ(ops“面部”)兩個希臘詞彙合成,意思就是“曬黑的面”,形容非洲棕黑種人的膚色[14]。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採用了該字來代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15]

    在希臘羅馬時代,大概從公元前850年開始,“埃塞俄比亞”是努比亞地區的別稱,到了三世紀阿克蘇姆帝國征服了努比亞地區,又成為了阿克蘇姆人對國家的稱呼[16]。到了二十世紀,“埃塞俄比亞”正式成為國際通用的國家稱呼。

    另外,埃塞俄比亞的舊國名阿比西尼亞(Abyssinia)是拉丁化的當地人自稱ḤbštmḤbśt (Ḥabashat)[17],在阿拉伯語它演變成Ḥabasha,在塞巴語則演變成「'ḥbs」('Aḥbāsh)[16]

    历史

    中古與近世

    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1889年—1913年在位)
    位於貢德爾法西爾蓋比城堡,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埃塞俄比亚是一個古老的國家,最早可考的政權是活躍於公元1-7世紀的阿克蘇姆帝國。13世纪,阿姆哈拉人建立所羅門王朝,展開對阿比西尼亞王国持續近700餘年的統治,中世紀的阿比西尼亞為東非一大強國,領土達至現今的蘇丹索馬里,並在16世纪先後擊退了奥斯曼帝国葡萄牙人的入侵。

    19世纪初,衣索比亞分裂为许多公国,皇权旁落,称为“王子纷争时代”。19世紀後半,英国義大利先後入侵。在義大利的扶植下,流亡王子孟尼利克二世重新统一了衣國,並於1889年登基稱帝。埃塞俄比亚国名也於此時正式确立。1890年,意大利出兵宣布將該國納為保护國,孟尼利克二世轉而反抗,第一次意大利衣索比亚战争爆發。在6年的交戰後,被擊敗的意大利承认衣索比亚独立。1936年,義大利在墨索里尼的指揮下二次出兵衣索比亞,過程中意軍使用芥子毒氣,時任皇帝的海尔·塞拉西流亡英國。直至1941年,義大利在二战东非战场上被英军击败、殖民地厄立特里亚被英国托管後,海尔·塞拉西才回到首都复位,並在政治上彻底倒向美英。

    冷戰時期

    發表演說的皇帝海爾·塞拉西(1930年—1974年在位)

    二战结束后,美国大力扶持埃塞俄比亚,培養其在非洲的代理人。雙方签订了十多个军事和经济协定,前者在衣國设立基地、派駐军事顾问小组、並提供1.5亿美元的军援(占当时美国对全非洲军援的一半),埃塞俄比亚由此建立起一支较為现代化的部队。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埃塞俄比亚立即宣布支援联合国军,海尔·塞拉西皇帝宣布派遣禁卫军「卡格紐營」參戰,該步兵营參與了上甘岭战役。作为回报,美国大力推动将当时受联合国托管的厄立特里亚并入埃塞俄比亚、组成一个联邦国家。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称:“从正义來看,必須考慮到厄立特里亚人民的观点。但是美国在红海盆地的战略利益与安全考虑及世界和平使得这个国家必须联系我们的盟友埃塞俄比亚。”[18]1950年12月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390号决议,英国对厄立特里亚的托管结束,埃塞俄比亚与後者组成一个联邦,厄立特里亚保有相當程度的自治,諸如行政管理权、司法权、旗帜、警察與收税權等内务。

    1962年,皇帝海爾·塞拉西宣布解散厄立垂亞議會,衣方逕自将厄立特里亚改为轄下的一州,激起當地人民反抗。於此稍早建立的地方組織“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成為抵抗軍主力,埃國與其展開長達30年的對抗。

    德爾格政權領袖門格斯圖(1977年—1991年在任)

    1974年,在嚴重飢荒下,埃塞俄比亚发生军事政变废黜皇帝,德尔格政权建立,由门格斯图掌握实权。1978年,德尔格政权投向苏联,获得大量苏援。然而门格斯图政府的經濟政策對國家造成嚴重的損害,埃塞俄比亚在80年代出現前所未有的饑荒,各國為了抒解當地災情而舉辦了一個超大型演唱會,並由邁克爾·傑克遜和莱昂纳尔·里奇為大會作了一首主題曲《天下一家》;埃塞俄比亚該次災情使世界關注到第三世界武器氾濫,以及富裕國家的經濟壟斷造成的全球經濟失衡,引致1980年代的綠色運動思潮。1987年9月,該國更名为“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89年9月,在埃塞俄比亚的苏联顾问与古巴军人全部撤出。

    現代

    埃塞俄比亚前總理梅莱斯·泽纳维(1995年-2012年在任)

    经过多年内战,1991年5月28日,门格斯图政权被亲阿尔巴尼亚霍查派掌握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武装推翻。埃革阵组建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梅莱斯·泽纳维临时总统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也组建厄立特里亚过渡自治政府。1993年,两年过渡期满,厄立特里亚经全民公决,脱离埃塞俄比亚独立。1994年,埃塞俄比亚制定新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拥有自决权利。1995年8月,新宪法生效,改国名为“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為內閣制國家。梅莱斯自1995年起,一直擔任埃塞俄比亞總理一職直至其逝世。

    1997年,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決裂,并开始发行自己的货币“纳克法”。隔年5月埃厄战争爆发,造成了雙方約7萬人的死傷[19][20]。最終埃厄雙方於2000年6月停火,厄利垂亞獨立。

    進入21世紀,受益於政情基本穩定以及咖啡油菜籽等經濟作物出口成長[21],衣索比亞進入了一段發展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大幅增長,世界銀行統計衣國在2004年至2014年期間以每年平均10.9%的速度快速增加[22]

    2011年,非洲之角地區由於長年戰亂以及大規模旱災爆發嚴重饑荒,許多索馬利亞人逃入衣索比亞,其影響直至隔年才逐漸回復。

    2014~16年,聖嬰現象帶來的不規則降雨使衣索比亞高原陷入先旱後澇的情況,農牧業受到普遍影響,農民的不滿使衣國抗議及衝突頻傳,並使以往在衣索比亞不明顯的種族問題浮上檯面。2016年衝突加劇,在北部,佔衣國總人口三分之二的奧羅莫人安哈拉人,對僅約總人口6%提格利尼亞人長期執政產生埋怨,爆發了大規模抗議並遭到武力鎮壓;在南部,奧羅莫人與索馬利亞人蓋德奧地區原住民之間長期的土地糾紛演化為暴力行動,奧羅莫、索馬利亞和蓋德奧都出現大量逃亡的難民。

    埃塞俄比亚總理阿比·艾哈邁德(2018年至今)

    2018年,曾任職衣國網路安全局(Ethiopian Information Network Security Agency, INSA)的阿比·艾哈邁德當選埃塞俄比亚總理,他走訪厄利垂亞並宣布解除雙方敵對關係[23],並解除了衣國原先對大部分網站的封鎖。然而同年奧羅莫人與蓋德奧原住民之間再次爆發嚴重衝突,此次紛爭迫使140萬蓋德奧人出逃,為該年全球最大規模的難民潮[24]。衣國國防部在當年2月至6月期間宣布了國家緊急狀態[25]。面對不同族群間頻發的衝突,衣國政府最終宣布將在2020年8月16日舉行大選,諸如索馬利亞州州長穆斯塔法·穆罕默德·奥梅尔等衣國各派系異見領袖預計將參選[26]

    2019年6月,總理阿比發表緊急談話宣告阿薩米紐·齊格發動的軍事政變失敗,當時衣國網路遭到管控中斷[27]

    2020年11月,埃塞俄比亚联邦政府和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之间爆发提格雷战争

    地理

    埃塞俄比亚面积1,104,300平方公里[28],三分之二地区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一般海拔2500~3000,在非洲各国中平均地势最高;东南属索马里高地;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中部;沙漠和半沙漠占领土的28%。

    自1993年5月厄利垂亞獨立建國之後,埃塞俄比亚成為一個內陸國,鄰國有吉布提厄利垂亞蘇丹南蘇丹肯尼亞索馬里。首都在亞的斯亞貝巴。另外,與肯亞、南蘇丹交界的伊雷米三角,埃塞俄比亚及南蘇丹各自宣稱擁有主權和管轄權,現由肯亞管轄。

    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森林气候为主,兼有山地和热带沙漠气候。

    年降水量从西部高原的1500毫米向东北、东南递减到500毫米。

    水文

    境内多河流、湖泊,塔纳湖为最大的湖泊。西北有藍尼羅河流經。西南有奧摩河經過,最後流入图爾卡納湖。藍尼羅河發源于衣索比亞,也是整條尼羅河最大的水量來源。1990年代衣索比亞欲向非洲發展銀行貸款以修建水库,卻被尼羅河下游的埃及用外交勢力否決,後來向中國貸款才獲得修建水庫的經費。目前奧摩河上游正興建大壩,預計2013年完工後,發電量可達187萬千瓦。

    政治

    埃塞俄比亚聯邦地圖

    1994年12月,制宪会议通过《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宪法》,决定改國體为联邦制;政體实行三权分立議會內閣制,實行政教分离总统国家元首,由人民代表院提名,经联邦院人民代表院三分之二多数同意后通过,任期为6年,最多可连任两届。总理内阁拥有最高执行权力,由多数党或多党联合组阁,集体向人民代表院负责。联邦议会由人民代表院和联邦院组成。人民代表院系联邦立法和最高权力机构,由选民直选产生的547名议员组成,少数民族至少占20席,任期五年。联邦院拥有宪法解释权,以及裁决民族自决或分离、各州间纠纷等权力,由大约117名各民族代表组成,每个民族至少有一位代表,此外每百万人口可增选一名代表,由各州议会推选或人民直选产生,任期五年。各民族平等自治,享有民族自决和分离权,任何一个民族的立法机构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分离要求后,联邦政府应在3年内组织该族进行公决,多数赞成即可脱离联邦。各州可以本族语言为州工作语言[29]

    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执政的政府成立后,积极与反對黨接触、对话,致力于政治和解,制定和实施五年发展计划,执政地位得到巩固,梅莱斯始终担任主席。创建以民族联邦制为基础的联邦政体,以发展经济为重点,注重协调稳定、发展和民族团结三者间关系。2001年埃革阵“四大”通过新党章、党纲,确立了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的“革命民主”和“资本主义自由市場經濟”的政经发展方向。埃塞俄比亚经常在首都和多民族混居区域的主要城市发生暴力活动,造成流血冲突。[30][31]

    埃革阵政府曾长期努力推动政治与社会和谐,促进内部稳定,并大赦反政府组织领导人。2019年,埃革阵主体部分改组为繁荣党,但掌控政权长达27年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拒绝加入。[32]衣索比亞國會傳統運作方式,是由規模大的民族黨團主導,[33]改革后的不满情绪滋生,虽然政府控制局势能力较强,政局总体保持稳定,但基于民族的分离主义反政府武装在边远地区制造恐怖袭击事件,局部地区安全的形势有所恶化。[34]

    軍事

    埃塞俄比亚的军队是埃塞俄比亚国防军。由于2000年的埃厄战争厄立特里亚的一方的影响,埃塞俄比亚的领土大小受到了波动,2002年埃军的兵力为400000人。这个数字是1991年德尔格政权垮台之后的首次披露的相关数据。然而,这个数据还比真实数据少——2007年1月的索马里战争,埃军宣称有300000的军队。

    埃军由3个部分组成:埃塞俄比亚陆军埃塞俄比亚空军埃塞俄比亚警察部队埃塞俄比亚民兵。因其为一个内陆国家,埃塞俄比亚没有海军。但在1950年,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组成联邦,在红海占有了一道海岸线,遂1955年组建了埃塞俄比亚海军。直到1991年,厄立特里亚独立分离埃塞俄比亚内陆时,此军队才解散。埃塞俄比亚今日拥有几个维修武器的工业防御组织,它们大多数都是在德尔格政权下为建立军工混成集团制定计划的制造业机构。

    行政區劃

    衣索比亞行政區劃

    衣索比亞劃分為10個州和2個特别市:

    級別 名稱 右圖序號 人口 面積
    (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
    首府
    阿法爾州 2 1,389,004 96,707 14.36 塞梅拉
    阿姆哈拉州 3 19,120,005 159,173.66 120.12 巴赫达尔
    本尚古勒-古馬茲州 4 625,000 49,289.46 12.68 阿索萨
    甘貝拉州 6 247,000 25,802.01 9.57 甘贝拉
    哈勒爾州 7 196,000 311.25 629.72 哈勒尔
    奧羅米亞州 8 26,553,000 353,006.81 75.22 阿达玛
    索馬里州 9 4,329,001 279,252 15.5 吉吉加
    南方民族、部落和人民州 10 14,901,990 112,343.19 132.65 阿瓦萨
    提格雷州 11 4,334,996 50,078.64 86.56 默克莱
    锡达马州 12 12,000 阿瓦萨
    特别市 亞的斯亞貝巴 1 3,147,000 530.14 5,936.2
    德雷達瓦 5 398,000 1,213.20 328.06

    人口

    歷回埃塞俄比亚人口普查
    年份人口±%
    1984 39,868,572    
    1994 53,477,265+34.1%
    2007 73,750,932+37.9%
    2019 109,860,000+49.0%
    來源:埃塞俄比亚中央統計局

    埃塞俄比亚的人口有约1.1亿(2019),相較於1983年僅3350萬[35],於19世紀僅約900萬[36],根據2007年的人口及住房普查顯示1994年至2007年間年均人口增長率為2.6%,較1983年至1994年間的2.8%略為下降,但人口成長率仍居於世界前十位。於2060年時預估將達2.1億人,為2011年的2.5倍[37]

    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大多數屬亞非語系,主要為闪米特语族庫希特語族分支,後者則包括了奥罗莫人阿姆哈拉人提格雷族索馬里族,這四個民族即佔埃塞俄比亚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

    根據2007年埃塞俄比亚人口普查,奧羅莫人為最大民族,佔34.49%,阿姆哈拉人佔26.89%,索馬里族及提格雷族分別佔6.2%及6.07%,其他民族分別為錫達莫族4.01%、古拉格族2.53%、沃萊塔族2.31%、哈迪耶族1.74%和阿法爾族1.73%、加莫族1.5%、Kefficho族1.18%和其他佔11%。[38][39]

    在1980年代以前,埃塞俄比亚居住着大量的埃塞俄比亚犹太人,称为贝塔以色列,在以色列立国后,他们便逐渐离开埃塞俄比亚移居以色列

    语言

    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工作語言。主要民族語言有奧羅莫語提格雷語。根據民族語統計,埃塞俄比亚境內共有90個獨立語言[40]

    宗教

    埃塞俄比亚宗教
    宗教 百分比
    基督宗教
     
    62.8%
    伊斯蘭教
     
    33.9%
    非洲傳統信仰
     
    2.6%
    其他
     
    0.6%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具有悠久和丰富的基督宗教传统的国家,早期基督教从公元1世纪开始就已经在埃塞俄比亚北部和中部传播了。现在全国人口中62.8%信仰基督教(其中全国人口的43.5%信奉埃塞俄比亞正教,18.6%信奉基督新教,0.7%信奉天主教)。埃塞俄比亚也是伊斯兰教最早传播到的国家之一,33.9%信仰伊斯蘭教。2.6%信仰原始宗教,0.6%信仰其他宗教。历史上埃塞俄比亚境内一直有大量犹太人,他们自称贝塔以色列人,但现在他们大都移居至以色列。

    主要城镇

    經濟

    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夜景
    咖啡為埃塞俄比亚重要的經濟作物

    埃塞俄比亞是非洲第二大人口大國,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41],2019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排名非洲第八位,但對比已開發國家仍顯得較為經濟落後。1992-1997年经济年均增长7%,1998年因埃厄边界冲突爆发而导致经济发展受挫。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75亿美元,经济增长率达8.5%。汇率是1美元约等于17.5比尔[42]

    農牧業

    農牧業人口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原產地,咖啡至今仍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年產量一般在20萬噸左右[43],其他經濟作物有油菜籽類、小麥玉米高粱等,糧食基本自給。畜牧業發達,牲畜存欄量居非洲首位。

    工業

    工業有紡織、建築伐木、水泥和農畜產品加工,新建有煉鋼、石油提煉等。主要貿易對象有美國日本俄羅斯意大利,出口咖啡、牛羊皮、油菜籽等。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下,中國與埃塞俄比亞的經貿關系日益緊密,埃塞俄比亞也成為了中國商人和企業進出非洲的主要中轉地[44]

    目前,埃塞俄比亚使用童工的现象仍十分普遍。[45]

    觀光業

    埃塞俄比亚具有3000年文明史,有着大量的自然、文化和历史名胜,但受限於基礎建設,目前仍是一个尚未开发的旅游市场。儘管如此,过去的十年里,埃塞俄比亚的旅游业呈稳步增长态势。国际游客人数从1990年的64000人上升到2013年的68万人,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81.5万人[46]

    埃塞俄比亞高原是人類最早的發祥地,也是青尼羅河阿特巴拉河索巴特河謝貝利河朱巴河等眾多河流發源地。東非大裂谷由東北向西南縱貫埃塞俄比亞高原中部,在裂谷斷層的深處形成了如蘭加諾湖等眾多的湖泊。同時埃塞俄比亞還擁有始建於12世紀的拉利貝拉岩石教堂群阿克蘇姆遺址等眾多世界文化遺產[44][47]

    卫生事业

    根據世界銀行的艾滋病毒項目全球負責人介紹,在埃塞俄比亞每100,000人裡就會有一名醫生。[48]然而另一份報告來自世界健康組織給出了一組數字,1936個埃塞俄比亞醫生,使世界銀行的數字升到每100,000人裡就有2.6個是醫生。[49]這些數據表明了高等學歷人才離開埃塞俄比亞前往西方尋求更多就業和經濟機會的现状。

    衣索比亞的主要身心健康問題被認為是關於衛生條件和營養不良而引發的傳染病。超過4400万(近衣索比亞人口的一半)沒有乾淨的水可以喝。[50]這些身心健康問題是由醫生,護士和醫療設備的短缺而造成的。

    医生准备疫苗

    衣索比亞的公共健康的狀態是在城市要比農村好得多。出生率、嬰兒死亡率和正常死亡率在城市比農村地區低,由於教育、藥品和醫院[51]在城市有著優質的設施對比於農村。在城市中,人們的平均壽命為53歲,在農村地區是48歲。[51]由於衛生是一個問題,利用改進的水源比例也隨趨勢上升;相比農村地區11%城市是81%。正如在非洲其他地區,許多人為了希望有更好的生活條件而移居城市。

    醫護人員與現代醫學培訓的低可用性,和資金不足的醫療服務,導致了使用家庭為基礎的療法醫治常見疾病可靠性較差的同時體現了傳統治療的優勢。

    在埃塞俄比亞有119家醫院(12僅亞的斯亞貝巴)和412家保健中心。[52] 埃塞俄比亞人有58年平均預期壽命,這是相較低的。[51]和在這國家的嬰兒死亡率比較高,因為有8%的嬰兒在出生後不久死亡[52](雖然這是從1965年的數字16%到8%,有著顯著降低)。生育有關的併發症如產科瘺仍然影響許多國家的婦女。

    交通

    鐵路總長781公里。公路运输占全国总运量的90%,2002年道路總長度33,297公里,其中公路24,000公里,約9000公里公路可全年通行。全国共有40多个机场,其中亚的斯亚贝巴、迪雷达瓦和巴赫达尔为国际机场。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博莱国际机场為非洲年度最佳机场,向15家航空公司提供地勤服务。[42]

    原有的19世纪末期法国修建的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米轨铁路从吉布提到亚的斯亚贝巴的客货运输通过公路一般需要一周时间。

    埃塞于2010年开始招标建设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的电气化准轨铁路亚吉铁路,全长756km,其中埃塞境内全长656km,总投资约40亿美元,其中70%左右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优惠贷款。项目全部采用中国国铁II级电化技术标准,设计时速120公里,从设计、施工、监理,到轨料、施工装备、通信讯号和电气化设备、机车车辆,全部使用中国产品。中国铁建的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等承建。其中中土集团承建的米埃索(Mieso)到吉布提段全长339km。该项目2012年4月正式动工,计划2015年10月全线通车运营。已经自西向东分段建成通车。2014年12月31日,中土集团衣索比亚公司已经铺轨至吉布提境内的最后一段,预计2015年5月完成埃塞-吉布提铁路全线铺架工程。

    衣索比亚交通部规划以埃塞吉布提铁路为重点,在2020年前建设约5000公里的铁路网,包括从亚的斯亚贝巴到南苏丹的西线铁路、从亚的斯亚贝巴向北连通北部各重要城市的北线铁路,以及从亚迪斯亚贝巴沟通肯雅边境的南线铁路。

    飲食

    衣索比亞人的主食主要是用發酵過的苔麩麵糊製作的英傑拉餅和許多稱為「沃特」(阿姆哈拉語:ወጥ, IPA: [wətʼ])的燉煮。因為曾被義大利殖民,衣索比亞人也常吃義式麵食[53]

    埃塞俄比亞高原也是世界咖啡原產地,就像茶的故鄉中國有源遠流長的茶文化一樣,“咖啡之國”埃塞俄比亞也有沿襲了好幾個世紀的咖啡文化。

    相關條目

    参考资料

    1. Shaban, Abdurahman. . Africa News.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2. .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3. . [2012-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4).
    4. .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4).
    5. (PDF).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19).
    6. . population.un.org.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 [2019-11-09].
    7. (xslx). population.un.org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 [2019-11-09].
    8. . 2007 Population and Housing Census of Ethiopia. CSA. 13 July 2010 [18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8).
    9. . IMF.or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8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1).
    10. Selima, Jāhāna. (PDF).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5: 232 [2020-11-22]. ISBN 978-92-1-126398-5. OCLC 93607093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2-24).
    11. .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10 December 2019 [10 December 20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5-23) (英语).
    12.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各国共产党总览》编辑委员会. .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0年1月. ISBN 7-80115-132-1.
    13. . [2020-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14. Liddell, Henry George; Scott, Robert. . . Perseus. [16 March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0).
    15. For all references to Ethiopia in Herodotus, see: this lis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t the Perseus projec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6. Hatke, George. . NYU Press. 2013: 52–53. ISBN 978-0-8147-6066-6.
    17. Schoff, Wilfred Harvey. . Longmans, Green, and Co. 1912: 62 [28 September 2016].
    18. Heiden, Linda. . Monthly Review. 19 June 197978, 30 (2): 15.
    19. . www.globalpolicy.org.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20. . Reuters. 2007-01-24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6) (英语).
    21. "Oilseed overtakes coffee as Ethiopia’s top export earn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Ethiosports, 2014. (Retrieved 1 July 2014)
    22. . [24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2).
    23. . 联合国新闻. 2018-09-16 [2019-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1) (中文(简体)‎).
    24. . Relief Web. [7 April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5).
    25. . 壹讀. [2019-10-09].
    26. . Reuters. 2020-01-28 [2020-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4) (英语).
    27.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28. . [201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29. .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30. . 联合国.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31. . 新京报.
    32. . 半岛新闻网. [202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33. . 風傳媒. [202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34. . WGI.WORLD. [202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35. Central Statistical Agency, 2012
    36. W. G. Clarence-Smith The Economics of the Indian Ocean slave trad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989). p.100. ISBN 0-7146-3359-3
    37. Forecast provide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y International Futures and hosted by Google's Public Data Explorer
    38. Berhanu Abegaz, Ethiopia: A Model Nation of MinoritiesPDF (51.7 KB) . Retrieved 6 April 2006.
    39. Population. Embassy of Ethiopia, Washington, DC (2000–01). Retrieved 6 April 2006.
    40. Languages of Ethiop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Ethnologue. Retrieved on 2012-03-03.
    41. . IFC. [27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9).
    42. .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外交部网站. 2014-04-29 [2016-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43. . BBC. 21 June 2007 [21 June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3).
    44. . 人民網. [2018-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5).
    45. (PDF). Addis Ababa City Administration Social and NGO Affairs Office, Save the Children Denmark, African Network for the Prevention of and Protection Against Child Abuse and Neglect-Ethiopia Chapter. [2010-09-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12-12).
    46. . 中非贸易研究中心. [2018-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5).
    47. . UNESCO. [July 29,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48. . 24 July 2007.
    49. (PD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6 [2016-05-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8-02-16).
    50. . www.wateraid.org. [2016-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51. . [20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1).
    52. (PDF). WHO. 2008 [2016-05-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6-24).
    53. Javins, Marie. "Eating and Drinking in Ethiop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Gonomad.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ccessed July 2011.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埃塞俄比亚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埃塞俄比亚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