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

尼日共和国法語:),通稱尼日西非内陆国家之一,因尼日河而得名,首都尼亚美。东临乍得,南界尼日利亚贝宁,西部与布基纳法索马里毗邻,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东北与利比亚交界。边境总长5500公里。面积126.76万平方公里,是西非最大的国家。其土地面积有80%位于撒哈拉沙漠。人口约2200万,其中大多数聚居在该国的最南部和西部。尼日尔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为尼亚美,位于尼日尔西南角。

尼日共和國
(法語)
国旗
国徽
格言:  (法语)
“友爱、工作、进步”
国歌:尼日之歌
首都
及最大城市
尼亞美
官方语言法語
官方文字法語
族群豪萨族、哲尔马-桑海族、富拉尼族图阿雷格族、卡努里族
宗教伊斯兰教
政治體制单一制
半總統制
國家憲法《尼日尔共和国宪法》
政府尼日尔议会
 总统
马哈马杜·伊素福
 总理
布里吉·拉菲尼
面积
 总计
1,267,000平方公里(第22名
 水域率
0.02%
人口
 2019年估计
22,840,000(第57名
 密度
13/平方公里(第174名
GDPPPP2016年估计
 总计
201.88億美元[1]第138名
 人均
1,109美元[1]第181名
GDP(国际汇率)2016年估计
 总计
75.10億美元[1]第141名
 人均
412美元[1]第180名
货币西非法郎XOF
时区UTC+1
行驶方位靠右行驶
电话区号+227
ISO 3166码
主要節日独立日(1960年8月3日)
中央銀行西非國家中央銀行
人类发展指数0.377[2](第189名)-
互联网顶级域.ne
网站

自独立以来,尼日尔人生活在五部宪法和三个时期的军事统治之下。2010年发生軍事政變后,尼日尔成为一个民主的多党制国家。其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几乎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根據2018年所統計的資料,尼日是人類發展指數排名最低的國家,亦是世界上最低度開發國家[3]

历史

公元8至16世纪,在尼日尔河中上游地区先后出现过三个强大国家:加纳帝国马里帝国桑海帝国。11至18世纪在乍得湖地区兴起了博尔努帝国加纳王国马里帝国的统治中心虽然不在尼日尔,但通过贸易往来而对该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尼日尔的西部和中部都曾经是桑海帝国的一部分。

1897年~1900年被法国佔领,1904年成為法國殖民地(法屬尼日軍管地),1940年代并入法屬西非

1960年8月3日獨立,哈馬尼·迪奧成為首任總統。1974年4月,武裝部隊參謀長賽義尼·孔切發動政變奪權。孔切一直掌權至1987年11月去世,由阿·賽義布繼任。1993年3月,馬哈曼·奥斯曼在該國首次民主總統選舉中勝出,不過他的政府在1996年1月被軍人發動政變推翻。坦賈·馬馬杜在1999年11月當選總統,2004年12月成功連任,後於2010年2月18日被軍隊發動政變推翻。[4]

政治

實行半總統制。總統為國家元首、行政首腦和武裝部隊統帥,通過兩輪多數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即將任滿兩屆總統任期的坦賈在2009年提出修改憲法,更改連任限制,引起爭議。

總理為政府首腦,由總統根據議會多數黨團的提名人選任命,對議會負責。

2004年當選的總統坦贾·马马杜在2010年2月的军事政变被推翻。

地理

位于尼日尔西部的比尔马大沙漠
尼日尔軍隊演習
馬拉迪的雜貨店
首都街頭

尼日領土面積126.7萬平方公里。国土纵横的范围,从北纬11°37′延伸到23°33′,经度上东经0°6′伸展到16°。

地形

尼日尔全境地势呈北高南低。按地形特征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北部是艾尔高原及周围群山,地势较高,海拔700~1000米。其中位于塔泽尔扎伊特山区的格雷本山海拔1997米,是尼日尔的最高点。

中部是萨赫勒地区,是半沙漠草原区海拔500~800米。

南部是平原区,地势较平坦,海拔200~300米。

河流与湖泊

尼日尔河是最主要的河流,另东部還有一条科马杜古-约贝河,流入乍得湖。此外还有一些时令河。总体来说,尼日尔水资源比较贫乏。

气候

尼日尔气候属于干旱热带性,终年炎热少雨。平均气温摄氏30 °C。雨季从6月到9月,旱季从10月到第二年5月。降水量由西往东逐渐递减。

居民与宗教

人口

2011年估計尼日爾全国人口1574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人。人口主要集中在尼阿美及其周邊地区。人口结构相对年轻,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

民族

全國有5個主要部族:豪薩族(佔全國人口56%)、哲爾馬-桑海族(22%)、富拉尼人(8.5%)、圖阿雷格族(8%)和卡努里族(4%)。

语言

官方語言為法語,但日常使用的人不多。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語言,豪薩語可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通用。

宗教信仰

尼日尔是一个世俗国家,施行政教分离制度,该制度由2010年的宪法所保障,并且规定未来的修订不得改变尼日尔是世俗国家的状态。同时,宪法也保障宗教自由。从10世纪开始广泛传播的伊斯兰教深刻影响了尼日尔的文化和人群。超過99%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當中約90%是遜尼派,約5%是什葉派;其餘居民信奉原始宗教、基督教等。

经济

經濟產業

农业是尼日尔最基本的经济生产部门。但由于长期干旱,粮食长时间不能自给。畜牧业是尼日尔的经济支柱之一,在出口贸易中仅次于铀矿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15%~20%,占外汇收入的50%。此外尼日爾是鈾元素出口國之一,尼日尔的铀矿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现已探明储量为21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居世界第五位。1992年,尼日尔成为仅次于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的世界第四大产铀国。此外尼日尔的采金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主要产金地是萨米拉(Samira)和利比里(Libiri)。並且尼日尔有比较丰富的磷酸盐,储量达12.5亿吨,居世界第四位。此外,尼日尔的煤炭石油资源也比较重要。

發展程度

尼日爾的發展十分落後,甚至比其他非洲國家還要落後。根據聯合國發布的2017年人類發展指數,尼日爾排行最後,而人均收入亦十分低,在2018年尼日爾人均收入只有約1200美元(購買力平價)。有超過40%的人口每日生活低於1.9美元。

行政区划

尼日行政區劃,全國一級有7地區(Regions)1首都區(capital district),二級36省(départements),三級265區(communes)。

  1. 阿加德茲省()
  2. 迪法省()
  3. 多索省()
  4. 馬拉迪省()
  5. 塔瓦省()
  6. 蒂拉貝里省()
  7. 津德爾省()
  8. 尼亚美市(,首都)

重要城镇

外交

尼日尔1963年7月7日与中华民国建交,1974年7月20日改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92年7月30日尼日尔再同中华民国复交四年,直至1996年8月19日尼日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度复交。

截至2020年2月,尼日尔已与107个国家建交。

教育

尼日尔教育水準十分落后,成人识字率只有16.5%,妇女更低,只有7%。

目前尼日尔有两所大学,一所是尼亚美阿卜杜·穆穆尼大学,另一所是设在萨伊地区的萨伊伊斯兰大学。前者是国立大学,后者是伊斯兰会议组织开设的。

參考資料

  1.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16 [2016-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0).
  2.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0-24).
  3. (PDF). hdr.undp.org.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1 Sept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2).
  4. 《尼尔发生兵变总统被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BBC中文網,2010年2月18日。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