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水塘

城門水塘英語:)是香港新界西南部的一個水塘,位於荃灣區城門谷一帶(城門郊野公園),為第一個把所儲存的水由新界區輸往港島區使用的水塘。為區別下城門水塘,城門水塘又稱為上城門水塘。亦因如此,廣義上,城門水塘是指上城門水塘下城門水塘;而狹義上,城門水塘則是上城門水塘的真正名稱。由於興建時是正值英國國王佐治五世登基25年(1935年),上城門水塘亦名為銀禧水塘。由於整個城門水塘群剛好處於新界東與西的分界線上,上城門水塘被劃屬界線以西(屬荃灣區),下水塘則劃入界線以東(屬沙田區),所以,從廣義而言,城門水塘地既處新界西,亦處新界東。而貫穿兩地者便是1990年通車、同樣以該地地名「城門」命名的城門隧道,其共兩組隧道之間均以高架橋連接,並正正在下城門水塘和城門峽上方跨過。

城門水塘
針山山頂俯瞰城門水塘
針山山頂俯瞰城門水塘
城門水塘在香港的位置
坐标 22°22′46.82″N 114°8′53.97″E
水库位置 香港荃灣區城門谷荃灣區城門谷城門郊野公園
大坝位置城門峽(主壩)、
菠蘿凹(菠蘿壩)
最大库容1.3278千萬立方米
开工时间1923年
竣工时间1937年
总费用950萬港元

歷史

城門水塘為城門谷計劃一部份。計劃始於1923年,惟1939年完成第三期的部份後,日本進侵香港而擱置。

1923年展開第一期工程,於城門谷上游建臨時土壩、臨時水道、兩條輸水隧道及兩條引水道,抽調河水至同期興建的九龍接收水塘。1930年建成首條由九龍尖沙咀經維港下的海底水管連接港島中環皇后碼頭後,城門水塘的食水成為第一個把所儲存的水由新界區輸往港島區使用的水塘。第一期工程還包括九龍副水塘、石梨貝濾水廠、石梨貝配水庫、琵琶山配水庫、動植物公園配水庫等等,耗資413.7萬港元。

1933年展開第二期工程,於城門峽築280呎高主壩、82呎高的菠蘿壩及副壩,整個上城門水塘儲水量達30億加侖。由於進度理想,1935年9月2日主壩建到160呎左右,水塘就開始使用,當時港督修頓進行了閂水閘儀式。1937年1月30日水塘正式竣工落成使用,為當時英國本土及屬土中最大的儲水庫。由於興建時(1935年)正值紀念英國國王佐治五世登基25年,水塘又名為銀禧水塘[1]。第二期工程還包括石梨貝濾水廠加裝濾水器、第二條維港海底輸水管等等。

興建主壩時,由於工程浩大。香港政府聘請英國工程顧問阿歷山大·賓尼及迪勤公司()的技術人員及曾興建星洲山頂水塘的南洋工人一起參與興建,技術人員加工人人數多達約2,500人。由於工程複雜,加上當時未完全掌握使用新型「11炸藥」的技術,發生多宗意外傷亡事件。工程初期由於環境及氣候因素,有不少工人感染瘧疾。幸得到香港大學醫學院協助防治,感染人數才顯著下降。

城門水塘於建造前有8條主要村落,稱「城門八村」,分別為城門老圍白石窩碑頭肚石頭見芙蓉山南房肚大碑瀝張屋。在興建主壩前,1928年開始,被安排搬遷到新界的錦田大埔粉嶺等不同的地方。

第三期工程包括延長引水道以收集大帽山南麓的山水及第三條海底輸水管等等。全部工程1939年完工,全三期計劃耗資950多萬港元。

位於針山以南的下城門水塘()始建於1961年,於1965年開始供水,容水量429.9萬立方米,約為城門水塘三分之一,是船灣淡水湖供水計劃一部份,兩個水塘儲水量共1,758萬立方米。

城門水塘為醉酒灣防線的一部份,是香港保衛戰的遺跡之一。

歷史建築

城門水塘內有多座歷史建築,詳細資料列於下表:

上城門水塘

名稱歷史評級動工/落成年份補充資料
上城門(銀禧)水塘紀念碑法定古蹟1933年-1937年最下方寫著「Nisi Dominus Frustra」的拉丁文,意思是「若不是上主,一切皆徒然」,出自《聖經》中的《詩篇》127篇第1節「若不是上主建造房屋,建造者的工作都是徒勞;若不是上主保護城池,守城者保持警覺也是徒然。」
上城門(銀禧)水塘主壩一級歷史建築1933年-1937年
上城門(銀禧)水塘鐵橋一級歷史建築1933年-1937年
上城門(銀禧)水塘水掣房一級歷史建築1933年-1937年
上城門(銀禧)水塘鐘形溢流口一級歷史建築1933年-1937年
城門碉堡-1930年代中

下城門水塘

蝴蝶觀賞

環保團體綠色力量調查,城門水塘獲市民選為「本港最佳的觀賞蝴蝶地點」。同時,該團體亦公布為期兩年的蝴蝶多樣性調查的結果,指出城門水塘能發現達120種蝴蝶,已佔去全港一半的蝴蝶品種,而其中包括全球最細小的鳳蝶──燕鳳蝶[2][3]

交通

新界區專線小巴82線

新界區專線小巴94S線

參考資料

  1. 《綠色香港─生態欣賞與認識》,花千樹出版。181頁。ISBN 962-8884-44-1。
  2. . 《新城廣播有限公司》. 2007年9月30日 [2007年10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2月28日).
  3. . 《蘋果日報》. 2007年10月1日 [2007年10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2月29日).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