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战争
宋金战争,是从1125年-1141年金军南侵,灭北宋、占领中原开始,1161年-1164年;1206年-1207年;1216年-1219年,金军屡次对宋朝进行的侵略性战争,直到端平元年(1234年)蔡州之战,南宋联合蒙古帝国灭亡金朝,共计25年。
宋金战争 | |||||||
---|---|---|---|---|---|---|---|
| |||||||
参战方 | |||||||
南宋 | 金國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岳飞 关勝 李纲 宗泽 韩世忠 劉錡 張俊 劉光世 吴玠 吴璘 张浚 李寶 虞允文 韩侂胄 毕再遇 孟珙 |
金太宗 完颜宗翰 完颜宗望 完颜宗弼 完颜娄室 完颜昌 完颜希尹 完颜宗辅 完颜杲 完颜亮 金章宗 金宣宗 金哀宗 仆散安贞 |
前奏
宋徽宗统治时期,女真人在首领完颜阿骨打带领下崛起,金朝建立并发动对宗主国辽朝的战争(详见金灭辽之战)。北宋主动派人同金朝签订海上之盟,联合攻打辽朝。金军连夺辽朝四京,而宋军在攻打辽南京时却被辽朝大将耶律大石击败,于是金朝出兵夺取辽南京,至此辽朝五京全部陷落。1125年,辽天祚帝在逃亡西夏的途中被金军截击俘虏,辽朝灭亡。金朝在灭辽之战中见到北宋的软弱无能,便萌生灭宋之意,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执意要与宋和好,所以宋金之间暂时没有战争。1123年金太祖病逝后,其弟完颜吴乞买即位,史称金太宗,太宗皇帝即位后着手准备发动对宋战争。
女真人久居北方寒冷之地,不耐酷暑。金軍一般是盛夏休戰,而於秋冬季節弓勁馬肥之際南侵,攻勢一般從秋天開始,春天結束,宋人於是稱之為「防秋」。春末金軍退兵,即將進入盛夏季節,則是宋軍北伐之時[1]。
過程
靖康之恥
1125年(北宋宣和七年)秋,金軍借張覺事變,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斡離不(宗望)領軍攻燕京。西路由完顏粘沒喝(宗翰)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攻佔河北,河南等地,渡過黃河,南趨汴梁。宋徽宗見勢危,禪位於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徽宗在幕後主政,同时为南逃準备。
1126年(靖康元年)正月,完顏宗望率金兵東路軍進至開封府城下,包圍北宋首都,因京城守禦使李綱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宗望脅逼宋議和後撤軍,即宣和和議,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宋欽宗以康王趙構、太宰張邦昌為人質,並割讓中山、河間(今屬河北)、太原三鎮。同年秋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西路軍破太原,此前欽宗早已將李綱罷相;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兵臨汴京,圍城一個月後,城破。1127年春,金軍俘宋徽、欽二帝及大批宋太宗一系的皇族北去,北宋滅亡。康王趙構于南京应天府稱帝,是為宋高宗,史稱南宋。
金奪中原戰爭
金朝攻滅北宋後,1127年五月初一,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被擁立為帝,史稱宋高宗,建立南宋,當時仍然控制河南与關中地区。金國聞訊後又派兵南下,意圖滅亡宋朝殘餘势力。宋高宗害怕,逃到了建康。同時中原抗金隊伍四起,而南宋還有開封留守宗澤等人堅決抵抗金軍,宗澤一直主張渡黃河出擊金國,但是宋高宗一味偏安江南,宗澤最後憂憤而死。
金國於1130年派遣完顏兀朮南下,一度渡過長江,直逼临安,將宋高宗追到海裡,在燒殺搶掠一番後撤軍,途中在黃天盪之戰被宋將韓世忠截擊圍困四十日之久,直至金軍趁大風日火攻逃過宋軍防線才得以倖免。同年秋,完顏兀朮率大軍攻打川陝,意圖在宋朝防線西部打開缺口,再自四川順長江流而下。宋金兩軍戰於富平,宋軍敗績,大將吳玠奪得兵權,在重整宋軍後,先後在和尚原之戰、饒鳳關之戰和仙人關之戰中大破金軍,為宋金戰爭中金軍最大的一次敗績。
金國在北方扶植劉豫漢人傀儡政權,企圖「以漢治漢」。但傀儡政權每次南下都被宋軍擊敗,而名將岳飛於1134年北進奪回了襄陽六郡,岳家軍聲名大振,金人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韓世忠等人北伐中原,收復大片土地。1135年金太宗病逝,金熙宗即位,金朝厭倦為救援劉齊而出動兵馬,在1137年撤銷劉齊,與南宋簽訂「天眷議和」,金割讓河南、陝西等新佔地,以黃河為界,南宋固守半壁江山,取得暫時和平。
之後完顏兀朮殺完顏昌,權傾朝野,於1140年再度南下伐宋,攻佔河南、陝西。後宋將八字軍劉錡於安徽順昌之戰大敗兀朮。岳飛聞訊後率軍北伐,在郾城之戰中大破金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大宋故都汴梁。但是宋高宗在宰相秦檜勸阻下決定屈膝求和,連下12道金牌令岳飛撤軍。岳飛悲憤中退回南方後,宋高宗下詔剝奪了岳飛、韓世忠等人的兵權,並且殺害岳飛於風波亭。宋金於1141年簽訂「紹興和議」,宋朝屈膝稱臣,並與金以秦嶺淮河線為界,此後90年大致以此界南北對峙。
海陵王侵宋失敗
1161年(紹興三十一年)九月,金主完颜亮在弑杀金熙宗篡位后撕毁和约,倾全国60万大军南下灭宋[註 1][註 2]。九月,西路金軍由鳳翔府大散關入川界三十里,以騎兵攻黃牛堡,守將李彥堅向四川宣撫使吴璘告急,吴璘抱病指揮,擊退金軍,趁勢收復秦洮隴華陝商虢七州[4]。金中路軍自蔡州攻光化軍,鄂州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吳拱遣游奕軍統制張超增援,超率軍剛入城,金軍數百騎隨即而至,兩軍展開巷戰,金軍敗績[2]后金軍相繼攻下信阳军、羅山縣、光州,圍樊城,吳拱自鄂州率軍進駐襄陽府,派軍馳援樊城,金軍受阻樊城護城河,統制官張平以百騎遇敵破之,副将翟贵和部将王进率軍自樊城殺出,金軍大敗,翟王二將乘勝追擊,遇伏戰死。宋知均州事武鉅乘河南金軍兵力空虛之際,以民兵和官軍復鄧州。
十月,京湖宋軍大舉反攻,相繼克復光州、蔡州、新蔡和平輿[5]。兩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李寶率水軍三千,戰船一百二十艘北上,先解海州之圍,後北上至密州膠西唐島,乘金軍無備突襲,火箭齊發,金軍跳海溺死者甚眾,宋軍俘金軍三千,繳獲統軍符印、文書、器甲和糧斛數以萬計[6][7]。金東路軍十月初進至淮河北岸,江淮浙西制置副使、建康府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王權未做抵抗聞風而逃,至使金人渡過淮河,相繼佔領壽春府、廬州、和州、滁州和揚州,逼近長江[8][9]。宋廷此時遣中書舍人虞允文往前線勞軍,虞允文到達前線後收集潰兵一萬八千人,以步騎列陣江岸,水軍分為五隊,兩隊巡江,一隊部署江中,兩隊隱蔽港中[10][11]。宋軍在采石之戰中運用火炮擊退完顏亮大軍,金軍被迫退守和州,意圖從瓜州渡江[12]。此時金國後又發生兵變,金國貴族完顏雍於遼陽即位為金世宗,貶完顏亮為海陵王。完顏亮聞訊大怒,命大軍於明日渡江出擊,金軍不願送死,於是兵變殺死完顏亮。
戰爭使宋高宗稱臣求和的政策失败,其后退位。 金世宗在穩定局面後与宋議和,繼續維持紹興和議,宋金簽定隆兴和议,戰爭告一段落。
开禧北伐
1194年,南宋第四代皇帝宋寧宗即位,權臣韓侂胄以抗金為號召,獲得朝中主戰派支持,於是1206年趁新興的大蒙古國與金作戰時,兵分三路北伐,在攻佔河南、陝西等地後,與金軍相持。此時四川宣撫副使吳曦暗與金軍勾結,棄守川陝要隘,使金軍得以集中兵力進攻兩淮、荊襄地區,北伐戰局逆轉。金軍大舉反攻,宋軍潰退。1208年(南宋嘉定元年、金泰和八年),吳曦被殺後,南宋再次被迫與金議和,簽訂了《嘉定和議》。根據和約內容,南宋必須送上韓侂胄之首級,於是大臣史彌遠與楊皇后勾結誅殺了他,換取了與金國之和平。
金三道攻宋之战
1211至1213年,金軍在野狐嶺戰役及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戰節節敗退,國力日漸衰落,1214年五月,金宣宗被迫南逃,由中都燕京遷都開封。七月,宋寧宗接納真德秀奏議,决定從此罷金國歲幣,但沒有直接出兵,對於蒙古攻金保持中立[13]。1215年蒙古攻下金中都,金國領土縮小,欲「取償於宋」[14]。1217年(宋寧宗嘉定十年、金宣宗貞祐五年)四月初一,金宣宗貪宋淮南之蓄[15],以「歲幣不至」為由,下令烏古論慶壽攻宋[16]。戰爭持續數月,金國財力不支,且山東紅襖軍大盜李全率眾投靠南宋抗金,但是南宋也無國力全面反擊,且蒙古成吉思汗西征中,導致金軍不願輕易撤出南宋,戰事近一年膠著對峙。1219年,金僕散安貞為統帥,分兵三路攻宋,宋軍軍民奮起抵抗,在大安軍、棗陽之戰力挫金軍攻勢,使金國蒙受嚴重損失,金軍樞府武騎盡於南伐[17],士馬折耗十不一存[18]。1220年,夏宋會師夾攻金秦州及鞏州,不克[19]。1224年,繼任之金哀宗為了集中力量對抗蒙古,與宋夏議和收兵。結果金國「南開宋釁,西啟夏侮,兵力既分,功不補患[20]」。
宋金戰爭年表
1125年-1141年,金國攻占北宋都城开封後,宋高宗稱帝並定都临安,依靠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吳玠、吳璘諸將抵禦住了金軍的入侵。到1141年訂立紹興和議,宋朝向金朝稱臣,承認秦嶺淮河線以北屬於金朝。
- 太原之戰 1125年-1126年
- 金国占领開封 1125年-1127年
- 邵興抗金 1127年-1128年
- 八字軍抗金 1127年-1133年
- 紅巾軍抗金 1127年
- 東京之戰 1127年
- 宋平丁進之戰 1127年
- 宋攻李成之戰 1129年-1131年
- 宋金川陝爭奪戰 1130年-1134年
- 黃天盪之戰 1130年
- 建州之戰 1130年-1132年
- 下沚江之戰 1130年-1131年
- 富平之戰 1130年
- 縮頭湖之戰 1131年
- 和尚原之戰 1131年
- 德安之戰 1132年
- 饒鳳關之戰 1133年
- 固石洞之戰 1133年
- 陽武口之戰 1133年
- 仙人關之戰 1134年
- 社木寨之戰 1134年
- 岳飛北伐 1134年、1136年、1140年
- 岳飛收復襄陽六郡之戰 1134年
- 大儀之戰 1134年
- 順昌之戰 1140年
- 郾城之戰 1140年
- 柘皋之戰 1141年
- 剡家灣之戰 1141年
1161年-1164年,金國皇帝完顏亮南侵,欲滅亡南宋,最終失敗,金世宗在遼陽即位,完顏亮被殺。宋孝宗張浚北伐,未能成功,簽訂隆興和議。
- 魏勝抗金 1161年-1164年
- 皂角林之戰 1161年
- 德順軍之戰 1161年-1163年
- 陳家島海戰 1161年
- 采石之戰 1161年
- 海州之戰 1162年
1206年-1207年,韓侂胄北伐,宋軍失敗,宋金簽訂嘉定和議。
- 韓侂胄攻金之戰 1206年
- 僕散揆攻宋之戰 1206年
- 六合之戰 1206年
- 秦州之戰 1207年
1216年-1219年,金宣宗為「取償於宋」令僕散安貞南侵,宋軍成功擊退金兵。在大蒙古國侵襲下,金國只好停止南侵。
- 潼關、南京之戰 1216年
- 襄陽之戰 1217年
- 棗陽之戰 1217年
- 金軍三道攻宋之戰 1219年
- 棗陽之戰 1219年
1233年-1234年,大蒙古國聯合南宋滅亡金國。
- 蔡州之戰 1233年-1234年
注释
- 分诸道兵为神策、神威、神捷、神锐、神毅、神翼、神勇、神果、神略、神锋、武胜、武定、武威、武安、武捷、武平、武成、武毅、武锐、武扬、武翼、武震、威定、威信、威胜、威捷、威烈、威毅、威震、威略、威果、威勇三十二军,置都总管、副总管各一员,分隶左右领军大都督及三道都统制府,置诸军巡察使、副各一员。以太保、枢密使昂为左领军大都督,尚书右丞李通副之;尚书左丞赫舍哩良弼为右领军大都督,判大宗正事富里珲副之;御史大夫图克坦贞为左监军,同判大宗正事图克坦永年为右监军;皆从金主出寿春。以工部尚书苏保衡为浙东道水道都统制,益都尹程嘉副之,由海道趋临安府;太原尹刘萼为汉南道行营都统制,济南尹布萨乌哲副之,进自蔡州取荊襄;以河南尹图克坦哈喜为西蜀道行营都统制,平阳尹张宗彦副之,由凤翔府取散关[2]。
- 面對金人逾約,宋廷先前以宁国军节度使、殿前司选锋军都统制李显忠充池州駐紮御前诸军都统制;保宁军承宣使、知金州事兼金房开达州安抚使、节制屯驻御前军马王彦为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充金房开达州駐紮御前诸军都统制;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宁武军承宣使、侍卫親軍步军司前军都统制戚方为江州駐紮御前诸军都统制;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淮南四路马步军副总管兼知黄州事李宝,改添差两浙西路馬步軍副总管、平江府駐紮兼副提督海船;镇南军承宣使、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荆南府駐紮御前前军右军统制李道为荆南府駐紮御前诸军都统制[3];少保、奉国军节度使、令御前诸军都统制职事、判兴州事吴璘为四川宣抚使;以庆远军节度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成闵為京西湖北制置使,率三萬人赴武昌;太尉、威武军节度使、镇江府駐紮御前诸军都统制刘锜为淮南江南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潭州观察使、知襄阳府事吴拱代田師中衛鄂州駐紮御前诸军都统制[2]
参考文献
- 《s:新唐書/卷166》、《s:上李太尉論北邊事啟》杜牧獻言。《s:三朝北盟㑹編_(四庫全書本)/卷176》、《s:厯代名臣奏議_(四庫全書本)/卷090》呂頤浩奏。
- 《s:續資治通鑑/卷134》
- 《s:續資治通鑑/卷133》
-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192 紹興三十一年九月
- 《s:續資治通鑑/卷135》
- 《s:宋史/卷370》
-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193
- 《三朝北盟會編》卷235
- 《中國軍事通史第十三卷》第九章第三節
-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194
- 《三朝北盟會編》卷241
- 《s:金史/卷5》本紀第五
- s:宋史紀事本末/卷86
- s:大金國志/卷二十四:孫大鼎曰:吾國兵較北誠不如,較南則制之有餘力
- s:金史/卷46
- 金史/卷62:四月丁未朔,以宋歲幣不至,命烏古論慶壽經略南邊。
- s:金史/卷46
- s:金史/卷112
- s:西夏紀/27 s:西夏書事/41
- s:金史/卷16#宣宗下 贊曰
参见
- 五代十國
- 宋遼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