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正珍孙

宗正珍孙-529年7月13日),宗正姓,籍贯不详,作为北魏将帅有攻击讨伐的名声,但是事迹不连贯,魏收撰写《魏书》没有给他编订列传[1]

生平

正光五年(524年)至孝昌二年(526年)间,汾州胡人反叛,西北道行台汾州刺史、兼任尚书左丞裴良到达汾州,与刺史汝阴王元景和以及李德龙率领数千士兵,防守城池。贼寇集中兵力猛攻。孝昌二年五月乙丑(526年6月22日),安西将军光禄大夫宗正珍孙出任都督,讨伐汾州叛乱的胡人[2][3],与行台裴延俊、大都督章武王元融等人前往支援[4]。孝昌二年六月,南绛县蜀族陈双炽等人聚众反叛,与大都督长孙稚、宗正珍孙等人互相对峙。魏孝明帝诏令裴良诏良从汾州刺史离职,出任慰劳使招降陈双炽[4]

孝昌三年(527年)十月,正平郡百姓薛凤贤反叛,他的族人薛修义也在河东郡聚集党羽,分别占据盐池,围攻蒲坂,东西互相呼应响应萧宝寅魏孝明帝元诩诏令都督宗正珍孙前往讨伐薛凤贤和薛修义[5]。宗正珍孙的军队还没到,薛修义就羞愧后悔了,于是派部下孙怀彦带表章自我陈述,请求朝廷派一名大将前来招抚。魏孝明帝派遣西北道大行台胡元吉奉诏招抚,薛修义投降。薛凤贤等人仍然聚众据守在险要之处,长孙稚的讨伐军驻扎在弘农郡,宗正珍孙的讨伐军驻扎在灵桥,都未能前进[6][7]。之后宗正珍孙和兼尚书右丞、西北道行台李苗讨伐平定了汾州、绛县一带反叛的蜀族贼人[8][9]

尔朱荣讨伐葛荣时,建义元年六月癸卯(528年7月19日),魏孝庄帝元子攸诏令太尉公、上党王元天穆出任大都督、东北道诸军事,率领都督宗正珍孙、奚毅贺拔胜尔朱阳都等人带领京城的军队前往沁水讨伐任褒,支援尔朱荣[10][11]。之后妖贼刘举在濮阳起兵谋逆,建义元年八月甲辰(528年9月18日),魏孝庄帝诏令大都督宗正珍孙率领南广州刺史、都督郑先护在濮阳讨伐刘举,将他击败平定[12][13][14]

之后宗正珍孙投靠了元颢永安二年六月,元颢派车骑将军、都督宗正珍孙和河内郡太守元袭守卫河内郡,魏孝庄帝和尔朱荣派兵进攻,上党王元天穆也派兵和尔朱荣汇合,进攻未能攻克。当时夏季炽热,北魏的将士疲劳,尔朱荣想要让魏孝庄帝前往晋阳,等到秋天再进攻元颢。还没决定时,尔朱荣召见刘灵助占卜,刘灵助说:“一定攻克。”次日六月壬寅(529年7月13日),北魏军队全力进攻,河内郡城被攻克,宗正珍孙和元袭被斩首,示众三军[15][16][17][18]

评价

北魏镇远将军、行台左丞、华阴伯杨侃认为宗正珍孙只不过是军阵中一介武夫,因偶然的机缘得以成为将领,他只能被人驱使,哪能指挥得了其他人[19][20]

参考资料

  1. 《魏书·卷七十三·列传第六十一》:其平州刺史王买奴、南秦州刺史曹敬、南兖州刺史樊鲁、益州刺史邴虬、玄州刺史邢豹及屈祖、严思达、吕叵、崔袭、柴庆宗、宗正珍孙、卢祖迁、高智方,俱为将帅,并有攻讨之名,而事迹不存,无以编录。
  2. 《魏书·卷九·帝纪第九》:乙丑,以安西将军、光禄大夫宗正珍孙为都督,讨汾州反胡。
  3.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一》:乙丑,魏以安西将军宗正珍孙为都督,讨汾州反胡。
  4. 《魏书·卷六十九·列传第五十七》:时汾州吐京群胡薛羽等作逆,以良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值别将李德龙为羽所破,良入汾州,与刺史、汝阴王景和及德龙率兵数千,凭城自守。贼并力攻逼,诏遣行台裴延隽,大都督、章武王融、都督宗正珍孙等赴援。时有五城郡山胡冯宜都、贺悦回成等以妖妄惑众,假称帝号,服素衣,持白伞白幡,率诸逆众,于云台郊抗拒王师。融等与战败绩,贼乘胜围城。良率将士出战,大破之,于阵斩回成,复诱导诸胡令斩送宜都首。又山胡刘蠡升自云圣术,胡人信之,咸相影附,旬日之间,逆徒还振。德龙议欲拔城,良不许,德龙等乃止。景和薨,以良为汾州刺史,加辅国将军,行台如故。都督高防来援,复败于百里候。先是官粟贷民,未及收聚,仍值寇乱。至是城民大饥,人相食。贼知仓库空虚,攻围日甚,死者十三四。良以饥窘,因与城人奔赴西河。汾州之治西河,自良始也。时南绛蜀陈双炽等聚众反,自号建始王,与大都督长孙稚、宗正珍孙等相持不下。诏良解州,为慰劳使。转太中大夫、本郡中正。
  5.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一》:正平民薛凤贤反,宗人薛修义亦聚众河东,分据盐池,攻围蒲坂,东西连结以应宝寅。诏都督宗正珍孙讨之。
  6. 《北齐书·卷二十·列传第十二》:后循义宗人凤贤等作乱,围镇城。循义亦以天下纷扰,规自纵擅,遂与凤贤聚众为逆,自号黄钺大将军。诏都督宗正珍孙讨之。军未至,循义惭悔,乃遣其帐下孙怀彦奉表自陈,乞一大将招慰。魏孝明遣西北道大行台胡元吉奉诏晓喻,循义降。凤贤等犹据险屯结,长孙稚军于弘农,珍孙军灵桥,未能进。
  7.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后宗人凤贤等作乱,围镇城,修义以天下纷扰,遂为逆,自号黄钺大将军。诏都督宗正珍孙讨之,军未至,修义惭悔,遣表乞一大将招慰,乃降。
  8. 《魏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俄兼尚书右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还除司徒司马,转太府少卿,加龙骧将军。
  9. 《北史·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孝昌中,兼尚书左丞,为西北道行台,与大都督宗正珍孙讨汾、绛蜀贼,平之。
  10. 《魏书·卷十·帝纪第十》:癸卯,以高昌王世子光为平西将军、瓜州刺史,袭爵泰临县开国伯、高昌王。太尉公、上党王天穆为大都督、东北道诸军事,率都督宗正珍孙、奚毅、贺拔胜、尔朱阳都等讨任褒。
  11.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二》:葛荣军乏食,遣其仆射任褒将军南掠至沁水。魏以元天穆为大都督东北道诸军事,帅宗正珍孙等讨之。
  12. 《魏书·卷十·帝纪第十》:甲辰,诏大都督宗正珍孙率南广州刺史、都督郑先护讨刘举于濮阳,破平之。
  13. 《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甲辰,诏大都督宗正珍孙讨刘举。平之。
  14.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二》:甲辰,魏大都督宗正珍孙击举于濮阳,灭之。
  15. 《魏书·卷十·帝纪第十》:壬寅,克河内,斩太守元袭、都督宗正珍孙。
  16. 《魏书·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颢都督宗正珍孙、河内太守元袭固守不降,荣攻而克之,斩珍孙、元袭以徇。
  17.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三》:颢使都督宗正珍孙与河内太守元袭据河内;尔朱荣攻之,上党王天穆引兵会之,壬寅,拔其城,斩珍孙及袭。
  18. 《洛阳伽蓝记·卷一·城内》:六月,帝围河内,太守元桃汤、车骑将军宗正珍孙等为颢守,攻之弗克。时暑炎赫,将士疲劳。太原王欲使帝幸晋阳,至秋更举大义。未决,召刘助筮之。助曰:“必克。”於是至明尽力攻之,如其言。桃汤、珍孙并斩首,以殉三军。
  19. 《魏书·卷五十八·列传第四十六》:稚曰:“薛脩义已围河东,薛凤贤又保安邑,都督宗正珍孙停师虞坂,久不能进,虽有此计,犹用为疑。”侃曰:“珍孙本行陈一夫,因缘进达,可为人使,未可使人。一旦受元帅之任,处分三军,精神乱矣,宁堪围贼?河东治在蒲坂,西带河湄,所部之民,多在东境。脩义驱率壮勇,西围郡邑,父老妻弱,尚保旧村,若率众一临,方寸各乱,人人思归,则郡围自解。不战而胜,昭然在目。”
  20.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二》:稚曰:“子之计则善矣;然今薛修义围河东,薛凤贤据安邑,宗正珍孙守虞坂不得进,如何可往?”侃曰:“珍孙行陈一夫,因缘为将,可为人使,安能使人!河东治在蒲反,西逼河漘,封疆多在郡东。修义驱帅士民西围郡城,其父母妻子皆留旧村,一旦闻官军来至,皆有内顾之心,必望风自溃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