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
宜春市,古称袁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西省西部。市境北界九江市,东邻南昌市、抚州市,南接吉安市、新余市,西南抵萍乡市,西达湖南省长沙市、岳阳市。地处赣西山地丘陵区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带,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九岭山绵亘西北,武功山耸峙西南;中部丘陵岗地与河谷盆地相间;东部为平原。赣江自西南往东北流经东部,锦江、袁河横贯市境向东汇入赣江;北部潦河往北注入修水。全市总面积18,669平方公里,人口551.2万,市人民政府驻袁州区。
宜春市 | |
地级市 | |
![]() 宜春市区一景 | |
![]() | |
简称 | 宜 |
旧称 | 袁州 |
名称起源 | “县侧有煖泉,从地涌出,夏冷冬暖,清澄若镜,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县。”——《太平寰宇记》 |
所属 | ![]() |
行政区划代码 | 360900 |
下级行政区 | 1市辖区、3县级市、6县 |
设市时间 | 2000年5月22日 |
政府驻地 | 袁州区 |
主要领导人 | |
- 市委书记 | 秀明 |
- 人大常委会主任 | 张鉴武 |
- 市长 | 严允 |
- 政协主席 | 陈荣 |
位置 | 27°48′57″N 114°25′00″E |
面积 | |
总面积 | 18,669 km²(全省第6位,占全江西省11.18%) |
- 市区 | 2,539 km² |
海拔 | |
- 最高 | 九岭尖,1,794.3 m |
气候 | 中亚热带湿润气候 |
- 年均温 | 17.2 ℃ |
- 年降水 | 1,629.9 mm |
人口(2015) | 551.2万人(全省第3位,佔全江西省12.07%) |
- 市区(2015) | 106.63万人 |
- 城镇(2015) | 247.05万人 |
密度 | 295.2/km² |
方言 | 赣语宜浏片宜春话、客家语铜鼓片铜鼓话 |
GDP(2015) | ¥1,621.02亿(全省第5位,佔全江西省9.62%) 260.26亿 美元(汇率) |
人均 | ¥29,459(全省第7位) 4,730 美元(汇率) |
邮政编码 | 336000 |
电话区号 | 795 |
车辆号牌 | 赣C |
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yichun.gov.cn/ | |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江西统计年鉴-2016》 |
历史
秦代属九江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陈婴平定江南,翌年于境内建宜春城,取名于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属豫章郡。三国吴时为安成郡辖地。晋大康元年(280年),司马炎灭吴,为避宣穆皇太后张春华之名讳,改宜春为宜阳。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復名宜春,废安成郡,设袁州,辖宜春、萍乡、新喻三县,治宜春。宋开宝八年(975年),万载县由筠州划入。雍熙元年(984年),析宜春立分宜县,仍隶袁州。淳化三年(992年),划新喻入临江军。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袁州改袁州路,隶江西行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袁州路为袁州府。明清时,奉新、靖安、丰城、铜鼓为南昌府管辖。今宜春市境域分属袁州、瑞州、临江、南昌四府。
1913年,江西分设赣东、赣西、赣南、赣北四道,赣西道治所设于宜春县,辖赣西道21县。1914年,赣西道改名庐陵道。1916年治所由宜春迁吉安。
1949年,解放军于“湘赣战役”中占有赣江以西地区,7月20日进驻宜春县城。1958年12月,南昌专员公署由南昌市迁入宜春县,更名宜春专员公署。时辖宜春、萍乡、分宜、新余、清江、丰城、万载、铜鼓、宜丰、上高、高安、奉新、靖安、南昌、新建、安义、进贤17个县。随后,南昌、新建、进贤、萍乡、新余、分宜、安义等县相继划出。1979年,划宜春县城区设立县级宜春市。1985年,宜春县市合并。1988年,撤丰城县设丰城市;撤清江县设樟树市。1993年改高安县为高安市。
2000年5月22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宜春地区,改设宜春市。原县级宜春市改为袁州区。至此,宜春市共辖袁州、奉新、靖安、宜丰、上高、铜鼓、万载一区六县,并代管丰城、樟树、高安三市。
2020年中国南方水灾期间,6月27日晚上6点多,宜春上高县遭遇短时强降水,并伴随9级大风,乡镇道路两旁树木倒塌,供电中断,当地镇村干部连夜抢险救灾。[1]
地理
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处东经113°54′—116°27′,北纬27°33′—29°06′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酷暑、低温、风雹等。
境内北域有九岭山,呈东北向西南走向,是修水、锦江分水岭。其主峰九岭尖(1794.3米)为市境内最高峰。武功山位于西南境。呈东西走向,为泸水与袁水之分水岭,亦是宜春与吉安市之界山。
境内的河流基本属鄱阳湖水系,主要是赣江、赣江支流与修水支流。[2]
宜春市(袁州区)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 25.6 (78.1) |
29.6 (85.3) |
35.0 (95) |
35.2 (95.4) |
37.0 (98.6) |
38.9 (102) |
39.6 (103.3) |
41.6 (106.9) |
38.8 (101.8) |
35.1 (95.2) |
31.7 (89.1) |
27.3 (81.1) |
41.6 (106.9) |
平均高温℃(℉) | 9.2 (48.6) |
10.8 (51.4) |
14.9 (58.8) |
21.7 (71.1) |
26.6 (79.9) |
29.9 (85.8) |
33.4 (92.1) |
33.0 (91.4) |
28.7 (83.7) |
23.7 (74.7) |
17.9 (64.2) |
12.7 (54.9) |
21.88 (71.38) |
每日平均气温℃(℉) | 5.4 (41.7) |
7.0 (44.6) |
10.9 (51.6) |
17.2 (63) |
21.9 (71.4) |
25.4 (77.7) |
28.3 (82.9) |
27.7 (81.9) |
23.9 (75) |
18.6 (65.5) |
12.8 (55) |
7.6 (45.7) |
17.22 (63) |
平均低温℃(℉) | 2.5 (36.5) |
4.3 (39.7) |
7.9 (46.2) |
13.7 (56.7) |
18.3 (64.9) |
21.9 (71.4) |
24.1 (75.4) |
23.8 (74.8) |
20.2 (68.4) |
14.8 (58.6) |
8.9 (48) |
3.9 (39) |
13.69 (56.63) |
历史最低温℃(℉) | −9.2 (15.4) |
−7.3 (18.9) |
−1.9 (28.6) |
1.6 (34.9) |
9.2 (48.6) |
12.9 (55.2) |
17.9 (64.2) |
16.9 (62.4) |
10.5 (50.9) |
1.5 (34.7) |
−5.2 (22.6) |
−8.5 (16.7) |
−9.2 (15.4) |
平均降水量㎜(英寸) | 83.0 (3.268) |
107.0 (4.213) |
177.8 (7) |
215.9 (8.5) |
228.5 (8.996) |
243.4 (9.583) |
149.5 (5.886) |
139.6 (5.496) |
81.6 (3.213) |
86.0 (3.386) |
69.6 (2.74) |
48.0 (1.89) |
1,629.9 (64.171) |
平均降水日数(≥ 0.1mm) | 15.5 | 15.4 | 19.5 | 19.6 | 18.3 | 16.2 | 13.4 | 13.9 | 10.9 | 11.7 | 10.3 | 9.6 | 174.3 |
来源 #1: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 |||||||||||||
来源 #2:气候资源数据库 |
政治
现任领导
机构 | ![]() 中国共产党 宜春市委员会 书记 |
![]() 宜春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主任 |
![]() 宜春市人民政府 市长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宜春市委员会 主席 |
![]() 宜春市监察委员会 主任 |
---|---|---|---|---|---|
姓名 | 秀明[3] | 张鉴武[4] | 严允 | 陈荣[5] | 黄冬生[6] |
民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籍贯 | 江西省鄱阳县 | 江西省鄱阳县 | 江西省赣州市 | 江西省樟树市 | 江西省都昌县 |
出生日期 | 1964年10月(56歲) | 1962年4月(58歲) | 1972年11月(48歲) | 1962年10月(58歲) | 1967年11月(53歲) |
就任日期 | 2020年6月 | 2016年10月 | (候任) | 2016年10月 | 2021年1月 |
历任领导
|
|
行政区划
此外,宜春市设立了以下县级管理区:宜春经济开发区、宜阳新区、明月山风景名胜区。
宜春市行政区划图 | ||||||||||
---|---|---|---|---|---|---|---|---|---|---|
区划代码[7] | 区划名称 | 汉语拼音 | 面积[註 1][8] (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註 2][9] (2018年末) |
政府驻地 | 邮政编码 | 乡级行政区划[10] | |||
街道 办事处 |
镇 | 乡 | ||||||||
360900 | 宜春市 | 18,669.03 | 6,048,700 | 袁州区 | 336000 | 25 | 115 | 44 | ||
360902 | 袁州区 | 2,537.45 | 1,162,658 | 灵泉街道 | 336000 | 10 | 19 | 3 | ||
360921 | 奉新县 | 1,648.17 | 336,781 | 冯川镇 | 330700 | 10 | 3 | |||
360922 | 万载县 | 1,717.71 | 577,327 | 康乐街道 | 336100 | 1 | 9 | 7 | ||
360923 | 上高县 | 1,347.23 | 384,014 | 敖阳街道 | 336400 | 1 | 9 | 5 | ||
360924 | 宜丰县 | 1,934.24 | 300,179 | 新昌镇 | 336300 | 8 | 4 | |||
360925 | 靖安县 | 1,377.27 | 152,999 | 双溪镇 | 330600 | 5 | 6 | |||
360926 | 铜鼓县 | 1,551.94 | 138,616 | 永宁镇 | 336200 | 6 | 3 | |||
360981 | 丰城市 | 2,836.44 | 1,507,402 | 河洲街道 | 331100 | 6 | 20 | 7 | ||
360982 | 樟树市 | 1,289.22 | 610,424 | 淦阳街道 | 331200 | 5 | 10 | 4 | ||
360983 | 高安市 | 2,429.37 | 878,300 | 瑞州街道 | 330800 | 2 | 19 | 2 | ||
注:袁州区数字包含宜春经济开发区所辖1街道、宜阳新区所辖1街道、明月山风景名胜区所辖1镇1乡。 | ||||||||||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5419575人[1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18089人,增长4.19%,平均每年增加21809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41%。其中,男性为2824141人,占总人口的52.11%;女性为2595434人,占总人口的47.89%。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8.81。0-14岁的人口为1186508人,占总人口的21.89%;15-64岁的人口为3821285人,占总人口的70.51%;65岁及以上人口为411782人,占总人口的7.60%。
境内汉族人口占99.93%。少数民族有回、蒙、藏、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土 家、哈尼、傣、畲、黎、高山、水、纳西、景颇、土、仫佬族、 布朗、仡佬、京族等33个。
经济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77.98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37.8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255.19亿元,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为19769元,折算为3061美元。财政总收入149.14亿元,增长3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2.3亿元,增长39.3%。[12]
文化

宜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韩愈任袁州知州时曾写下“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诗句;北宋思想家李觏著有《袁州州学记》赞袁州州学之盛。历史名人唐代诗人刘慎虚、郑谷,宋代史学家刘恕,元代学者杜本、诗人揭奚斯、范德机,明代史学家陈邦瞻、科学家宋应星、抗倭名将邓子龙,清代名臣辛从益、杨锡绂以及清官况钟。近现代名人有民主斗士杨杏佛、戏剧家熊佛西、物理学家吴有训,以及夏征农等。
宜春是禅宗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五大宗派有三宗与宜春有关。临济宗萌芽于宜丰黄檗,曹洞宗扬穗于宜丰洞山,沩仰宗结果于洪江仰山。另有杨歧派立命于市郊杨歧山。
2009年10月3日,“宜春月·中华情”2009年CCTV中秋晚会在宜春市袁山公园举行。
2019年6月5-6日,2019年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宜春市顺利召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语言
全市大部分方言为赣语,少部分地区方言为客家语。客家语主要分布在铜鼓县和万载县黄茅镇等零星地区,其他地区都为赣语。宜春境内的赣语主要为赣语宜浏片和赣语昌都片,宜春市区为赣语宜浏片宜春小片宜春话中南路方言。
教育
轶闻
2010年,宜春市旅游政务网上出现“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的口号,引发互联网的讨论。原因是“叫春”是动物发情的意思,望文生义,让人误会是一个城市要发情。当地旅游部门原本认为,要的是引发讨论而提升知名度效果。但是用这样比较敏感刺激的广告语,而且还出现在政务网上不是很妥当。后来,宜春政务网撤下广告语,改为“一年之际在于春,一生之际在宜春”[13]。
注释
- 土地面积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
- 户籍人口为公安机关登记数据。
参考文献
- . 宜春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中文(中国大陆)).
- 《宜春年鉴2009》
- .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2020-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8).
- . 中国经济网. [2017-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 . 中国经济网. [2017-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 . 凤凰网. [2021-02-16].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9-11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 《宜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 江西省统计局.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9年9月 [2020-07-27]. ISBN 978-7-5037-891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 宜春市统计局. .
- 宜春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一座叫春的城市”广告能否提高宜春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