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顶站 (广州BRT)
BRT岗顶站是广州快速公交运输系统(BRT)的一个地面中途车站,位於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龙口西路口和龙口东路口之间。
岗顶站 Gangding Station | |
---|---|
位置 |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 |
地理坐标 | 23°8′14.85″N 113°20′2.87″E |
车站类别 | BRT车站 |
机构 | 广州快速公交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历史 | |
始建日期 | 2009年6月 |
启用日期 | 2010年2月10日 |
车站历史
岗顶站原定于2009年6月开始建设,因征地问题延后至当年10月开始动工,为广州BRT各站中进度最慢的一个[1]。2010年2月10日,随广州BRT开始试运营而对外开放[2]。
2010年7月3日,岗顶站成为广州BRT各站中首个安装喷淋降温系统的车站[3]。2017年,岗顶站成为广州市首个试点使用二维码扫码移动支付的车站[4]。
途径线路
编号 | 路线 | 驶入BRT通道 | 驶出BRT通道 | BRT通道停靠站数 | 运营商 | 备注 | |||
---|---|---|---|---|---|---|---|---|---|
B1 | 体育中心 | →
← |
夏园 | 体育中心
夏园 |
夏园
体育中心 |
26
26 |
一汽二分、电车四分、二巴二分、三汽三分 | 原 292 | |
B1快 | 体育中心 | →
← |
夏园 | 体育中心
夏园 |
夏园
体育中心 |
16
16 |
一汽二分、电车四分、二巴二分、三汽三分 | ||
B2 | 广州火车站(草暖公园) | →
← |
东圃 | 体育中心
东圃镇 |
车陂
体育中心 |
11
12 |
珍宝巴士 | 原 269 | |
B2A | 广州火车站(草暖公园) | →
← |
汇彩路 | 体育中心
黄村 |
黄村
体育中心 |
13
13 |
珍宝巴士 | 原 269A | |
B3 | 罗冲围 | →
← |
东圃客运站 | 体育中心
黄村 |
黄村
体育中心 |
13
13 |
二巴二分 | 原 289 | |
B4 | 广仁路 | →
← |
天河智慧城核心区(高唐) | 体育中心
车陂 |
东圃镇
体育中心 |
12
11 |
三汽三分 | 原 224 | |
B4A | 广仁路 | →
← |
科学城(天泰二路) | 体育中心
车陂 |
东圃镇
体育中心 |
12
9 |
三汽三分 | 原 224A | |
B4B | 体育中心 | →
← |
沐陂村 | 体育中心
车陂 |
东圃镇
体育中心 |
12
9 |
三汽三分 | 原 224B沐陂村短线 | |
B4快線 | 廣仁路 | 早 ← | 天河智慧城核心区(高唐) | 石牌桥 | 体育中心 | 2 | 三汽三分 | ||
B5 | 宝岗大道 | →
← |
黄埔港 | 体育中心
珠江村 |
茅岗
体育中心 |
16
17 |
一汽二分 | 原 50 | |
B6 | 同和路(藍山花園) | →
← |
匯彩路 | 体育中心
黄村 |
黄村
体育中心 |
13
13 |
三汽三分 | 原 296 | |
B9 | 华景新城 | →
← |
珠江南景园 | 体育中心
师大暨大 |
师大暨大
体育中心 |
4
4 |
二汽新福利 | 原 178 | |
B10 | 广州火车站(草暖公园) | →
← |
华观路(岑村火炉山森林公园) | 体育中心
师大暨大 |
岗顶
体育中心 |
3
3 |
新穗巴士 | 原 234 | |
B12 | 天源路(华南植物园) | →
← |
车陂 | 体育中心
棠东 |
棠东
体育中心 |
10
10 |
白马巴士 | 原 235 | |
B13 | 体育中心 | 早 ← | 棠下村 | 棠下村 | 上社 | 5 | 一汽二分、二巴二分、二汽新福利、三汽三分、珍宝巴士 | 仅限工作日发班;原 18 | |
B16 | 云台花园 | →
← |
黄埔体育中心 | 岗顶
珠江村 |
珠江村
师大暨大 |
15
14 |
珍宝巴士 | 原 240 | |
B20 | 广州火车东站 | →
← |
天河儿童公园北门 | 岗顶
珠村 |
黄村
师大暨大 |
11
11 |
二汽新福利 | 原 515 | |
B21 | 革新路 | →
← |
棠下小区 | 体育中心
棠东 |
棠东
体育中心 |
9
9 |
珍宝巴士 | 原 248 | |
B25 | 体育中心 | →
← |
大学城(中部枢纽) | 石牌桥
学院 |
上社
体育中心 |
5
7 |
三汽三分 | 原 大学城5线 | |
B27 | 体育中心 | →
← |
黄埔客运站 | 石牌桥
乌冲 |
乌冲
体育中心 |
18
19 |
二巴二分 | 原 177 |
利用情况
BRT开通前后岗顶站附近车况对比
岗顶一带由于周边商业密集,交通流量大,该路段一直是广州较为拥堵的地区之一[5];BRT开通后,该站亦成为全线客流量最大的站点[6]。但该路段在高峰时期的拥堵情况并未完全好转,甚至频繁出现社会车辆进入BRT专用车道内的现象造成混乱[7]。此外,连接站台东侧出口与行人路的天桥仅有一年的设计寿命,但其实际使用已超过十年[8];且原设计连接地铁站的地下通道[9]因故一直未能建设,使得该天桥十分拥挤,具有安全隐患[10]。
参考资料
- 陆璟. . 信息时报. 2009-10-23 [2020-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8) –新浪新闻.
- . 中国广播网. 2010-02-10 [2020-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26).
- 叶平生. . 广州日报. 2010-07-03 [2020-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8) –新浪新闻.
- 熊佳焰. . 信息时报. 2017-06-27 [2020-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8) –网易财经.
- 陈洁娜. . 南方日报. 2006-06-11 [2020-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8) –新浪新闻.
- 张亮. . 新快报. 2010-02-28 [2020-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8) –新浪新闻.
- 梁怿韬. . 羊城晚报. 2011-01-04 [2020-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8) –新浪新闻.
- Karl Fjellstrom. . 远东BRT规划咨询公司. 2019-08-21 [2020-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8).
- 廖颖谊. . 新快报. 2009-10-23 [2020-08-28] –新浪新闻.
- 庄小龙. . 广州日报. 2011-02-19 [2020-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8) –凤凰网资讯.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