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動物群

巨型動物群生物科學上有兩個含意:一是指任何可以在沒有儀器協助下眼見的動物,定義與微小動物相反,但較少人知。最為人知悉的是指一些巨大或非常大型的動物,但下限卻沒有準確定義。一些定義指最少的可以達40-45公斤重[1][2],但就連山羊家犬也可以算計在內。

實際上在使用巨型動物群時,都是指比人類大的野生動物。令人聯想起的是更新世巨型動物群:一些巨大的陸上動物,如猛瑪象[3]不過也有用在現今的巨大野生動物,如長頸鹿河馬犀牛駝鹿等。其他普遍的用法也有指水生的巨型物種(如鯨魚)、任何較大或馴養的陸上動物(如羚羊歐洲牛)、恐龍及其他已滅絕的巨型爬行類

考慮大小時,也要考慮現存種類的大小,例如一些已滅絕的巨脈蜻蜓也可包含在內。

生態策略

若以巨大的哺乳動物鳥類來看巨型動物群,牠們一般都是K策略種:壽命較長、群落發展較慢、低死亡率及很少或沒有天敵。這種特徵卻令牠們對人類的過度開發特別脆弱。

集群滅絕

最知名的兩個巨型動物群集群滅絕事件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更新世-全新世滅絕事件。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中恐龍及其他巨型爬行類都消失了,而在更新世-全新世滅絕事件中,冰河時期的巨型動物,如猛瑪象也都滅絕。

例子

以下是一些巨型動物群的例子:

相片

已滅絕的

現存的

參考

  1. Defense of the Earth. Past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mammals. 存檔,存档日期2008-12-17.
  2. Corlett, R. T. (PDF). Tropinet. 2006, 17 (3): 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2-30).
  3. Ice Age Animals 存檔,存档日期2011-08-08.. Illinois State Museum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