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乙

帝乙[2]-前1076年),姓,名[3]商朝晚期國王,末代商王帝辛(紂)之父。具體在位年代不詳,約在西元前11世紀之初。[4]夏商周断代工程定為前1101年-前1076年。[5]

帝乙
安葬
不詳
子嗣子:
微子啟
微仲
帝辛(紂)
全名
名:羡
政权商朝
父親文丁
母親不明
帝辛四年所作有關祭祀帝乙的「四祀其卣」銘文。文中,帝乙作「文武帝乙」。[1]

生平

帝乙為帝文丁之子,文丁崩,帝乙即位[6],仍以為都城[7]。《史記》稱此時商朝愈加衰落[8]。帝乙二年,人伐商[9]。三年,地地震[10]。十年,征伐人方(東夷[11][12]。一說帝乙末年,商朝遷都朝歌(在今河南淇縣[13]。其在位具體年數尚無定論[14][15]。帝乙崩,帝辛即位,即「商紂王」[8]

事蹟

記載帝乙十年[16]征伐人方之事的「小臣艅犀尊」銘文,原器出土於山東,現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17]有铭文4行27字:「丁巳,王省夔京,王錫小臣艅夔貝,隹王来征人方。隹王十祀又五,肜日。」

帝乙歸妹

易經》泰卦六五爻辭曰:「帝乙歸妹,以祉,元吉。」關於此爻辭,學者有不同理解。現代史學家顧頡剛考證,這裡記載了不見於史籍的商周聯姻之事。商王文丁晚年,囚殺周族首領季歷,商周關係惡化。季歷之子西伯昌即位後,蓄聚兵力,打算為父報仇。《竹书纪年》记载“帝乙居殷,二年,周人伐商。”此時商王朝人方叛亂,為避免兩面受敵,帝乙決定將胞妹嫁給西伯昌,穩定雙方矛盾,希望能重修舊好。顧頡剛進而指出,《詩經·大明》中的「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即描寫此事。[18]

征伐人方

人方是商代末期東方一個很強大的方國,周代文獻稱為「東夷」。商與人方的戰爭曠日持久,根據帝乙時期甲骨卜辭,其在位期間至少兩次征伐人方。[19][20][21][22]帝辛即位後,繼續與人方進行長期戰爭,虽然最終取得勝利,但因此造成國內空虛,導致國家滅亡。[23]

帝辛繼嗣

帝乙有三子,長子名「啟」(即微子啟),為庶出,故不能繼統,而立正室所出之幼子「辛」(即帝辛/紂)為嗣。[8]呂氏春秋》則記載啟與受德(即紂)為同母所生,唯微子啟出生時,其母尚為妾,而受德出生時,其母已為正妻。帝乙夫婦本欲立微子啟為嗣,但太史力爭,認為「有妻之子, 而不可置妾之子。」最終受德得以繼嗣。[24][25]吕氏春秋此说存在争议,一说帝辛即为嫡长子,微子启、微仲行均为其庶出异母兄。

家庭

后妃

太平御覽》引《帝王世紀》稱,帝乙有二妃:正妃尚為妾時生微子启微仲行(衍),立為后時生受(辛);又有庶妃生箕子[25],但古籍對此多有齟齬。[26]

諸子

帝乙有子微子啟微仲衍,一般無爭議。而箕子是否為帝乙之子,文獻說法不一。

  • 微子啟,名啟,帝乙長子。宋國的開國君主,周公東征平定武庚三監之亂就國於[27]
  • 微仲衍,名衍,一名泄,帝乙次子。微子啟卒,衍繼承宋公爵位。[28]孔子是其後人。
  • 帝辛(紂王),名辛,一名受、受德,帝乙幼子。帝乙崩,由其繼承王位。
  • 箕子,名胥余,庶妃所生[25][26]。一說為帝文丁子。《史記》稱箕子見紂王無道,殺比干,於是裝瘋,被廢為奴[29]。武王滅商後,封箕子於朝鮮[30]

文學

  • 封神演義》第一回提及帝乙,稱其有三子,「壽王」(即紂)為幼子。一日,帝乙遊園,飞云阁有一梁坍塌,壽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因此被立為太子。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將壽王托孤給太師闻仲[31]

註釋及參考

  1. 青銅器「四祀(又作邲)其卣」,傳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河南安陽小屯殷墟出土,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器外底有銘文8行42字,蓋及器內底各有4字。又稱「亞貘卣」。圖為外底銘文,內容隸定為:「乙巳,王曰:『尊文武帝乙宜。』在召大庭,遘乙翼日丙午,?。丁未,煮。己酉,王在榆,其賜貝。在四月,隹王四祀翼日。」此器,張政烺疑為偽作,省悟認為不偽。圖見黃濬《鄴中片羽初集》(1935~1942年影印本)三上32、省悟《商周金文錄遺》(1957年)275及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商周金文集成》(1984~1994年)10·5413。
  2. 《尚書·酒誥》(「自成湯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尚書·多士》(「自成湯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尚書·多方》(「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罰,亦克用勸。」)均作「帝乙」,帝辛青銅器「四祀(又作邲)其卣」等金文作「文武帝乙」,周原甲骨H:11:1(「彝文武帝乙宗」)亦作「文武帝乙」。「帝」本指上帝,到商代末期,時王亦稱亡父為帝。「文武」為加在王號前之美稱。
  3. 根据《今本竹書紀年》:「帝乙,名羡。」
  4. 徐凤先,《帝乙祀谱、帝乙在位年与商末岁首》,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年03期。
  5. 《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頁61。
  6. 《太平御覽》八十三引《帝王世紀》曰:「帝文丁,一曰太丁。」
  7. 《太平御覽》八十三引(古本)《竹書紀年》:「帝乙居殷。」
  8. 《史記·殷本紀》:「帝太丁崩,子帝乙立。帝乙立,殷益衰。
    帝乙長子曰微子啟,啟母賤,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後,辛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紂。」
  9. 《太平御覽》八十三引(古本)《竹書紀年》:「帝乙處殷二年,周人伐商。」
  10. 《呂氏春秋·製樂》:「周文王立國八年,歲六月,文王寢疾,五日而地動,東西南北,不出國郊。」
  11. 根據帝乙十祀卜辭及小臣艅犀尊銘文。
  12. 李学勤,《帝乙十祀征人方路程》,《殷代地理简论》第二章,科学出版社,1959年。
  13. 《括地志》引《帝王世紀》:「帝乙复濟河北,徙朝歌,其子紂仍都焉。」
  14. 《太平御覽》卷八十三引《帝王世紀》:「帝乙在位三十七年。」
  15. 曹定云,《殷代积年与各王在位年数》,殷都学刊, 1999年04期。
  16. 一說為帝辛十年器。
  17. The Asian Art Museum’s Colle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
  18. 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燕京学报,1929年。
  19. 《中華上古史》386頁
  20. 郭沫若《卜辭通纂》592暨《甲骨文合集》36482:「甲午王卜貞……余步從侯喜征人方……告於大邑商……在九月,遘上甲唯十祀。」
  21. 林泰輔《龜甲獸骨文字》1.9.12:「癸亥王卜貞……在九月。王征人方,在雇。」
  22. 羅振玉《殷墟書契前編》2.15.3:「癸巳卜貞,王旬尤。在二月。……惟王來征人方。」
  23. 《左傳·昭公十一年》:「紂克東夷而隕其身。」
  24. 見《呂氏春秋·當務》:「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 :『有妻之子, 而不可置妾之子。』紂故為後。用法若此,不若无法。」
  25. 《太平御覽》八十三引《帝王世紀》:「帝乙有二妃,正妃生三子:长曰微子启,中曰微仲行,小曰受。庶妃生箕子,年次启,皆贤。初,启母之生启及行也,尚为妾。及立为后,乃生辛。帝乙以启贤且长,欲以启为太子。太史据法争之,帝乙乃立辛为太子。」
  26. 《史記·宋微子世家》:「箕子者,纣亲戚也。」集解马融曰:「箕,国名也。子,爵也。」索隐:「箕,国;子,爵也。」司马彪曰:「箕子名胥余。」马融、王肃以箕子为纣之诸父。服虔﹑杜预以为紂之庶兄。
  27. 《史記·宋微子世家》:「微子開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紂之庶兄也。」集解·孔安國曰:「微,畿內國名。子,爵也。為紂卿士。」索隱按:「尚書微子之命篇云命微子啟代殷後,今此名開者,避漢景帝諱也。」
  28. 《史記·宋微子世家》:「微子開卒,立其弟衍,是為微仲。」禮記曰:「微子舍其孫腯而立衍也。」鄭玄曰:「微子適子死,立其弟衍,殷禮也。」索隱曰:「按:家語微子弟仲思名衍,一名泄,嗣微子為宋公。雖遷爵易位,而班級不過其故,故以舊官為稱。故二微雖為宋公,猶稱微,至于稽乃稱宋公也。」
  29. 《史記·殷本紀》:「箕子惧,乃佯狂為奴,紂又囚之。」
  30. 《史記·宋微子世家》:「武王既克殷,訪問箕子。……於是武王乃封箕子於朝鮮而不臣也。」
  31. 《封神演義·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寿王。因帝乙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因飞云阁塌了一梁,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因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赵启等上本立东宫,乃立季子寿王为太子。后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随立寿王为天子,名曰纣王,都朝歌。」

參考書目

  • (戰國)呂不韋等,《呂氏春秋》。
  • (西漢)司馬遷,《史記》, 中華書局點校本。
  • (北宋)李昉等,《太平御覽》。
  • 《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
  • 胡厚宣、胡振宇,《中國斷代史系列——殷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
  • 王玉哲,《中國斷代史系列——中華遠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4月。
  • 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書紀年輯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0月。
  • 王輝,《商周金文》,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
前任:
文丁
商朝國君
第30代
(一說31代)
繼任:
纣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