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坤
廖志坤(1967年-1996年6月13日),臺灣屏東縣內埔鄉客家人,擔任《聯合報》記者時因公殉職。家屬以他的名字成立基金會,補助苗栗縣頭份、南、三灣地區的中低收入學子。
廖志坤 | |
---|---|
出生 | 1967年 |
逝世 | 1996年6月13日 臺灣苗栗縣南鄉獅頭山風景區附近 |
居住地 | 臺灣高雄市 |
母校 | 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 |
职业 | 記者 |
父母 | 廖丙熔(父親) 張秋子(母親) |
家族 | 周恆和(舅舅) |
生平
廖志坤為屏東內埔人[1],為高雄市徐外科醫院院長廖丙熔與張秋子的獨子[2]。家住高雄市,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畢業,未婚[3]。
1993年,廖志坤進入《聯合報》報社,派駐苗栗縣頭份、中港溪地區[1][3]。舅舅周恆和同事印象中,廖志坤是心地善良的人:如一次記者們開兩部車一齊從三灣採訪下山,開在前頭的他緊急煞車,停下車將飛在擋風玻璃上的蝴蝶放走;採訪災難新聞時,為貧困喪家向葬儀社爭取減收費用;還會為一名在頭份獲擒的嫌犯擦拭臉上血汗、餵水[5]。
同事記者李立國記憶中,廖志坤工作認真、敬業,在1995年獲選為《聯合報》模範記者。1995年4月9日中午,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在頭份一家餐廳用餐。廖志坤為深入採訪總統與地方人士的談話內容,假扮餐廳服務生端菜上桌,被在場作陪的前省府委員林佾廷當場指出,因此被李總統讚譽。[3]
1996年6月13日上午9時20分,廖志坤往南採訪途中,在獅頭山風景區入口不遠處,遭突然張姓駕駛進入逆向車道的砂石車撞上,雙雙衝落十公尺深的邊坡下。廖志坤因被夾在轎車內,當場殉職;砂石車司機僅受擦傷。《聯合報》報系董事長王必成得知後,即派總編輯張逸東率副總編輯兼地方新聞中心主任張昆山、桃竹苗新聞組組長曾瑞慶,趕往現場關切,並囑代表致贈家屬廿萬元慰問金。苗栗縣長何智輝、省議員林久翔也在事發不久至現場慰問遺族。[3]
身後
追思會
當時6月25日報導時,廖志坤母親張秋子、舅舅周恆和表示,廖志坤在生前最喜愛的中港溪流域、在崗位上殉難,眾人都萬般不捨。張秋子決定替得年三十歲的兒子成立清寒獎學金基金會,並預定次日上午在頭份鎮中華路與銀河路底交會口停車場舉行喪禮,在獅頭山勸化堂火葬場火化,安置在勸化堂靈塔。中港溪流域的朋友、同業、採訪對象組成治喪委員會,並編了本《無盡的思念──感懷廖志坤》紀念文集,共十餘萬字,內有他作品及各界對悼念文章,於告別式會場分發。[2]
南鄉公所和中華血液基金會每月出版的《南鄉訊》和《熱血雜誌》兩份刊物也撰文哀弔[5]。
追思會當日,前往致祭的報社人員有王必成董事長、社長張作錦、總編輯張逸東、副總編輯兼地方新聞中心主任張昆山、聯合晚報社長黃年、總編輯項國寧、地方新聞中心主任徐永欣等同事;地方人士有縣長何智輝、立委王素筠、國大代表陳運棟、羅鍾澄枝、王培珠、前省府委員林佾廷、省議員林久翔、傅學鵬、民進黨苗栗縣黨部主委杜文卿、議長胡振春及苗栗縣警局副局長劉南山等人。總統府秘書長吳伯雄頒「音容宛在」、省長宋楚瑜頒「長才未盡」輓匾。周恆和代表家屬,以客家話說感謝。[1]
父親
父親廖丙熔是曾紀恩在內埔國校時的同學,日本外科醫學博士,並任屏東縣美和中學青少棒隊領隊,出錢贊助台灣棒球[8]。他曾任高雄市醫師公會3屆理事長,帶領美和青少年棒球隊在世界青少棒大賽獲得多次冠軍,1991年2月26日清晨因肝癌逝世,享壽七十歲[9]。
參考
- 范榮達. . 《聯合晚報》. 1996-06-26 (中文(台灣)).
- 何來美. . 《聯合晚報》. 1996-06-25 (中文(台灣)).
- 李立國. . 《聯合報》. 1996-06-14 (中文(台灣)).
- 廖志坤. . 《聯合晚報》. 1994-06-05 (中文(台灣)).
- 周恆和. . 《聯合晚報》. 1996-07-30 (中文(台灣)).
- 彭健禮. . 《自由時報》. 2014-10-26 [2017-09-21] (中文(台灣)).
- 江詩筑. . 《中國時報》. 2016-11-20 [2017-09-21] (中文(台灣)).
- 孫鍵政. . 《聯合報》. 1975-08-29 (中文(台灣)).
- 孫鍵政. . 《聯合報》. 1991-02-28 (中文(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