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弼士
张弼士(1841年-1916年),名振勳,原名肇燮(乡下称兆燮),字弼士,以字行,大清國广东潮州府大埔县人(今属梅州市大埔县)。大清國及中華民国实业家,馬來西亞华侨领袖。[1]
張弼士 | |||||||
---|---|---|---|---|---|---|---|
張弼士 | |||||||
姓 | 張 | ||||||
名 | 振勳 | ||||||
字 | 弼士 | ||||||
族裔 | 漢族 | ||||||
籍貫 | 大清國广东潮州府大埔县人(今属梅州市大埔县) | ||||||
出生 | 1841年 | ||||||
逝世 | 1916年 | ||||||
|
生平
张弼士16岁一个人下南洋谋生。先从印尼雅加达米店勤杂工做起,经过辛苦打拼,先后在苏门答腊、爪哇创办垦殖公司,在馬來西亞槟城、印尼雅加达、亚齐等地开办远洋轮船公司,并在新加坡、雅加达、香港和广州开设药行[2]。
1893年,張弼士晉身仕途,成為「大清國駐檳城第一任副領事」。他于光绪21年(1895年)在烟台种植葡萄,后成为张裕葡萄酒创始人。他当时号称“南洋首富”,资产高达8000万两白银,而那时的清朝国库年收入也才8000万两[3]。被美国人称作中国的“洛克菲勒”。
由1890年代起,張弼士将大量资金调入中国,在广州创办過张裕安堂药行、广州亚通机器织布厂,置有靖海路的张裕安堂和广州河南新安里的五知堂等府第,广州朝天路的孝友街以其原建张孝友堂而得名[4]。
1900年黄河决口之后,张弼士发起募集到了百万余来赈灾。1907年4月,張弼士被任命為督辦鐵路大臣,主管粵漢鐵路及其支線的事宜。可惜,大清國為貸款在1911年將鐵路權抵押予外國財團。僅發回民間投資者原有股本六成,粵、湘、鄂與南洋紳商捐失慘重。 [5]
在张弼士的发动下,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地相继创建了8所华文学校。在辛亥革命之初,他鼓励自己的儿子加入同盟会,并组织南洋企业秘密援助,捐款捐物支持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参考文献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