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綸

張佩綸1848年11月24日-1903年2月4日),幼樵蒉斋直隶丰润县齐家坨人(今河北唐山丰润),晚清佞臣。李鸿章女婿。

張佩綸


大清通議大夫四五品京堂福建軍務會辦
籍貫 直隸遵化直隸州豐潤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幼樵,号蒉斋
出生 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11月24日)
直隸丰润縣
逝世 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2月4日)
 大清江寧
配偶 朱芷薌
邊粹玉
李鴻章長女李菊耦
親屬 父 安徽按察使 張印塘
長子張志滄(早夭)
二子張志潛
三子张志沂
四女张茂渊
孫女張愛玲
出身
  • 同治十年辛未科進士出身
經歷
  • 翰林院侍讲
  • 左都御史
  • 福建軍務會辦
  • 革職充軍东北
  • 回京
  • 迁居南京
著作
  • 管子注》二十四卷
  • 莊子古義》十卷
  • 澗于集
  • 澗于日記

生平

父親張印塘,曾任安徽按察使,但於張佩綸幼時逝世,令張佩綸兒時家景清寒。

同治九年(1870年)舉人,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升侍讲,早年在京城與李鴻藻潘祖蔭張之洞陳寶琛寶廷等同為「清流」,以彈劾大臣而聞名,例如李鴻章及對俄國談判示弱的崇厚等。

1884年福州馬尾法國之戰前夕,張佩綸加左副都御史,會辦福建海疆[1],然張不理會詹天佑等人的警告,對以商船示人而停泊在馬尾港達一月的法軍戰艦掉以輕心,致令馬尾海戰福建水師甫開戰即全軍覆沒,張佩綸开战後立即逃跑,還飾辭上奏,清廷下旨發帑犒賞,命兼船政大臣。等到清廷得知真相,他被革職充軍东北[2]因張佩綸早年奏章中好談軍事而領兵時棄陣潛逃,故被時人譏為马谡

1888年,張佩綸充軍回京後设计早年政敵李鴻章而被招為婿,将长女李菊耦(1866年-1912年)嫁给他作填房。然因李鴻章為避私嫌而不願保舉張氏,李鴻章逝後張佩綸更覺起復無望。

1895年,张佩纶夫妇移居南京。先在城西七家湾回民区租屋居住。1900年前后买下白下路的张侯府,建造西式洋房和花园。白下路张佩纶旧居已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民国立法院曾在此办公。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2月4日),張佩綸55歲时以布衣之身在南京憂鬱離世。

袁世凯说,“天下翰林真能通的,我眼裏只有三个半,张幼樵徐菊人杨莲府,算三个全人,张季直算半个。”

家庭

張佩綸結過三次婚,有三子一女。元配朱芷薌(?-1879年)生有二子:長子張志滄(1898年2月11日早夭),二子張志潛。繼室邊粹玉(?-1886年),在張佩綸被流放期間病歿,無子女。继室李菊耦,系李鴻章长女,1888年充軍回京後迎娶,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张志沂(张廷众,1898年4月30日——1953)即近代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的父亲,系从天津邀请加拿大籍传教士女医生赫尔德专程出诊接生,出生于舅舅李经述府中[3]。女儿张茂渊(1902年6月3日-1991)。

張佩綸和李菊耦曾合作編輯張佩綸在被流放時所著寫的幾部書,包括《管子注》二十四卷與《莊子古義》十卷和《澗于集》與《澗于日記》。夫婦二人更合寫了一本食譜與一部武俠小說

張佩綸有三个侄子活跃官场。堂侄張人駿(1846-1927)歷任兩廣總督兩江總督,為袁世凱之親家。张志潭为北洋政府交通部长。其弟弟张志澄任河北省政府秘书。

詩評

  • 檢蕢齋手劄愴然有感 其五(清末民初·陳寶琛)  

與君同戊申,百歲已過半。
桑榆縱及收,橫流浩無岸。
豈惟倉頡泣,姬孔亦流歎。
世方無夷吾,被髪但坐看。
多君注管書,不朽出憂患。
奈何傳世業,期勗及樗散?
往者不可追,來日更誰諫?
衰病空倚樓,從今斷江雁。

參考資料

  1. 清史稿·卷23·光緒十年》:侍講學士張佩綸會辦福建海疆事宜,皆許專奏。尋加佩綸三品卿銜。《清季外交史料選輯》。《清史稿·卷444》:令以三品卿銜會辦福建海疆事。
  2.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四·列傳二百三十一·張佩綸
  3. 《李鸿章张佩纶往来信札》,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10月版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