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鐘
張山鐘(1887年1月29日-1965年12月15日),臺灣醫師、政治人物,屏東萬丹人。日治時期曾更名長與山鐘。曾任屏東市參議員、屏東縣縣長、臺灣省政府委員。中國國民黨籍。今萬丹鄉新鐘村之名即是為了紀念他在當地的諸多貢獻。
張山鐘 | |
---|---|
屏東縣第1任縣長 | |
任期 1951年6月1日-1954年6月2日 | |
继任 | 林石城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87年1月29日 |
逝世 | 1965年12月15日 | (78歲)
政党 | 中國國民黨 |
配偶 | 藍奎 |
生平
張山鐘出身於萬丹鄉新仔,曾就讀萬丹公學校,畢業後進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於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4月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1]畢業後曾先後八年任職於臺北病院和屏東病院。[2]:228大正八年(1919年)回到故鄉萬丹開設東瀛醫院。[2]:228日治時期曾出任公醫、萬丹信用組合長、萬丹庄協議會員。
昭和四年(1929年),張山鐘被選為高雄州協議會員。之後出任高雄州國防義會評議員。[2]:228昭和十二年(1937年)3月,雖然日中戰爭仍未開打,但氣氛已經很緊張。當時有國防費獻金運動,張山鐘慷慨捐獻政府國防費壹萬圓獻金,為此在昭和時代出版的《台灣人士鑑》稱之為「罕見快舉」。[2]:228[3]:187到了戰爭末期,民間曾發起獻機義舉。張山鐘與林熊祥、林烈堂與日籍的大甲郡守代表獻四架飛機,四人站在日本海軍武官部(後來的國民黨中央黨部)前,獻給日本軍方。[3]:187
和日本軍方關係密切,並未影響張山鐘的政治歷程。[3]:187戰後張山鐘歷任屏東市萬丹區區長、屏東市參議員。1951年,張山鐘角逐第一屆屏東縣長選舉,當選首屆民選縣長。據屏東幫要角透露,民國四十一年(1952年)蔣經國成立「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時要籌措三千萬元,副主任謝東閔向張山鐘勸募,張山鐘慷慨捐了兩百多萬元。[3]:188張山鐘的下對賭注,不僅使他後來獲得省府委員之職。在蔣經國掌權後,謝東閔扶搖直上。張山鐘的兒子張豐緒也當了二十年政務官。[3]:188
第二屆縣長選舉時,張山鐘一度有意角逐選舉,與林石城一戰。最後被臺灣省政府勸退。
家族
註釋
- 卒業證書授與(醫學校),臺灣總督府府報資料庫查詢。
- . 臺灣新民報. 1937年.
- 陳柔縉. . 時報出版. 2011年6月. ISBN 957-13-2970-3.
- . www.tma.tw. [2018-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6).
外部連結
- 地方傳奇 神醫濟世古井水
- 作育英才半世紀 創設文建會,中時電子報,名人家族故事。
- 〈南部〉張豐緒落葉歸根 萬丹古厝早不在,自由電子報,2014年6月11日。
政府职务 | ||
---|---|---|
屏東縣政府 | ||
前任: 首任 |
屏東縣縣長 1951年6月1日-1954年6月2日 |
繼任: 林石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