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程萬

彭程萬1880年-1978年),字凌霄,號克亮,江西貴溪縣金沙鄉流嶺村人。

經歷

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考中秀才。1903年,進入江西武備學校學習步炮兵科。次年,東渡日本入學振武學校,後進入日本陸地測量部修技所。[1]留日期間,曾跟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

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回國後投身辛亥革命。10月10日,武昌起義後,江西九江新軍于10月23日率先響應並宣布獨立,清政府江西巡撫馮汝駿等據守南昌,負隅頑抗。10月31日拂曉,新軍工兵營連長蔡杰率隊登城,彭與其它同盟會成員俞應麓等駐南昌新軍起義,和測繪學堂和陸軍小學學生奮力接應。彭等又策反奉命趕來鎮壓上饒巡防營劉魁政部投誠,迅速佔領巡撫衙門,南昌光復。[1]之後,彭和新軍各部長官通電省內外報告江西光復情況,部署南昌治安工作,並推舉新軍第二十七混成協協統吳介璋任江西省軍政府都督。不久,吳介璋去職,彭繼任。彭上任後,便將第55和巡防營分別擴充成,迅速開赴漢口南京增援。[1]

1913年6月,彭與李烈鈞上海會見孫,籌商討伐袁世凱,決定在江西首與舉義旗。旋即回江西湖口組織討袁軍,李烈鈞任討袁軍總司令,彭任前敵總指揮,發布《討袁檄文》、《對外通電》、《對黨團公告》,在全國打響討袁第一槍。[1]後來湖口起義失敗,彭亡命海外,輾轉於日本、新加坡檳城等地繼續反袁。[1]

1915年12月,李烈鈞率領護國軍第二軍從雲南貴州廣西,駐肇慶,彭從國外趕回,任肇慶討袁軍司令部顧問。以後孫等成立護法軍政府,請彭任軍政府顧問。軍政府又命彭為瓊崖實業督辦,開發海南島,支援北伐。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欲染指海南島,幾次派人聯繫,彭不為利誘所動,堅決拒絕。[1]

1921年5月,孫在廣州任非常大總統後,彭任贛軍總司令,奉命率領兩梯團在廣東連縣一舉擊破桂軍一個,俘獲該旅旅長。到達桂林後,與李烈鈞所率滇軍會合。12月孫抵桂林,成立北伐大本營,部署北伐。[1]1922年6月,北伐軍經南雄,進大庾,抵江西吉安。彭率兩個旅和滇軍朱培德部配合攻打贛州,與北洋軍岳兆麟周蔭人部苦戰十餘日。12月18日晨,攻入贛州。[1]

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叛變,孫在廣州蒙難。贛軍固守贛南。北洋軍蔡成勳入贛,舊桂系沈鴻英部從贛西入。胡漢民電令北伐各軍於集中於瑞金。彭部下賴世璜率部往廣東投向陳炯明。北伐失敗後,彭離開軍界赴上海閑居。[1]

1925年孫逝世,彭經黃郛介紹,到馮玉祥西北督辦署客居經年。後蔣介石想以彭馮私交籠絡,但彭不與蔣合作。1931年,陳濟棠白崇禧等在廣東反蔣,成立廣州國民政府,彭參與其事,任政府政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彭回到貴溪創辦象山中學、象山農場、象山鐵廠。[1]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彭對蔣深為不滿。彭奔走陳詞,反對第二次國共內戰。1949年,江西省政府主席方天命令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將彭、歐陽武伍毓端龔師曾楊賡笙王明選柳藩國等押到贛州監視,彭等險遭不測,後因局勢變化,才先後脫險。[2]

1949年後,彭程萬一度病困上海李烈鈞家。董必武林伯渠獲悉後,親自致函江西省黨政領導人陳正人邵式平,要他們在生活上給予彭適當照顧。[2]從1950年9月起,彭先後任江西省人大特邀代表、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參事室參事等職,1978年11月1日病逝。[2]

評價

熊十力評價說:「凌霄(彭程萬)解兵柄,自是一意閑居,始終不與北洋通款,未嘗以窮困改操。凌霄早知蔣氏無可為善,決意不與之為緣。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貞人。凌霄有焉。」[2]

参見

参考文献

  1. 江西貴溪縣政協李寅生蔣東溪著,〈辛亥革命功臣彭程萬〉,載中山大學歷史系主編,《歷史大觀園》總第68期,廣州,歷史大觀園雜誌社,1991年2月1日第2期,第4頁
  2. 江西貴溪縣政協李寅生、蔣東溪著,〈辛亥革命功臣彭程萬〉,載中山大學歷史系主編,《歷史大觀園》總第68期,廣州,歷史大觀園雜誌社,1991年2月1日第2期,第5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