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 (2018年遊戲)

戰神(英语:,又译作「[2][3][4]、「[5]聖塔莫尼卡工作室開發並由索尼互動娛樂發行到PlayStation 4平台上的动作冒险游戏,同時也是繼《戰神:崛起》後的系列第八部作品以及2010年《戰神III》的續作。該作以北欧神话為核心設定,與之前以希臘神話為根基的七部作品大為不同。系列主人公克雷多斯會繼續擔任主角,並擁有一個名叫阿特柔斯的兒子。作為他兒子的導師和保護者,克雷多斯已經學會控制一直驅使他行動的怒氣。遊戲於2018年4月20日發售。

戰神
    类型动作冒险
    平台PlayStation 4
    开发商索尼互動娛樂聖塔莫尼卡工作室
    发行商索尼互動娛樂
    总监科里·巴羅格
    制作人伊莉莎白·達姆·榮(Elizabeth Dahm Wang)
    肖恩·盧埃林(Sean Llewellyn)
    查德·考克斯(Chad Cox)
    埃里克·方(Eric Fong)
    设计师德里克·丹尼爾斯(Derek Daniels)
    编剧理查德·高伯特(Richard Gaubert)
    馬修·蘇夫斯(Matthew Sophos)
    科里·巴羅格
    弗洛里安·斯特勞斯(Florian Strauss)
    音乐貝爾·麥克瑞利[1]
    系列戰神系列
    模式單人
    发行日
    • 全球:2018年4月20日

    該作發行後普遍受到評論家的好評,且主要集中在故事敘述、世界觀和克雷多斯父子的塑造等方面。多個評論家都為《戰神》打出滿分的分數,令它成為《戰神》系列中評分最高的遊戲,IGN給出2018年第二個的10/10分[6],在Metacritic上更是該網站史上第四高分的PS4遊戲[7]。2020年9月17日索尼公布了本作續作《戰神:諸神黃昏》,目前預計2021年在PlayStation 5平台發售。

    遊戲玩法

    E3 2016公開的《戰神》預告影片的遊戲截圖。圖中可見克雷多斯(中)和其兒子阿特柔斯(右)正與一隻山怪戰鬥。兒子會在戰鬥中幫助父親,比如在玩家的指令下射出箭。

    由於遊戲系統已經徹底重建,《戰神》會與系列前幾作有很大不同[8]。雖然2013年的前作《崛起》有多人模式,但這一作則只能以單人模式遊玩[9]。《戰神》亦含有類似於角色扮演游戏的元素,例如箭術的知識點和在戰鬥期間發動的「斯巴達之怒」等。相比系列的其他作品,「斯巴達之怒」是一個較新的嘗試[10]。遊戲有各式各樣的資源供玩家採集[11],同時也採用第三人稱視角和固定式的越肩鏡頭[10]

    遊戲其中一個重大改動為克雷多斯不再使用其標誌性的雙刃,原因是克雷多斯在《戰神III》的結尾中不小心將雙刃搞丟了,取而代之的是利維坦戰斧。雙刃在遊戲中後期才會重新出現使用。在E3 20162017披露的預告片中可見戰斧能擲向敵人,能召回手中或使用冰元素。克雷多斯也可以為斧頭充能,造中能量波對周遭的敵人造成傷害。遊戲總監科里·巴羅格稱戰斧和主角有著很深的淵源關係,與其妻兒也有聯繫[12]。克雷多斯使用的另一個新武器為一盾牌,可用作攻擊或防禦[13]。另外,在《崛起》中已經存在的赤拳搏鬥技巧也會在《戰神》中出現[10]

    儘管遊戲的主角是克雷多斯[14],但有時候玩家會被動性的控制主角的兒子——阿特柔斯。他有一個專屬的按鍵,其使用時刻取決於當時的環境。巴羅格表示阿特柔斯就像魔法一樣,是一個額外的戰力,而玩家則在教導和訓練他。在戰鬥時,阿特柔斯會根據玩家的視角用弓箭射出箭作支援[15]。當面對大量敵人時,他亦會分散嘍囉的注意力,使克雷多斯得以集中精力對付強敵[11]

    巴羅格確認《戰神》會採用開放式,但不是開放世界式的玩法。快速反应事件亦與其前作不太一樣[8]。遊戲不會有任何道德系統或分支故事,所有玩家都會有相同的故事體驗。開發團隊還證實在此前有爭議的小遊戲不會回歸到《戰神》中[12]

    設定

    《戰神》系列的前七作皆大致基於希臘神話,而此作則以北歐神話為根據。巴羅格這樣解釋道:「這是主前–主後式的改變,我們正從零開始,並以此為起點向前邁進。」[12][14]在擬定好背景前,開發團隊還曾經考慮以埃及神話作根基,巴羅格稱團隊有一半支用埃及故事,但他們最後因為想把重點在克雷多斯身上,而確定使用北歐神話,畢竟「以門外漢的身份把中心題材設在陌生的土地上」實在太過強人所難[16]。面對主角為何出現在北歐世界中的問題,巴羅格表示兩個文化的信仰體系是並存的,只是被「地理上分隔」了而已,而這也表明克雷多斯在《戰神III》後便從希臘移動至挪威斯堪地那維亞[17]。巴羅格還稱《戰神》的故事年代早於維京時期,是他們的神仍然存世的紀元[15][16]。在整部作品中,玩家能夠在北歐神話的九個領域的一部分遊歷[12]

    劇情

    前作的故事結束後,克雷多斯來到了北歐人界-米德加爾特地區,娶了第二任妻子菲並生下了兒子阿特柔斯。在菲臨死前許下了希望自己的灰燼被撒在九界中的最高峰的希望。在兩人踏上旅途前,神明巴德爾突然出現並攻擊克雷多斯。一番激烈的纏鬥後克雷多斯暫時殺死了巴德爾,和兒子兩人正式踏上旅途。

    兩人來到了九大湖區並遇見了世界之蛇耶夢加得,但是無法通過擋住去路的黑霧。這時女巫弗蕾亞出現並讓克雷多斯使用彩虹橋去到了精靈界-亞爾夫海姆取得光芒。消去黑霧後兩人來到米德加爾特的最高峰上,突然聽見了復活的巴德爾和索爾之子-曼尼與摩迪的對話,他們三人正囚禁著智慧之神密米爾。眾神離去後密米爾告知克雷多斯九界中的最高峰其實在巨人國度-約頓海姆,但通往當地的路已經被阻擋,其目的在於為防止奧丁索爾前去。智慧的密米爾知道另一條路並要求克雷多斯砍下他的頭後帶去讓弗蕾亞復活。克雷多斯此時並不信任弗蕾亞,但也面臨她和密米爾要求自己總有一天要告訴阿特柔斯自己是神的事實。

    在蒐集前往約頓海姆傳送門的材料時,克雷多斯和曼尼與摩迪戰鬥並殺死了曼尼。摩迪在之後偷襲兩人,阿特柔斯試圖反擊卻因自身本質的問題而陷入昏迷。克雷多斯打跑摩迪後帶著昏迷的阿特柔斯來到弗蕾亞的住處,弗蕾亞告知會發生此事是因為阿特柔斯對自己是神的事實一無所知導致精神受創。若要救治兒子,克雷多斯必須到達自己的魔法戰斧無法使用的冥界取得守望者之心。克雷多斯回到了家並取出封塵已久的混沌雙刀並成功取得了守望者之心,但途中也受到雅典娜宙斯的惡靈侵擾。克雷多斯決定告訴阿特柔斯他是神的事實,但阿特柔斯卻變得自大起來,甚至親手殺死了摩迪。在米德加爾特的山上兩人受到巴德爾的攻擊,巴德爾綁架了阿特柔斯後,克雷多斯追上並與其戰鬥,導致約頓海姆的傳送門被破壞,眾人被意外捲回了冥界。

    阿特柔斯和克雷多斯父子重修舊好,並得知了弗蕾亞為巴德爾母親的事實。回到米德加爾特後密米爾告訴兩人另一條去約頓海姆的路,但必須先取得密米爾被奧丁挖出的,現在在耶夢加得胃裡的另一隻眼睛。取得眼睛後兩人又受到了巴德爾的攻擊,弗蕾亞此時也出現試圖制止兩人戰鬥。克雷多斯和巴德爾戰鬥時,巴德爾擊中阿特柔斯身上的槲寄生箭矢。此舉動導致巴德爾身上的不死之身法術消失,而本人也重新獲得了感官。雖然如此,巴德爾卻想殺死親生母親弗蕾亞,克雷多斯最後只好扭斷其脖子徹底殺死他。震怒的弗蕾亞揚言要向克雷多斯復仇。最後,克雷多斯告訴了阿特柔斯自己的過往。阿特柔斯問父親若是神明到處殺害自己的親人們,那身為神還是否是件好事。克雷多斯回答只能將已經發生的事當成前車之鑑,並阻止同樣的慘劇再度發生。

    在約頓海姆,父子倆人才發現菲早已預料到這趟旅途的發生。菲的本名實為勞菲並是一位巨人,不過卻選擇離開約頓海姆並來到米德加爾特,而巴德爾並非追蹤克雷多斯,而是在追蹤菲。阿特柔斯實為希臘神、巨人和人類的混血,並且被菲取名為洛基。菲也在壁畫上寫上了她為克雷多斯取的北歐名-雷電巨人法布提。克雷多斯告訴「阿特柔斯」名字的由來是為了紀念一位斯巴達弟兄,很有可能影射《戰神II》中被克雷多斯殺死的最後一位斯巴達戰士。故事最終眾人來到最高峰上下了菲的骨灰,但也意識到芬布爾之冬的到來,代表著諸神的黃昏提早了一百年的時間,已經在背後蠢蠢欲動。

    遊戲的隱藏結尾顯示了阿特柔斯看見了在芬布爾之冬結束後,雷神索爾出現準備和克雷多斯大戰一場的預言。本作故事預計在續作《戰神:諸神黃昏》繼續闡述。

    開發

    在2014年12月6日的首屆PlayStation Experience上,索尼互動娛樂聖塔莫尼卡工作室的創意總監科里·巴羅格證實新的《戰神》遊戲正處於早期的開發階段。他表示遊戲可能不是一個前傳,而是一部重啟作[18]。2016年4月,Polygon報導新作的概念藝術已經洩露,圖片顯示克雷多斯身在北歐神話的世界中。這個概念最初是由系列創作者大衛·賈菲在主角殲滅奧林帕斯十二神後考慮的[19]。在E3 2016中,《戰神》正式公開並且透露了遊戲玩法,同時亦驗證了概念藝術的真確性。演示影片展示鬍鬚濃密的克雷多斯正在教導他的兒子打獵。他們二人協力與神話中的生物——山怪作戰。影片的最後則表明《戰神》將會是一款PlayStation 4獨佔遊戲[10][2]。E3還證實巴羅格會重新擔任新作品的遊戲總監。巴羅格自2005年的首作發行後便一直是戰神系列的靈魂人物,《戰神》也是他第五部有參與在其中的系列作品[15]。巴羅格稱他們故意以《戰神》為標題名,且不加任何數詞和副標題,因為它是一份重新構想過的作品,儘管仍是該系列的延續[12][14]

    開發《戰神》的團隊大多有著參與製作系列作的經驗[12]。在視角變化方面,巴羅格表示:「我們想要更親密、更近距離和更多的由玩家控制的體驗,因此視角是一個我們非常重視的技術。」[8]當屏幕上的敵人多於100個的時候,幀率會是每秒30幀[9],而《戰神III》或《背叛》的幀數則有50[12]。與之前的遊戲不一樣,聖塔莫尼卡工作室不會將演示影片公開展示。巴羅格解釋道製作另一個演示會使遊戲延遲幾個月發行,但他沒提到是否會釋出E3 2016的演示[20]。他還證實《戰神》為PlayStation 4獨佔遊戲[20],但遊戲會從PlayStation 4 Pro的強大功能中受益;在《戰神》宣佈製作消息後的幾個月發行的PlayStation 4更新版本會對遊戲作4K處理[21]。索尼在2016年12月的PlayStation Experience活動中沒有公佈《戰神》的消息,巴羅格後來承諾道當他們準備好的時候便會展示出一些非常棒的東西出來[22]。同月下旬,巴羅格確認遊戲已開發完畢[23]

    E3 2017上索尼展示了新的《戰神》演示影片。影片中,克雷多斯手握可以用來進攻或防禦的盾牌,在演示的某一刻發現一個希臘花瓶,瓶上印有揮舞著雙刀的他。克雷多斯亦在影片中被一位不知其名的女士告誡,要他注意北歐諸神,因為他們都知道克雷多斯曾對希臘眾神大開殺戒過[13]。在演示的最後,克雷多斯和阿特柔斯遭遇到耶夢加得,而阿特柔斯則為其父親翻譯,稱牠願意幫助他們。遊戲已確定將於2018年初發行[13]

    角色塑造

    克里斯托弗·賈基為克雷多斯的新配音員。

    在遊戲開發的初段,有建議說《戰神》可以設計出另一角色作主角,但開發團隊決定繼續沿用克雷多斯。參考任天堂的角色瑪利歐和其延伸作品,巴羅格表示克雷多斯就像瑪利歐一樣,已經是其系列的標誌[15]。對於新的改動,巴羅格這樣說:

    「我知道我不想簡單的重啟系列,從頭開始訴說原版的故事。我想要做的是再定義遊戲的玩法,給予玩家一個全新的視角和觸覺體驗,同時讓他們更深入了解克雷多斯的情感,探索一個不死半神為了做出改變,而展開的迷人戲劇性故事。」[lower-alpha 1]

    巴羅格交待說克雷多斯要懂得改善他的暴戾本性,學習如何控制他的憤怒。他表示主角曾作出許多錯的決定,是奧林匹斯走向滅亡之路的元凶,他們想知道如果主角作出好的決定時會發生什麼。這改變的想法來自於巴羅格自己兒子的誕生[24],而被取消的真人《星球大戰》電視劇也是其中一個因素[25]。克雷多斯和其兒子的關係是整個遊戲的核心,巴羅格補充道:「這遊戲是關於克雷多斯教他的兒子怎樣成神,而阿特柔斯則教他的父親怎樣為人。」[11]巴羅格亦以漫威漫畫的角色浩克作參考,關於克雷多斯,克羅格這樣說:「世人已經訴說過浩克的故事,現在我們要訴說的,是(浩克本名的姓氏)的故事。」[11]另外,於《星際之門:SG-1》飾演Teal'c克里斯托弗·賈基將取代從系列第一作開始便為克雷多斯配音的特倫斯·C·卡森,擔任克雷多斯的配音員;談到這一改變,卡森表示索尼已經走向新的道路[26]

    E3 2016期間,GameSpot錯誤地報導克雷多斯的兒子名叫「查理」(Charlie),巴羅格得知後一笑置之,否認這一點[27]。2017年1月,一位粉絲下載了《戰神》的序曲,並在歌曲介紹上看到「克雷多斯和阿特柔斯的介紹」一字句。事後,巴羅格在Twitter上證實阿特柔斯為克雷多斯兒子的名字[28]。他也表示阿特柔斯知道他父親是一位半神,但不知道其過去,並肯定《戰神》不會是克雷多斯最後一次出現的作品[9]。談到阿特柔斯的母親,巴羅格說目前不會透露任何關於她的情報,原因是她是故事的重要一環[12]

    追加更新

    《战神》发布后,不断通过补丁方式追加游戏修补与更新。

    相片模式

    在2018年5月9日,发布了1.20版补丁,追加了相片模式(Photo Mode),允许玩家以较大的自由度进行游戏内摄影。玩家可以调整相机位置、视角以及景深,还有相关角色的表情[29]。有玩家发现该模式对全景摄影相当友好,可以进行相关拍摄,复原场景[30]

    新游戏+

    E3 2018期间,新游戏+模式(英語:)获得官方确认,玩家可以在新的周目中继承已经获得的装备,而相应的游戏难度也会提升[31]

    2018年8月20日,官方推送1.30版本更新,带有NG+内容[32];新周目带来新增的装备等级「完美」(英語:),新的盔甲、护身符、咒术及武器手柄,用于新等级装备的升级道具「爐渣」(英語:),敌人的新攻击模式等内容[33],但没有新的奖杯项目

    原聲帶

    曾在《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和《屍行者》等擔任作曲家的貝爾·麥克瑞利將會負責《戰神》的聲樂工作,為遊戲譜寫全新的曲調[34]。麥克瑞利表示他在2014年11月應聖莫尼卡工作室的要求,與音樂製作人皮特·斯卡圖羅(Pete Scaturro)和凱斯·利里(Keith Leary)會面,討論「一項秘密計劃」;麥克瑞利此前就曾與他們兩個在《SOCOM 4:美國海豹特遣隊》中合作。他們商討過以民間音樂、神話、北歐民族樂器等為遊戲的音樂概念,而麥克瑞利則從中猜測出這是新的《戰神》系列作品的討論。他在討論開始後不久與巴羅格見面,並與其討論遊戲的敘事視角[34]

    麥克瑞利最初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寫新的主題曲上,或者是他所說的克雷多斯主題曲。他花了幾個月時間與巴羅格、斯卡圖羅、利里、索尼音樂總監查克·杜德(Chuck Doud)以及開發團隊的其他成員一起製作新的主題曲。麥克瑞利把克雷多斯的主題曲形容為「可以說是我最滿意和最吸引人的旋律之一」[34]。主題曲含有冰島式合奏、有力的女聲(尤其是法羅群島歌手埃沃兒·帕爾斯多蒂爾)和諸如尼古赫帕琴手搖風琴的北歐弦樂器等。當《戰神》決定要在E3 2016上披露時,索尼希望麥克瑞利在記者招待會上與現場樂隊一起演奏他的原始樂譜,並在演示過程時現場奏出遊戲演示的音樂[34]

    2017年1月13日,於E3 2016錄製的《戰神》序曲的現場錄音在有限時間內免費發行。當遊戲的E3 2016預告片在YouTube上達到了1500萬觀看數時,巴羅格公開了《戰神》的序曲作為謝意[35]

    反響

    發行前

    评价
    汇总得分
    汇总媒体得分
    Metacritic94/100[7]
    评论得分
    媒体得分
    Destructoid10/10[36]
    电子游戏月刊9.5/10[37]
    Game Informer9.75/10[38]
    Game Revolution[39]
    GamesRadar[40]
    GameSpot9/10[41]
    Giant Bomb[42]
    IGN10/10[6]
    Polygon10/10[43]
    游戏机实用技术30/30[44]
    The Guardian[45]
    USgamer[46]

    評論家對《戰神》在E3 2016的展示大多持正面觀點。IGN的馬蒂·席爾瓦(Marty Sliva)表示儘管系列之前的三部曲是過去十五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動作遊戲,但他始終無法喜歡上該系列,主要是因為克雷多斯的存在。在演示中展出的克雷多斯和其兒子之間的關係,令席爾瓦改觀和令他注意上《戰神》這系列[11]。來自GameSpot的彼得·布朗(Peter Brown)認為轉換視角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也是他渴望聖塔莫尼卡工作室所做出的改變;「這非常感人」是布朗看到克雷多斯和阿特柔斯之間的親密舉動後作出的評論,他兒子殺死一隻鹿後更是「激發出他的情感」,而這是布朗在玩系列前幾作時從沒發生過的事情[47]

    發行後

    Metacritic根據108條評論給予《戰神》94/100分,屬「普遍好評」級別[7]。它也因如此與2005年的《戰神》一樣擁有全系列的最高分,同時也是Metacritic史上第三高分[48]與2018年最高分的PS4遊戲[49],而把後者的類別擴大至全部主機也僅僅次於Xbox One版本的《蔚藍[50]

    遊戲許多方面都獲得高度的評價,包括故事、角色、音樂、新戰鬥系統與對北歐神話的使用等方面。評論家認為《戰神》是一項「技術成就」,是遊戲主機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遊戲之一,同時成功復興該系列而又不失其前作的核心概念[51]IGN的喬納森·多恩布什(Jonathon Dornbush)給予《戰神》的10/10分,為繼《蔚藍》後該公司在2018年給出的第二個滿分。多恩布什指出遊戲的人物、世界和戰鬥令人過了一場難以遺忘的冒險,還表示阿特柔斯為他近幾年來最喜歡的配角之一[6]。而Polygon的克里斯·普蘭特(Chris Plante)則同樣打出最高分的10/10分,他認為SIE聖塔莫尼卡工作室成功把克雷多斯塑造成一個好爸爸,更指出玩家應該放下操縱杆細心聆聽該對父子的對話[43]

    销量
    God of War 销量里程碑
    公布时间销量备注
    2018-05-03310万份[52]发售后3天,统计窗口为2018年4月20~22日
    2019-05-21超过1000万份[53][54][55]Sony IR Day 2019数据[56]

    獎項

    年份獎項類別結果來源
    2016 遊戲評論獎 繪圖特別推薦獎 獲獎 [57]
    最佳E3獎 最佳展示 提名 [58]
    最佳PlayStation 4遊戲 提名
    最佳動作遊戲 提名
    金摇杆奖 最受期待遊戲 提名 [59]
    遊戲大獎 最受期待遊戲 提名 [60]
    2017 最受期待遊戲 提名 [61]
    金摇杆奖 最受期待遊戲 提名 [62]
    2018 好萊塢傳媒音樂奬 最佳電子遊戲原創音樂 提名 [63][64]
    金摇杆奖 最佳敘事 獲獎 [65][66][67]
    最佳視覺設計 獲獎
    最佳聲訊設計 獲獎
    最佳PlayStation 4遊戲 獲獎
    年度遊戲 提名
    遊戲大獎 年度遊戲 獲獎 [68]
    最佳遊戲指導 獲獎
    最佳遊戲敘事 提名
    最佳美術指導 提名
    最佳原聲/音樂 提名
    最佳聲效設計 提名
    最佳配音
    (克里斯多福·賈基)
    提名
    最佳動作遊戲 獲獎

    註釋和參考資料

    註釋

    1. 原文:I knew I didn’t want to simply reboot the franchise, starting over with a retelling of the origin story. I wanted to reimagine the gameplay, give players a fresh perspective and a new tactile experience while delving deeper into the emotional journey of Kratos to explore the compelling drama that unfolds when an immortal demigod makes a decision to change.

    參考資料

    1. Davis, Justin. . IGN. Ziff Davis. 2016-06-14 [2016-06-14].
    2. Skipper, Ben.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IBT Media. 2016-06-13 [2016-06-13].
    3. Loveridge, Sam; Mahboubian-Jones, Justin. . Digital Spy. Hearst Magazines UK. 2017-03-24 [2017-06-22].
    4. Wagner, Jayce. . Digital Trends. Designtechnica Corp. 2017-06-13 [2017-06-22].
    5. . 机核. 2018-04-12 [2020-02-26].
    6. Dornbush, Jonathon. . IGN. Ziff Davis. 2018-04-12 [201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7.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8-04-12].
    8. Paget, Mat. . GameSpot. CBS Interactive. 2016-06-14 [2016-06-15].
    9. Paget, Mat. . GameSpot. CBS Interactive. 2016-06-21 [2016-06-21].
    10. Newhouse, Alex; Crossley, Rob. . GameSpot. CBS Interactive. 2016-06-13 [2016-06-14].
    11. Sliva, Marty. . IGN. Ziff Davis. 2016-06-14 [2016-06-14].
    12. De Meo, Francesco. . WCCF Tech. 2016-06-24 [2016-07-05].
    13. Pereira, Chris; Fillari, Alessandro. . GameSpot. CBS Interactive. 2017-06-12 [2017-06-13].
    14. Lillah, Sarmad. . SegmentNext.com. 2016-06-13 [2016-06-14].
    15. Hussain, Tamoor. . GameSpot. CBS Interactive. 2016-06-15 [2016-06-17].
    16. Bratt, Chris. . Eurogamer. 2016-06-15 [2016-06-15].
    17. Paget, Mat. . GameSpot. CBS Interactive. 2016-06-20 [2016-06-21].
    18. Maiberg, Emanuel. . GameSpot. CBS Interactive. 2014-12-06 [2014-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7).
    19. McWhertor, Michael; Good, Owen. . Polygon. Vox Media. 2016-04-05 [2016-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8).
    20. Treese, Tyler. . PlayStation LifeStyle. CraveOnline. 2016-10-13 [2017-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21. Barlog, Cory. . Twitter. 2016-10-15 [2017-02-01].
    22. Makuch, Eddie. . PlayStation.Blog.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2016-10-29 [2016-12-22].
    23. Makuch, Eddie. . PlayStation.Blog.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2016-12-22 [2016-12-22].
    24. Barlog, Cory. . PlayStation.Blog.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2016-06-13 [2016-06-14].
    25. Minotti, Mike. . VentureBeat. 2016-06-20 [2016-06-22].
    26. Paget, Mat. . GameSpot. CBS Interactive. 2016-06-15 [2016-06-15].
    27. Shuman, Sid; Barlog, Cory; Judge, Christopher. (YouTube). PlayStation.Blog,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事件发生在 13:35. 2016-06-14 [2016-06-15]. Shuman: Does the son have a name by the way? Barlog: Uh, GameSpot says it's Charlie. Shuman: Charlie? Barlog: Charlie! [laughs] I don't know where that came from. Shuman: That's fun. [laughs] Barlog: Charlie, right? [looks at Judge] Did you leak that? Judge: I did. [laughs]
    28. Osborn, Alex. . IGN. Ziff Davis. 2017-01-13 [2017-01-13].
    29. Shroff, Jeet. . PlayStation.Blog.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2018-05-09 [2018-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1).(英文)
    30. 雨上. . 游戏研究社. 2018-06-01 [2018-07-03].(英文)
    31. Kaufman, Aaron. . PlayStation.Blog.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2018-06-11 [2018-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英文)
    32. Mihir Sheth. . PlayStation.Blog. 2018-08-20 [2019-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8) (英语).
    33. . PSNINE. 2019-04-14 (中文(中国大陆)‎).
    34. McCreary, Bear. . BearMcCreary.com. 2016-06-27 [2016-06-28].
    35. Barker, Sammy. . Push Square. Gamer Network. 2017-01-13 [2017-01-13].
    36. Carter, Chris. . Destructoid. 2018-04-12 [201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37. Plessas, Nick. .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2018-04-12 [201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38. Juba, Joe. . Game Informer. GameStop. 2018-04-12 [201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39. Faulkner, Jason. . Game Revolution. CraveOnline. 2018-04-12 [201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40. Hurley, Leon. . GamesRadar+. Future plc. 2018-04-12 [201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41. Brown, Peter. . GameSpot. CBS Interactive. 2018-04-12 [201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42. Ryckert, Dan. . Giant Bomb. CBS Interactive. 2018-04-13 [2018-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43. Plante, Chris. . Polygon. Vox Media. 2018-04-12 [201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44. . 游戏机实用技术UCG. 2018-04-19 [2019-07-01].
    45. MacDonald, Keza. . The Guardian. 2018-04-12 [2018-04-14].
    46. Williams, Mike. . USgamer. Gamer Network. 2018-04-13 [201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47. O'Dwyer, Danny; Te, Zorine; Brown, Peter; Corriea, Alexa Ray. . GameSpot. CBS Interactive. 2016-06-13 [2016-07-06].
    48.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49.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50.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51. . GameSpot. CBS Interactive. 2018-04-19 [2018-05-03].
    52. Asad Qizilbash. . PlayStation Blog. 2018-05-03 [2019-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8) (英语).
    53. (pdf).
    54. Adam Bankhurst. . IGN. [2019-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8) (英语).
    55. Eddie Makuch. . GameSpot. [2019-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8) (英语).
    56. . SONY. [2019-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8) (英语).
    57. . Game Critics Awards. [2016-07-06].
    58. IGN's E3 Crew. . IGN. Ziff Davis. 2016-06-14 [2016-07-06].
    59. Loveridge, Sam. . Digital Spy. Hearst Communications. 2016-09-15 [2018-09-04].
    60. Makuch, Eddie. . GameSpot. 2016-11-16 [2016-11-16].
    61. Nunneley, Stephanny. . VG247. 2017-11-14 [2017-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62. Gaito, Eri. . Best in Slot. 2017-11-13 [2018-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4).
    63. . Hollywood Music in Media Awards. [2018-11-14].
    64. . Hollywood Music in Media Awards. 2018-11-14 [2018-11-15].
    65. Hoggins, Tom. . The Daily Telegraph. 2018-09-24 [2018-09-24].
    66. Andronico, Michael. . Tom's Guide. 2018-10-26 [2018-11-14].
    67. Sheridan, Connor. . GamesRadar+. 2018-11-16 [2018-11-16].
    68. McWhertor, Michael. . Polygon. 2018-11-13 [2018-11-1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