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雀运动

打麻雀运动,又称“消灭麻雀运动”,指的是中國从1958年2月,大跃进初期毛泽东发起的“除四害运动”之消灭麻雀的全国性大规模群体事件[1]

从城市到农村,麻雀在工人农民士兵学生等多年集体捕杀后,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失衡

背景

在历史上曾经就麻雀的食性发生过激烈的争论,1957年1月18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生物学家周建人在《北京日报》发表题为《雀是害鸟无须怀疑》的文章,就肯定:“麻雀是害鸟,害鸟应当扑灭,不必犹豫。”

當時朱洗持反對立場,並引用大量史料,尤其是1878年出版的經典著作《自然界的奧妙》一書中。他說道:「1744年,腓特烈大帝懸賞除滅麻雀,結果麻雀沒有了,而果樹的害蟲因沒天敵,越繁殖越多,把果樹葉子都吃光了,結不出一個果子來。大帝不得不急忙收回成命,並且被迫去外國運來麻雀,加以保護和繁殖。」朱洗繼續引用美國紐約以及附近城市、澳大利亞為撲滅害蟲從國外引進麻雀的成果后說:「我們如果公平地衡量利弊得失,應該承認麻雀在某些季節確實有害,但更多的時間是有益的。」他鄭重地提出:「是否應該消滅麻雀尚應考慮。」[2]

毛泽东根据当时情况综合判断,后在中共会议上全体讨论认为麻雀以谷物为食,影响到农业生产,因而将麻雀定为四害之中的老四,在中国开展了的除四害运动

过程

打麻雀运动的宣传海报,在校学生也是被动员的对象。海报中的图像为:男学生正在用弹弓瞄准麻雀,女学生则拎着被打下的数只麻雀

围剿聚歼麻雀运动首先从四川省开始,自1958年3月20日至22日,全省灭雀1500万只,毁雀巢八万个,掏雀蛋35万个。随后,天津哈尔滨杭州长春镇江北京等城市纷纷效法,这些城市到4月6日共灭雀1600万只。北京自4月19日至21日捕杀麻雀401,160只,上海自4月27日至29日捕杀麻雀505,303只。截至1958年11月上旬,全国各地不完全的统计共捕杀麻雀19.6亿只。

全国各地全民动员围剿麻雀时,新闻媒体做了大量报道。《人民日报》认为,这是人类向自然开战,征服自然的历史性伟大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艺工作者也奉命讴歌“这场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性伟大斗争”。时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作《咒麻雀》诗一首,刊于1958年4月21日的《北京晚报》,诗曰:

[2]

影响

对生态的严重影响

殲滅麻雀的結果使農田當中的害蟲幾乎沒有天敵,而讓次年的糧食嚴重欠收,發生極為嚴重的饥荒問題[3]。不久后,包括郑作新在内的很多鸟类学者通过野外研究,证实了在麻雀的食谱中,人工种植的谷物仅占不到50%的比重,他们的研究成果甚至发表在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上,可谓史无前例。1959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综合生物学界的意见,写了一份“关于麻雀问题向主席的报告”。随即在1960年3月16日,毛澤東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改变了消灭麻雀的决定,提出麻雀不打了,代之的是打臭虫,4月19日,这一包含修正后“除四害”的《农业发展纲》四十条,正式提请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向全国公布。从“承受不起麻雀造成的粮食损失而轰麻雀”到“全面权衡利弊、宁可遭受粮食损失也要容忍麻雀” ,最后还是肯定了麻雀的作用,改变了“轰麻雀”的做法。可是由於生態平衡已遭受破壞,再加上糧食制度和政策錯誤、浮誇風等問題,最終還是改變不了三年大飢荒的發生。

事後清算科學家

在数年后开始的“文革”中,这些反對打麻雀運動的科学家被扣上“利用麻雀做文章”来反对毛主席、反对“大跃进”、反对“最高指示”等种种“罪名”,受到残酷迫害。朱洗在1962年就已病逝,但此时仍被扣上把毛主席同腓特烈大帝相提并论、公开反对毛主席的罪状,因此受到红卫兵砸碑掘坟、曝其尸骨。[2]

参考资料

  1. 《原諒,但不能忘記!》卷一 [白土地],于艾平 | 天窗出版 2015年3月27日 302 頁。
  2. . [2012-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7).
  3. . BBC. 2004-01-06 [2008-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1).(英文)

参考内容

书籍
纪录片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