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语
撒拉语()归属突厥语系乌古斯语支。撒拉語是撒拉族的本民族语言,他們主要聚居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宁市、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
撒拉语 |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国 |
区域 | 青海、甘肃、新疆 |
母语使用人数 | 约104 000人(日期不详) |
語系 | 突厥语族
|
文字 | 现无正式文字 (古今民间使用过: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新拉丁字母) |
官方地位 | |
作为官方语言 |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
語言代碼 | |
ISO 639-2 | tut |
ISO 639-3 | slr |
瀕危程度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濒危语言[1] 脆弱(UNESCO) |
土语
撒拉語內部差异并不大,其下可分為街子土語和孟達土語两种土语,可互通。其中以街子土语为多,分布于循化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化隆县。孟达土语语音与别处差异颇大,局限于循化县内的孟达乡大庄村、清水乡木厂村和它撒坡。
分布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撒拉族人口约130,607,其中大多数居住在青海省东部的循化县和化隆县甘都镇,另有少数居住在甘肃和新疆。大多数的撒拉族人以撒拉语为母语并普遍使用汉语(普通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青海、甘肃的撒拉族又多会藏语(安多方言),新疆的撒拉族多会维吾尔语(伊犁方言)。
语音
语音方面有辅音音位b、p、m、f、v、d、t、n、l、r、s、z、d͡ʐ、t͡ʂ、ʂ、d͡ʒ、t͡ʃ、ʃ、j、ɡ、k、ŋ、x、ɣ、ɢ、q、χ、ʁ、h29个、单元音音位i、y、e、ø、ə、ɑ、o、u8个,另有复合元音iɑ、ie、io、iu、iə、uɑ、ue、uo、ye9个、其中iə、uɑ、ue、uo、ye5个复合元音仅用于汉语借词。有语音同化、弱化、减音、脱落现象。在固有词词汇当中,音节结构有V、VC、CV、CVC、CVV、CVVC六种,汉藏语借词分别按照各自原语言的音节规律。
词汇
词汇方面由于撒拉族人长期与汉族、藏族、回族杂居,撒拉语词汇中掺有很多外来语借词。汉语借词约占20%以上,比周边其他的突厥语族、蒙古语族语言的汉语借词比例要高,主要为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相关的词汇(例词:vunxuɑ,“文化”、dienjin,“电影”)。藏语借词约占10%以上(例词:ʃo,“酸奶”、lɑŋsɑ,“大背斗”)。另有少部分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宗教用词(例词:kirid,(波)“钥匙”、dunjɑ,(阿)“世界”)。还有极少数的借词来自蒙古语、土族语和保安语。
固有词与周边突厥语族的亲属语言(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西部裕固语等)拥有共同的词源。还包含古突厥语遗留的词汇底层(例词:*ajaq→ajaχ,“碗”),以及一个语言来源尚不明确的词汇底层(例词:bɑt,“鸭”)。
语法
在语法方面发生了混合语言常见的简化现象,单复数的分别也基本消失。与其他突厥语言同样为主—宾—谓句序,遵循元音和谐规律,词的附加成分置于词后后缀。
文字
撒拉语以前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土尔克撒拉文”(又作“图尔克撒拉文”、“土耳克撒拉文”),而后改为拉丁字母。土尔克文主要用于《古兰经》的释义以及其他宗教书刊的翻译(如手抄的土尔克文《古兰经》《土耳克杂学》别称《杂学本本》)。至今民间仍保存着一些用土尔克文书写的文献。主要使用民间中国撒拉尔青年联盟(Çin Salır Yixdiler Birleşix)推行的“TB31拉丁文”,共31个字母,8个元音字母,23个辅音字母。目前撒拉语没有正式的官方语文管理机构,也没有正式的撒拉文字。语言学研究出版物直接使用国际音标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