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羅 (電視劇)

斯卡羅》(排灣語:seqalu)(英語:),2021年公視史詩旗艦戲劇。由吳慷仁温貞菱、查馬克・法拉屋樂、雷斌・金碌兒、法比歐黃健瑋周厚安黃遠雷洪夏靖庭、余竺儒、張瑋帆、郭芷芸、程苡雅等人參與演出。公視主頻於2021年正式播出。

斯卡羅
Formosa 1867
类型電視劇
原作陳耀昌傀儡花
编剧施如芳、柯宗明
导演曹瑞原
主演
制作国家/地区 中華民國臺灣
语言中華民國國語排灣語英語客家語、台語
集数10
配乐張藝[1]
制作
杜敏綺[1]
摄影韓紀軒(攝影指導)[1]
图像制式超高畫質[2]
播出国家/地区 中華民國臺灣

製作

宣布改編

2017年9月,公共電視宣布將改編《傀儡花》,將作品以大河劇形式製作為十集的電視連續劇,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補助下,以每集約新臺幣1550萬、共斥資1.55億的預算製作《傀儡花》,這是公視節目製作招標採購案史上的罕見的高額[3][4][5]。台灣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長期觀察日本的大河劇並因此進一步了解日本的歷史,但卻發現自己反倒對臺灣歷史不甚了解,因此她想透過製作大河劇讓觀眾更了解臺灣[6]。她認為公共電視的許多節目雖然有各自的亮點,但卻缺乏連貫性,她希望能整合公視的節目,並認為在HBO ASIA合製的《通靈少女》受到國際好評後可以促進臺灣業界的投資,將臺灣推向國際,而《傀儡花》便是一部足以代表臺灣精神又能推向國際舞台的大河劇[6],她還向文化部請命,希望每年都能推出一部旗艦級的歷史劇[7]。陳郁秀指出《傀儡花》的製作規模前所未見,而且將會相當困難,因為作品中不但包含了各個族群和多個場景,還有海戰場面,勢必耗費大量預算和心血在前置作業上[6],必須要有龐大的資金支援,佐以嚴謹的史料分析及對場景、服裝和語言的考究,但是這些檔案、服裝、道具和場景都是在為臺灣的影視產業打下基礎,能夠提供未來繼續使用[8][9]。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表示公視自2016年起便有製作時代歷史劇的規劃,期望透過歷史劇題材訴說臺灣的故事,並以戲劇形式引起社會大眾對歷史的反思[3]。而《傀儡花》是公視歷史劇系列的起點,未來公視將會建立更多在不同的年代中發生於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故事[2][10]。對於自己的作品將被改編,陳耀昌除了希望大家在看過電視劇後能回頭閱讀原著[11],也表示並不介意修改原著中的編排,只要歷史時代的精髓被留存下來,並能促進觀眾更加貼近歷史即可。[6][12]

宣布籌拍

曾拍攝過《孽子》、《一把青》等電視劇的導演曹瑞原在讀完《傀儡花》後深受作者與蝶妹感動,儘管他在執導前述兩部作品時都有不少虧損,還被人上門討債,但他表示既然公部門想要做,自己就願意支持[13],他帶著場景設計圖、配樂以及施如芳、柯宗明寫的大綱和劇本自四組投標者中脫穎而出,接下拍攝《傀儡花》的任務[14],並在2018年3月23日召開籌拍記者會,預計於2019年3月12日,也就是羅發號事件152週年時開拍[15],並預計在2020年播出。劇名由董陽孜題字[16],編劇團隊成員施如芳、柯宗明及時任文化部長鄭麗君皆出席記者會[17]。曹瑞原把陳耀昌的作品形容成一項偉大的工程,並認為他的作品可以讓臺灣人知道自己的歷史、並找尋未來的勇氣[18]。曹瑞原表示《傀儡花》作為歷史劇,包括美軍船隻、砲艇、不同人種的髮型、語言和服裝等,在考究上都十分不易[1]。為了激發創作靈感,曹瑞原在召開記者會前就已請配樂製作一段描述原住民勇士在山林間狩獵的音樂,並在記者會中展示[19]。曹瑞原表示這部作品規模龐大,現今的影視環境難以支撐,但必須勇於突破才能開疆闢土[20],他還認為只要把這部戲拍好,就能帶給民眾和影視產業很大的信心[15][5],並指出過去這些年來,台灣出產太多偶像劇[14],讓本土及海外市場不斷流失,再加上數位時代來臨,必須要有強力的OTT產業才能在國際上闖出名號[21][22]

鄭麗君在記者會致詞時表示認為這是「國家隊」踏出的第一步、是一支讓人期待的團隊,並表示這部作品具有十足的開創性和多元族群觀點,能讓台灣人重新認識自己,政府不但會力挺[5],更會持續投入高額預算,協助推出歷史大戲[1][23]。陳耀昌則表示過去的歷史都以漢人為視角,他希望能呈現多元族群與文化[19],由於故事的男主角李仙得是法國人、當過美國將軍、在日本擔任顧問並娶妻、最後葬在韓國,因此陳耀昌認為這部劇一定能打入日本、歐美等國際市場[5][24]。除此之外,他還提出兩項願景,一是希望能為恆春的荷蘭公主廟正名,並指出該廟祭祀的是羅發號的船長夫人杭特夫人;第二個願景是能在2019年,也就是卓杞篤跟美方簽約的150週年時紀念這份條約。[19]

定位

曹瑞原透露自己拍攝這部戲劇最初的動力,是想拍出被外國人譽為「福爾摩沙」的台灣、拍出《台灣通史》描述的「婆娑之洋,美麗之島」,並表示製作團隊會帶著虔敬與感激呈現這個故事[5][13]。他表示過去執導《孽子》時曾被質疑性傾向,在執導《一把青》時也有人質疑在美化國民黨,由於臺灣各個族群的價值觀和史觀處在融合階段,因此曹瑞原預料《傀儡花》完成後,必定會受到質疑[13],但劇組仍會試圖展現台灣族群在當時的國際架構下所處的位置[25]。曹瑞原認為羅發號事件是台灣首次浮現在世界版圖上,不是只屬於台灣、而是能推向世界的好題材[13]。他以中國大陸製作、以日治時期的台灣為題的《台灣往事》為例,認為中國大陸花費了這樣大的資源詮釋台灣的歷史,儘管《傀儡花》被業界視為一個大坑,但台灣人都在這個坑哩,誰也無法逃出[13]。曹瑞原認為《傀儡花》之於台灣影視產業的重要性堪比敦克爾克戰役,一定要起到帶動整體產業發展的作用[13]。 曹瑞原希望能把《傀儡花》推向中國大陸,同時歡迎中國大陸投資,並認為中國大陸「將民進黨政府支持的案子都視為獨立」是種狹隘的觀點[26]

編劇施如芳表示,《傀儡花》的劇本非常難寫,但也因為如此,她希望能藉此證明台灣有能力製作出格局宏大的作品[14]

選角

故事的三位主角是蝶妹、李仙得以及蝶妹的弟弟,對飾演蝶妹的演員人選,陳耀昌並無意見[27],曹瑞原表示蝶妹必須是視覺年齡18歲左右的原住民臉孔,最好是排灣族或有客家血統[25],並兼具外放和含蓄的特質。曹瑞原預計找素人演出,由於是劇中關鍵人物,曹瑞原十分重視[25];飾演李仙得者會在5月進行海選,萬巴德、馬偕等西洋人角色則會到澳洲選角。另外也可能會找曾出演《一把青》的演員[28]。曹瑞原表示比起主要角色,自己比較擔心臨時演員,包括海難場景所需的170位美國士兵、500位剃頭清兵、還有近千名的原住民等[15][5]。故事有八成多在屏東取景,曹瑞原也希望能在屏東找到飾演劇中要角的演員。共有150人參與演員徵選,超過三分之一出身屏東[29]。屏東青年學院在2018年8月4日進行複選,有許多原住民青年參與了面試並與曹瑞原面談,希望能演繹自己部落的故事[20]

取景

日治時期的岸內糖廠

為了忠實呈現歷史,劇組捨棄在臺灣北部搭景,而是不惜增加經費到屏東實地取景[25],屏東縣政府表示,《傀儡花》會以屏東縣為主場景,並盡力讓場景在殺青後被保留,希望以這部史詩級巨作提高屏東的國際能見度,提升觀光價值[20][29],日後也可作為其它劇組取景的場所[14]

除了在屏東取景,台南市政府也爭取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把自1994年停產後閒置24年的鹽水區岸內糖廠改建成影視園區,其中一部分將作為《傀儡花》拍戲時所需的街景[30]。2018年11月7日,文化部、台南市政府、台灣糖業公司和《傀儡花》劇組一起出席,為搭景開工動土典禮剪綵[31]。光是場景搭建的部分,就耗費了整體預算的三分之一[32],在影視園區拍攝的場景包括臺灣府城和漢人聚落,劇組特地向成功大學建築系所討教,以期還原當時景象。[9]

殺青

2020年1月,《傀儡花》正式殺青[33]

演員列表

主要演員

演員角色介紹登場集數
蝶妹
查馬克·法拉屋樂卓杞篤卡羅族群的大股頭
法比歐李仙得法裔美國駐廈門領事
吳慷仁水仔社寮頭人
雷斌·金碌兒伊沙卡羅族群的二股頭
周厚安必麒麟英國洋行代理人
黃健瑋劉明燈台灣鎮總兵
黃遠蝶妹的弟弟
雷洪朱一丙柴城的頭目
夏靖庭林阿九客家聚落保力頭人
張瑋帆朱雷卓杞篤的姪子,豬朥束社下任接班人。
程苡雅烏米娜
余竺儒巴耶林龜仔甪部落首領

其他演員

演員角色介紹登場集數
郭芷芸瑪祖卡蝶妹與阿的母親
吳朋奉澎湖船老大
蕭淑慎

評價

廣電學系教授賴祥蔚指出製作《傀儡花》的三個挑戰,其一是該劇做為公視的標案,曹瑞原就只是廠商,因此製作過程中如果缺乏統整的權力,便無法發揮效果;其二是標案的誘因不足,公部門的思維可能會限制甚至扼殺文創產業;其三是行銷必須紮實,他建議以臺灣、中國大陸、亞洲及其它海外市場的順序進行推廣。[34]

参考資料

  1. 唐千雅. . 鏡週刊. 2018-03-23 [2018-11-16] (中文(台灣)‎).
  2. . 自由時報. 2017-09-09 [2017-12-09] (中文(台灣)‎).
  3. . 中央社. 2017-09-09 [2017-12-09] (中文(台灣)‎).
  4. 羅苑韶. . 中央社. 2017-12-02 [2017-12-09] (中文(台灣)‎).
  5. 黃衍方. . 上報. 2018-03-23 [2018-11-16] (中文(台灣)‎).
  6. Berton. . 娛樂重擊. 2017-11-06 [2017-12-09] (中文(台灣)‎).
  7. 陳奕. . 新頭殼. 2018-03-25 [2018-11-16] (中文(台灣)‎).
  8. 鄭景雯. . 中央社. 2017-05-07 [2017-12-09] (中文(台灣)‎).
  9. 謝進盛. . 聯合報. 2018-11-07 [2018-11-16] (中文(台灣)‎).
  10. 粘湘婉. . 自由時報. 2017-09-11 [2017-12-09] (中文(台灣)‎).
  11. 藍祖蔚、楊媛婷 、劉信德. . 自由時報. 2018-05-20 [2018-11-16] (中文(台灣)‎).
  12. 陳怡杰. . 上報. 2017-12-22 [2018-11-16] (中文(台灣)‎).
  13. 汪宜儒. . 中央社. 2018-06-16 [2018-11-16] (中文(台灣)‎).
  14. 劉慧茹、陳仁萱. . 鏡週刊. 2018-04-29 [2018-11-16] (中文(台灣)‎).
  15. 洪秀瑛. . 中時電子報. 2018-03-23 [2018-11-16] (中文(台灣)‎).
  16. 莊瑋容. . 非池中. 2018-04-24 [2018-11-16] (中文(台灣)‎).
  17. 吳尚軒. . 風傳媒. 2018-03-23 [2018-11-16] (中文(台灣)‎).
  18. 林君蓉、邱瑞清. . 客家電視. 2018-03-23 [2018-11-16] (中文(台灣)‎).
  19. 吳尚軒. . 風傳媒. 2018-03-23 [2018-11-16] (中文(台灣)‎).
  20. 蔣繼平. . 聯合報. 2018-08-05 [2018-11-16] (中文(台灣)‎).
  21. 吳尚軒. . 風傳媒. 2018-03-23 [2018-11-16] (中文(台灣)‎).
  22. 賴怡君. . 信傳媒. 2018-03-25 [2018-11-16] (中文(台灣)‎).
  23. 黃鐘. . 大紀元. 2018-03-23 [2018-11-16] (中文(台灣)‎).
  24. 陳奕. . 新頭殼. 2018-03-25 [2018-11-16] (中文(台灣)‎).
  25. 潘建志. . 中國時報. 2018-08-06 [2018-11-16] (中文(台灣)‎).
  26. 裴璐. . ETtoday新聞雲. 2018-03-23 [2018-11-16] (中文(台灣)‎).
  27. 羅苑韶. . 中央社. 2018-05-29 [2018-11-16] (中文(台灣)‎).
  28. 徐郁雯. . 今日新聞. 2018-03-23 [2018-11-16] (中文(台灣)‎).
  29. 邱芷柔. . 自由時報. 2018-08-05 [2018-11-16] (中文(台灣)‎).
  30. 莊曜聰. . 中時電子報. 2018-09-17 [2018-11-16] (中文(台灣)‎).
  31. 梁夢竹. . 大紀元. 2018-11-07 [2018-11-16] (中文(台灣)‎).
  32. 粘湘婉. . 自由時報. 2018-11-08 [2018-11-16] (中文(台灣)‎).
  33. . 蘋果日報.
  34. 賴祥蔚. . 今日新聞. 2018-03-27 [2018-11-16] (中文(台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