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济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種族融合的經濟體,主要是以私有经济占主导的经济高度發展的国家,但政府會輔以財政與行政力量協助其內外經濟穩定發展。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与《华尔街日报》2020年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排名,新加坡荣列榜首。

新加坡經濟
(上)市中心區、(中)濱海灣金沙、(左一)組屋、(右一)生態建築、(左下)Expo、(右下)中華總商會
貨幣新加坡元(SGD)
財政年度4月1日 - 3月31日
貿易組織WTOAPECIOR-ARCASEAN
統計数据
國內生產總值
3,790.71亿美元
(国际汇率;2021年预计)[1]

6179.87亿美元
购买力平价;2021年预计)[2]

- 排名:第38名
- 人均:$64,217美元
(国际汇率;2021年预计)[1]

$104,691美元
购买力平价;2021年预计)[1]

- 按產業分布:农业:0.5%;

工业:24.8%;

服务业:75.2%(2017年估计)[3]
通货膨胀1.101%(2021年预计)[1]
25%[4]
0.464(2014)
勞動力384万3513人(2021年)[5]
- 按产业分布:农业 0.7%

工业 25.6%
服务业 73.7%
(2017年估计)

排除非居民人口
失業率2.6%(2021年预计)[5]
主要產業电子、化工、金融服务、炼油、橡胶、食品、造船、海上钻井平台、生物研究、转口贸易
經商容易度2st
對外贸易
出口S$6,260亿美元(2020)[6]
出口貨品机械设备,消费品,药品, 燃料
主要出口夥伴 香港 13.8%

中国大陆 11.35%
 歐盟 9.78%
 马来西亚 9.29%
 美國 8.6%

(2018)[6]
進口$5330亿美元(2019)[6]
進口貨品机械设备,矿物燃料,化工产品,食品,消费品
主要進口夥伴 中国大陆 15.47%

 歐盟 16.8%
 马来西亚 11.04%
 美國 10.17%
 日本 7.25%

(2018)[6]
外債$5661亿美元
(2017年12月31日估计)[3]
公共財政
國債占GDP的111.1%(2017年估计)[3]
收入S$694.5亿新元(2017年估计)[7]
支出S$750.7亿新元(2017年估计)[7]
主要數據來源: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
除非另外說明,所有數據均以美元表示。

新加坡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由独立初期时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8],国家日益走向富裕,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发达国家,并因此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的电子、化工、炼油、橡胶等工业发达。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主要的炼油中心,其炼油产能相当于石油产品消费量的两倍[9]

新加坡良好的国家信用、完善的政府监管机制以及健全的法律制度,使得其成为世界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标准普尔在2009年维持了新加坡原有的“AAA/A-1+”主权信用评级,新加坡也是唯一获此评级的亚洲国家。新加坡目前是亚太地区最成熟的资本市场之一[10]

新加坡的旅游业地位重要,占GDP的比重超过3%[11] 。为刺激旅游经济,新加坡还于2010年2月开放了施行40年的赌禁,然而該地對本国人限制較多[12]普华永道预计,新加坡2011年将超过韩国澳大利亚成为亚太地区第二大博彩市场[13]

經濟發展史

新加坡早期歷史意指新加坡1819年之前的歷史。關於新加坡的最早的文字記載可追溯到公元2世紀,當時希臘地理學者托勒密把新加坡及其周遭地區稱為薩瓦納(Sabana)地區。

公元3世紀

公元3世紀,馬來人將新加坡的主島命名為「Pulau Ujong」,取意「(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東吳孫權時期交廣刺史呂岱於243年派遣朱應、康泰南宣國化。康泰于歸國後著《吳時外國傳》記錄出使南國時的經歷的一百數十國的見聞,其中蒲羅中國就是Pulau Ujong 的對音,是新加坡最早的中文名稱。後來,新加坡又被賦予「Negeri Selat」(海峽之邦)的別譽,故《新唐書》中稱「薩廬都」,在《宋史》中作「柴歷亭」。早期的華人移民以「Selat」(海峽)為本源,呼其作「石叻」。

14世紀時期

1320年,元朝派人到「龍牙門」(Selat Panikam)尋找大象;1325年,龍牙門派使臣到中國。「龍牙門」就是今天的岌巴港(Keppel Habour),位於新加坡南岸的海峽中。 1330年,中國元代航海家汪大淵首次來到新加坡,並在所著《島夷志略》一書中將之稱為「單馬錫」,並留下了「近年素可泰王朝曾派七十多艘兵船攻打單馬錫,一月不下」的記錄。 1365年的《爪哇史頌》把新加坡叫做「Tamusik」,而繪製於1430年(明代宣德五年)的《鄭和航海圖》則稱新加坡為「淡馬錫」,類似的名字還出現在同一時期的一份越南文獻上。「單馬錫」、「淡馬錫」、「Tamusik」,都是馬來文「Temasek」(海城)的對音,源自梵文「tamarasa」(黃金)。

馬六甲蘇丹國(Sultanate of Malacca)時期

馬來史書《馬來紀年》(Sejarah Melayu)記載,公元13世紀時,一位室利佛逝王子Sri Tri Buana(又名山尼拉烏他馬,Sang Nila Utama)的船隻擱淺在該島上。王子在這座島上看到一隻獅子,認為是個吉兆,便將該島定名為Singha-pura(或Singapura),在梵語中singha的意思就是獅子,pura則是城市。然而新加坡並沒有獅子,因此也有人認為「獅城」一名來源於該島的形狀[2][3]。 新加坡考古學家在福康寧山(Fort Canning)發現14世紀港口的遺址[4],是當時馬來半島和中國的貿易港口。 14世紀的暹羅(今泰國)和位於爪哇島的滿者伯夷(Majapahit Empire)正在爭奪新加坡的控制權。 《馬來紀年》記載,在1390年代,一個叫拜里米蘇拉(Parameswara)的巨港王子在被滿者伯夷王國推翻後逃亡到淡馬錫,並統治五年。之後他又被迫逃亡到麻坡(Muar),再轉移到馬六甲,並建立了馬六甲蘇丹國(Sultanate of Malacca)。

泰國屬國時期

15世紀初,新加坡曾是泰國的屬國。

馬六甲蘇丹王朝時期

但是馬六甲蘇丹王朝很快就將其納入自己的領土,新加坡成為海軍統帥漢都亞的封地,亦成為該蘇丹國重要的貿易港口。但1511年,葡萄牙佔領了馬六甲。

逃亡的馬來將領時期(1511年-1613年)

逃亡到新加坡的馬來將領在舊柔佛(Johor Lama)建立新的國都,在新加坡設置了港口官員。

殖民地時期

18世纪,英国正在扩张其在印度的版图以及与中国的贸易。他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够让其船只停泊、维修的港口,以在与荷兰人的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他们于1786年和1819年分别在槟城和新加坡建立了贸易站。

到1820年时,新加坡开始为英帝国产生利润,三年后,新加坡的贸易额已经超过槟城。

随着1860年代中蒸汽船的发展以及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新加坡成为航行于东亚欧洲之间船只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代前后,随着当地橡胶种植业的发展,新加坡也成为全球主要的橡胶出口及加工基地。到19世纪末,新加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1873年到1913年间,当地的贸易增长了八倍。

1965年從馬來西亞獨立之前

二次大戰前新加坡被日本軍隊佔領,但日本戰敗,英國人回歸新加坡時,英國在新加坡的控制力大不如前。而經濟上因政局持續動盪,失業率一直處於高位。

脫離馬來西亞後

獨立後,新加坡开始一连串的措施,发展工业及经济。裕廊工业区于1968年成立。为了吸引外资,政府决定给予外国企业优惠。工业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制造业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作为世界主要的港口,新加坡成功吸引著名的石油公司,如壳牌公司埃克森美孚,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国。

进入1980年代的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政局稳定。失业率低至3%,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8%。这时的新加坡开始将目光转移到晶片制造业以及其它高科技产物以和邻国的廉价劳动力抗衡。樟宜机场于1981年开幕,新航也成为区域主要航空公司。

開放設立賭場後與現今挑戰

  • 第一間賭場開在聖淘沙。
  • 第二間賭場開自濱海灣。
  • 預計。

經濟數據與指標

  • 經濟成長率: 7.4%(2007)
  • 工業生產成長率: 6.8% (2007 est.)
  • 農產品: 橡膠,椰子,水果,蔬菜,禽,蛋,魚,蘭花,觀賞魚

能源

电力 - 产量: 41,137.7亿kWh (2007)
电力 - 生产来源:
化石燃料:100%
水电:0%
核能:0%
其他:0% (1998)
用电量:374,203亿kWh (2007)
电力出口:0 kWh (2007)
电力进口:0 kWh (2007)
石油

國際排名

参见

参考资料

  1. . IMF.or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2 February 2021].
  2. . IMF.or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2 February 2021].
  3. . CIA.gov.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6 April 2019].
  4. http://wknews.org/node/98
  5. . IMF. [12 February 2021].
  6. . [18 January 2021].
  7. (PDF). Singapore Budget 2017. 20 February 2017 [2017-02-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2-23).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status= (帮助)
  8. 中国驻新加坡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存檔,存档日期2011-12-24.
  9. 中宏网:新加坡油气工业现状分析
  10. 联系新加坡:金融服务业
  11. 新加坡文献馆:新加坡旅游业经济
  12. . 新浪. 2010-02-08 [2011-05-26] (中文(中国大陆)‎).
  13. . 星岛环球网. 2010-02-16 [201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3) (中文(中国大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