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英庭

曾英庭1982年),臺灣導演編劇。與公視合作多年,知名作品有短片《煙火》及《椰仔》、《双重約會》、《衣櫃裡的貓》、《最後的詩句》與《用九柑仔店》等長片,曾榮獲金穗獎與優良電影劇本獎,並獲得金鐘獎台北電影節與多個國際影展入圍肯定。

曾英庭
导演
罗马拼音Tseng Ying-Ting
国籍 中華民國
出生1982年(38-39歲)
臺灣臺中
职业導演編劇
语言國語
教育程度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碩士班

生平

曾英庭生於1982年,獅子座,來自臺灣臺中,現居臺北市[1]父母為大甲人,在就讀大學以前,均於臺中成長,不論是臺中縣或臺中市(縣合併為臺中市)皆居住過一段時間。[2]

曾英庭在大學時期就讀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系數位媒體設計組,當時因選修兼任講師的影評人藍祖蔚所開設之電影課程,才逐漸開啟對電影的興趣。在他22歲身為大四生的那年,曾英庭經過實作課程的洗禮,立下了當導演的志向。在大學畢業後,曾英庭報考了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碩士班卻落榜,在他受挫之際,獲得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碩士班的錄取。[3][1]

職涯

曾英庭曾於鄭有傑執導的電視劇《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擔任側拍師,於詹凱迪執導的《泳漾》以及臺藝大《巨獸》等短片擔任副導,亦在臺藝大的短片《童畫故事》擔任場記與助導。[3]曾英庭在進入臺藝大後,才真正開始學習擔任一名導演,並在拍攝《夜宿》與《禮物》時,大量地與專業的電影人接觸,[4]而他也在當時立志拍攝三部談論友情、愛情與親情的短片,即前述的兩部作品以及《煙火》。[1]

2011年底,在研究所畢業前夕,曾英庭幾乎同時進行著短片《煙火》與長片《椰仔》的拍攝製作,兩部片皆於2012年推出,[4]並同時榮獲金穗獎[5]2012年,入選第四屆金馬電影學院學員,[6]並與丁璐張天輝黃瑋納詹前俊馮可欣等學員共同創作了短片《小聚離》。[7]

《煙火》是仰賴直覺所拍攝出的作品,故事取材自中學至今的好友楊哲凱的親身經歷,並由他倆共同編劇。[4]《煙火》以一對居住於臺中的母子做為主角來描繪親情,[2]意圖用電影來彌補楊哲凱生命中的後悔往事,並帶來希望。[4][3]該部短片除了獲得獎項肯定外,也收獲影評人的好評。[1][8]

曾英庭執導的首部長片《椰仔》,由他與陳昱俐共同編劇,[9]並以二百二十萬的小成本製作而成。[2]故事描繪兩代外籍移工與本地人在這塊島嶼上的相遇與冒險,[3]寫實地呈現臺中,並深入探討全臺外籍勞工的現況,以及逃跑問題背後所暗藏的議題。[4][2]由於該片是在家鄉拍攝,故取得不少親朋好友的幫助,亦獲得臺中的影視補助。[2]評價方面,《椰仔》除了獲得金穗獎的肯定,[5]亦榮獲優等電影劇本獎,[10]也一舉入圍了台北電影節劇情長片獎,[11]並代表臺灣角逐亞太影展[12]

2015年,曾英庭執導了第二部電視電影長片《双重約會》,[13][14]這是他首次嘗試愛情輕喜劇片[15]該片是他從研究所畢業後,在展開苦悶的軍旅生活時,透過楊哲凱的抓姦經歷,和楊哲凱二度合作所撰寫出的喜劇劇本,並在退伍後的一年完成拍攝。[16][17][18]

在曾英庭的作品中,自《煙火》以來等三部片都是參加公視的標案,從中取得資金才得以拍成,2016年的第三部長片《衣櫃裡的貓》亦是如此。[4]《衣櫃裡的貓》是取材自臺灣小說家安石榴的同名短篇作品,[19]故事藉隱喻,做為角色的寄情之物,描繪一家人如何解開因失去而生的心結,同時該片也是曾英庭對愛貓逝世的一種自我療癒方式。[20]《衣櫃裡的貓》收獲許多好評,不僅以九項入圍強勢問鼎第51屆金鐘獎[21]還入圍了台北電影節劇情長片獎、[22]金穗獎[23]以及多個影展。

2017年,計畫發展「新創電影」品牌的公視主動向曾英庭邀案,[4][24]於是他找來施虹如和自己共同編劇,創作了公視的首部新創電影《最後的詩句》。[17]該片是以「青年貧窮」為母題,[25][26]並和光點華山電影館品牌合作舉辦「後青春 希望無窮」影展。[27]故事以相戀十六年的男女為中心,藉政經界的轉變,反映21世紀青年世代所面臨的社會樣貌,道出他們愛情的殞落。[17]《最後的詩句》同樣取得好評,[28][29]雖然曾英庭並未入圍個人獎項,但該片還是以八項入圍強勢問鼎第52屆金鐘獎[30]也入選了釜山國際電影節等多個國際影展。[17]

創作與風格

曾英庭自大學時期拍攝的短片,到研究所的第一部作品《夜宿》,都是他獨自編劇,但後來他喜歡邀來其他編劇共同執筆,好突破個人思維的盲點。他會先大致完成劇本的架構及分場,再交由另一名編劇增填對白,藉著雙方的交涉來豐富故事內容。由於他自認很懂男人,因此較偏好找女編劇合作,來補足他所缺乏的女性觀點與感受,而其中例外的《煙火》與《双重約會》則是因故事靈感均是來自兼任編劇的好友楊哲凱。曾英庭大約是在拍攝《椰仔》時,發覺自己筆下的女性都太過溫柔、單一,因此他便試著在日後的作品中,描繪不同以往的女性,比如加入自私、邪氣等性格,也勇於嘗試呈現女性的情慾等。[4]

曾英庭會根據每部電影的調性調整拍攝的風格與拍法,並會和攝影師保持緊密的關係,以達到他所想像中的影像形式。也為導演的許富翔便曾在《椰仔》擔任攝影師,與他激盪出不少火花。除了編劇與攝影師外,曾英庭也偏好和劇組中的其他工作人員進行交流,包括美術設計等,好為電影取得更佳的品質。[4]談及他對電影的熱忱,「我很喜歡那種心中的世界逐漸在形成的過程」他說,並認為電影就像個「時光機」,能夠帶給人們精彩的故事。[3]

作品

年度 作品 導演 編劇 備註
2002 絕命預知 短片
2003 夏天的味道 短片
2004 海曙輓歌[31][32] 短片
2005 那個時候 Total Shutdown of loneliness 短片
2008 夜宿 短片
2009 禮物 短片
2010 午後的海島 實驗短片
2012 椰仔 公視人生劇展
煙火 短片;公視學生劇展
小聚離 金馬學院作品
2015 双重約會 公視人生劇展
2016 衣櫃裡的貓 公視人生劇展
2017 最後的詩句 公視新創電影
2018 高山上的茶園 短片
2019 用九柑仔店 電視劇
未定 醫學系在幹嘛 電視劇

榮譽

年度 大獎 獎項 作品 結果
2012 電影短片輔導金 劇情類 煙火 獲獎 [33]
徵選優良電影劇本 優等劇本獎 椰仔 獲獎 [10]
舊金山電影協會台灣電影日 入选 [34]
2013 金穗獎 一般作品類最佳劇情片獎 獲獎 [35][5]
學生作品類優等獎 煙火 獲獎
台北電影節 劇情長片獎 椰仔 入选 [11]
達拉斯亞裔影展 最佳劇情片獎 獲獎 [36]
南方獎 劇情片類 提名 [37]
2015 金穗獎入圍暨電影短片輔導金成果影展 特別放映單元 双重約會 入选 [38]
2016 徵選優良電影劇本 特優劇本獎 最後的詩句 獲獎 [39]
台北電影節 劇情長片獎 衣櫃裡的貓 入选 [22]
金鐘獎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獎 提名 [21]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編劇獎 提名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導演獎 提名
亞洲電視大獎 最佳單元劇或電視電影獎 提名 [40]
戴維斯國際影展() 中文劇情長片 提名 [36]
2017 曼谷世界電影節 亞洲當代類 提名 [41]
金穗獎 一般作品類最佳劇情片獎 提名 [23]
上海國際電影節 提名 [36]
達拉斯亞裔影展 提名 [36]
金鷹獎 真人劇情長片 獲獎 [36]
釜山國際電影節 新浪潮單元 最後的詩句 提名 [42]
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衝擊單元 入选 [43]
多倫多亞洲國際電影節 展望銀幕單元 入选 [44][45]
聖地牙哥亞洲電影節 Asia Pop! 入选 [46]
亞洲電視大獎 最佳單元劇或電視電影獎 提名 [47]
2018 柬埔寨國際電影節() 入选 [48]
亞洲躍動影展() 入选 [49][50]
金穗獎 一般作品類最佳劇情片獎 高山上的茶園 獲獎 [51][52]
新港灘國際電影節 最後的詩句 入选 [48]
波隆納亞洲電影節 () 最佳導演獎 獲獎 [48]
新加坡華語電影節 入选 [48]
溫哥華台灣電影節() 入选 [48]
台北電影節 最佳短片 高山上的茶園 入选 [53]
社會公義獎 提名 [54]
紐約亞洲影展 最後的詩句 入选 [48]
達拉斯亞洲影展 入选 [48]
金鐘獎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編劇獎 高山上的茶園 獲獎 [55]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導演獎 提名
2020 金鐘獎 戲劇節目導演獎 用九柑仔店 獲獎 [56]

參考來源

  1. 孫志熙. . BIOS Monthly. 2014-03-04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2. . 臺中影視協拍服務網.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9).
  3. 吳君薇. . Blogger. 2013-07-31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30).
  4. 雀雀. . 放映週報. 2017-03-29 [2018-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5).
  5. .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2013-03-30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2).
  6. . 金馬電影學院. 2012-09-26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7. 金馬電影學院. . YouTube. 2013-09-30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1).
  8. 鄭秉泓. . in微創. 2015-03-25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7).
  9. .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7).
  10. .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2012-04-13 [2018-02-01].
  11. . 台北電影節.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2).
  12. 徐卉. . 中央通訊社. 新唐人電視台. 2012-11-05 [2018-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2).
  13. .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7).
  14. . 開眼電影網.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9).
  15. 孫志熙. . BIOS Monthly. 2015-03-20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
  16. 郭佳容. . 中時電子報. 2015-04-19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7).
  17. . 開鏡季刊. 2018-01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1).
  18. 耶律阿寶基. . HypeSphere狂熱球電影資訊網. 2015-05-15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2).
  19. . 開眼電影網.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20. 敬珈. . 影劇圈圈. 2016-04-15 [2018-02-01].
  21. . 金鐘獎.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4).
  22. 翁新涵. .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6-05-09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8).
  23. .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2016-12-23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3).
  24. 羅苑韶. . 中央通訊社. 2017-09-29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9).
  25. Maple. . 娛樂重擊. 2017-03-03 [2017-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3).
  26. Sebox. . HypeSphere狂熱球電影資訊網. 2017-03-16 [2017-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3).
  27. . 公共電視. [201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9).
  28. 鄭秉泓. . 鳴人堂. 2017-02-24 [201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3).
  29. 謝佳錦. . BIOS Monthly. 2017-03-14 [201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3).
  30. 金鐘獎. . [2017-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5).
  31. 王佩如. . 元智電子報.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8).
  32. 王佩如. . 元智電子報. [2018-02-01].
  33. .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2012-01-16 [2018-02-01].
  34. 翁新涵. .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6-05-09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8).
  35. .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2013-01-30 [2018-02-01].
  36.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37. . 南方獎.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38. 金穗獎/短片輔導金/優良電影劇本獎. . 新浪部落. 2015-02-23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
  39. .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2017-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3).
  40. 亞洲電視大獎. . [2017-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5).
  41. 曼谷世界電影節. .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4).
  42. 林思妤. . ETNEWS新聞雲. 2017-09-15 [2017-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
  43. . 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2017-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4).
  44. .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17-11-09 [2017-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3).
  45. 洪秀瑛. . 中時電子報. 2017-11-09 [2017-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9).
  46. . 聖地牙哥亞洲電影節. [2017-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3).
  47. 亞洲電視大獎. . [2017-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1).
  48. . 公視之友. [2018-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49. .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18-03-21 [2018-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50. 黃惠玲. . 北美世界日報. 2018-03-29 [2018-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5).
  51. .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2017-12-23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2).
  52. . 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2018-03-30 [2018-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3).
  53. . 中時電子報. 2018-06-25 [201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3).
  54. 潘鈺楨. . 中時電子報. 2018-07-12 [201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55. 金鐘獎. . [2018-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9).
  56. 金鐘獎. .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7).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