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津若松站

會津若松站日语: Aizu-wakamatsu eki */?)是一位於日本福島縣會津若松市驛前町1番地,由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日本貨物鐵道(JR貨物)所共同經營的鐵路車站。由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與日本貨物鐵道(JR貨物)所營運的鐵路車站。除了是JR磐越西線只見線的交會站外,也是該市市中心的的主要鐵路車站。除此之外,地方第三部門業者會津鐵道所屬的會津線雖然是以西若松為起訖車站,但所有行駛於該線上的列車,實際上都是以本站作為出發與終點車站。

會津若松站
日语名称
   
车站概览
位置福島縣會津若松市驛前町1-1
地理坐标37°30′30″N 139°55′48″E
管辖机构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
日本貨物鐵道(JR貨物)*
途经
距离
3面5線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面車站
其他
电报码ワカ
历史
启用日期1899年(明治32年)7月15日[1]
上車人次
統計年度
平均每日2,809人次(不含下車乘客)
2014年
服务
廣田
(4.6公里)
堂島
(5.5公里)
只見線
(包括直通至會津線
七日町
(1.3公里)
位置
备注
直營站(管理站)
設有綠窗口[1]
* 沒有貨物列車的到發線,附設線外貨運站

會津若松車站內的貨運站早已在1996年時就不再有貨運列車行駛,取而代之的是一般公路上的貨車運輸。2006年時特別使用車站東側部分的用地設立會津若松線外貨運站(,簡稱為「會津若松ORS」),每日有兩班貨車班次往返於本站與郡山貨物總站之間。

2002年時,會津若松車站以「歷史與文化以及傳統氣息街道的玄關口站房」()的理由,入選東北車站百選

通過路線

歷史

  • 1899年7月15日:岩越鐵道若松站開業。當時是終點站。
  • 1906年11月1日:岩越鐵道國有化。
  • 1909年10月12日:線路名稱制定,成為磐越西線的所屬站。
  • 1917年5月21日:改名為會津若松站
  • 2005年:伴隨餐飲服務業者伯養軒若松營業所的裁撤,站內的車站便當供應商由伯養軒變更為仁和食產。
  • 2006年4月1日:會津若松ORS啟用。
  • 2008年2月1日:車站便當供應商改由Wellness伯養軒郡山支店經營。
  • 2011年3月11日:發生東日本大地震,會津若松車站內的扇形車庫遭到破壞,相關的民眾參訪活動也隨之停辦。
  • 2014年4月1日:啟用自動檢票機。除此之外伴隨仙台地區部分車站開始支援JR東日本所發行的電子票卡Suica」(西瓜卡),會津若松也開始開放新的付費機制[2]

車站

會津若松是一個配備有3座月台、共5條乘車線的地面車站,其中1、2號線的月台是採列車直接折返的港灣式設計,因此1、2、3號線之間可直接平面移動抵達,而與4、5號線之間則靠天橋聯絡。各月台間有有自動售票機和鐵路便當販售。除了正線的路軌之外,站內亦有停車用側線的設計。

磐越西線在此站為折返式路線,大多數班次僅行駛於郡山會津若松間,少數會延伸行駛至喜多方的班次在進入此站後,需調頭折返行駛。

月台配置

月台路線方向目的地
1 磐越西線 (上行) 豬苗代郡山方向
(下行) 喜多方(郡山方向起的直通電車)
2 磐越西線 (上行) 往豬苗代、郡山方向
(下行) 往喜多方、新津新潟方向
3 磐越西線 (上行) 往豬苗代、郡山方向(只限1日1班)
(下行) 往喜多方、新津、新潟方向
只見線 會津坂下會津川口只見小出方向
4 只見線 往會津坂下、會津川口、只見、小出方向
會津鐵道線 僅供列車交換與磐越西線喜多方方向直通臨時列車停靠使用
5 會津鐵道線 湯野上溫泉會津田島會津高原尾瀨口鬼怒川溫泉方向

營運狀況

  • 2007年度的1日平均乘車旅次為3,025人。

車站周邊

  • 飯盛山
  • 鶴城(,又名會津若松城
  • 若松站前郵局
  • 會津信用金庫站前分店
  • 福島銀行會津分店
  • 三菱伸銅若松製作所
  • 國道118號

相鄰車站

東日本旅客鐵道
磐越西線
  • 臨時快速「SL磐越物語」始發站
快速「阿賀野
會津若松鹽川
快速「會津山岳特快」(僅限週末與假日時至喜多方為止的延長營運列車班次使用)
(會津線)-會津若松-鹽川
快速(僅有一班行駛於本站至喜多方之間的下行列車停靠)
磐梯町-(部分停靠廣田)-會津若松-鹽川
普通
廣田-會津若松堂島(※)-鹽川
(※)部分列車不停靠堂島與下一站笈川
只見線
會津若松七日町
會津鐵道
會津線
快速「會津山岳特快」、普通
會津若松七日町

參考文獻

  1. . 東日本旅客鐵道. [2014-10-23] (日语).
  2. (PDF) (新闻稿). 東日本旅客鐵道. 2013-11-29 [2017-03-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8-08) (日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