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體

有色體英語:,又稱雜色體),是植物藻類等能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細胞中的一種質粒體[1],通稱含有色素的質粒體,常和沒有色素的白色體比較。有色體因含有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番茄紅素辣椒紅素等色素而呈紅色、橘色或黃色,其中類胡蘿蔔素占一半以上[2]。有色體是進行生產與儲存色素的場所[1],為許多植物花瓣果實與老葉的顏色來源[3]

橘色顆粒狀結構即為橘子的有色體
黑胡椒的有色體

形態

蜂蘭花萼花瓣的顏色來源為細胞中的有色體

有色體大多在植物有色的器官細胞中被發現,如水果花瓣,其中的色素為這些部位的顏色來源,主要的目的為吸引昆蟲等動物前來協助授粉或傳播種子,另外也出現在胡蘿蔔的根部等貯藏結構中。有色體中的超顯微結構有許多類型,因不同植物而異[4],多數為球狀(globulous),類胡蘿蔔素與質粒體小球結合,如向日葵蒲公英等的花瓣中的有色體[2]水仙的花瓣與番茄果實的有色體為膜狀(membranous),具有多層的膜,類胡蘿蔔素位於膜上;辣椒果皮與黃瓜花瓣中的有色體呈細絲束狀(tubulous),類胡蘿蔔素位於細絲上;結晶狀(crystalline)有色體中的胡蘿蔔素形成結晶,胡蘿蔔根部的有色體即屬此類;另外有些犁頭尖屬植物的有色體則有交織成網狀的細管組成[3]

轉換

有色體和白色體葉綠體質粒體關係均很密切,皆是來自藍綠菌內共生[4][5],在某些情況下可互相轉換,如植物的果實成熟時,葉綠體和白色體可以轉換成有色體,造成果實的顏色。葉綠體轉換成有色體的過程中,其類囊體的膜結構會漸被分解,質粒體小球(plastoglobuli)增加,先形成同時含有葉綠素與類胡蘿蔔素的過渡型質粒體,再轉換成不含有葉綠素的成熟有色體[3]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Whatley JM, Whatley FR. . New Phytologist. 1987, 106 (4): 667–678. doi:10.1111/j.1469-8137.1987.tb00167.x.
  2. 吳純寬. . 中華百科全書.
  3. Mohammad Pessarakli. . CRC Press. 1996: 40-41. ISBN 0824797086.
  4. Camara B, Hugueney P, Bouvier F, Kuntz M, Monéger R. . Int. Rev. Cytol.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Cytology 163. 1995: 175–247. ISBN 9780123645678. PMID 8522420. doi:10.1016/s0074-7696(08)62211-1.
  5. Egea I, Barsan C, Bian W, 等. . Plant Cell Physiol. October 2010, 51 (10): 1601–11. PMID 20801922. doi:10.1093/pcp/pcq13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