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之鐘

末日之鐘[1][2]英語:),又稱末日鐘[3][4]末日时钟[5]世界末日钟[6][7]是一虛構鐘面,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8],隐喻不受限制的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的威胁。该钟每年一月进行一次评估,標示出世界距离毁灭的距离:午夜零時象徵世界末日来临。雜誌社因應世界局勢將分針撥近或撥離子夜,以此提醒各界正視問題。当前影响该鐘拨动的主要因素是核战争全球变暖(气候变化)[9],此外不可复原性的生物科技的发展也可能拨动该钟[10]

2020年1月23日時撥動的末日鐘,距離子夜僅100秒

1947年,该钟设立时钟面距离子夜剩7分钟。之后该钟前后共调整过24次,距离子夜时间最远时为剩余17分钟(于1991年),最近时则为100秒(于2020年1月)。

2018年1月,由于核武器全球变暖的影响对人类造成的威胁,该钟被调整为距子夜2分钟[11]。2020年1月23日,该鐘被撥近子夜20秒,原因是由“一次核失误”引起的,受到气候变化加剧的针对全球稳定的重大威胁,调整后的末日钟距離子夜只有100秒,是末日鐘自设立以来最接近午夜零时的一次[12]

历史

末日之钟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一群参与过曼哈顿计划,隶属于国际性团体,被称作芝加哥原子科学家的研究人员们[13]。在廣島與長崎核爆后,这些研究人员开始发表油印信件,最终创办了《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原子科学家公报》自第一期起就在每页的封面上描述末日之钟的状况。1947年,《原子科学家公报》的创立者之一海曼·戈德史密斯询问马蒂尔·朗斯多夫能否为该报设计一幅封面,以具体的体现末日之钟的样子,后者同意了这一请求[14]

时刻調整

1957年西德的末日時鐘海報

时钟设立之初正值冷战,當時分针距离子夜仅7分钟。其后《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委員會會根据世界局势及爆发核战的可能而变动;惟时钟有时未能及时反映实况,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濒临爆发核战,当时委员会却没有拨动时钟。

1991年因美蘇兩大核武強權簽署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而撥慢7分鐘,分針離子夜達17分鐘,為末日之鐘設立以來離午夜最遠的一次。

2007年1月13日,该杂志宣布將于2007年1月17日拨动时钟,以反映全球核威胁增加的情况。委员会将气候转变的因素一并考虑,因为他们相信气候转变会助长核能应用。其中一个推测为气候转变导致短缺,从而引发战争,由此间接增加使用核武的机会。

2015年1月22日,該雜誌撥快末日鐘2分鐘,以反映世界仍缺乏應對全球氣候變遷以及核武的全球性政治行動,加上美俄兩國於烏克蘭危機的緊張情勢加劇。

2018年1月25日,該雜誌撥快末日鐘30秒 离子夜仅2分钟,平了1953年的紀錄。

2020年1月23日,該雜誌撥快末日鐘20秒 离子夜仅1分40秒,為離午夜最近的一次[15]

末日之钟变化图,越接近午夜代表越接近末日
末日之鐘時間軸[16]
年份 剩餘分鐘 時間 調整 原因
1947723:53 設立末日鐘
1949323:57+4苏联试验原子弹
1953223:58+1美国和苏联在9个月内反复测试熱核武器
1960723:53-5科学研究合作增加、公众对核武认识加深
19631223:48-5美国及苏联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限制核试暴露于空气中
1968723:53+5法国中国分别在1960年及1964年取得及试验核武。同时中东印度越南爆发战争
19691023:50-3美国国会确认核不扩散条约
19721223:48-2美苏签署SALT I及反弹道飞弹条约
1974923:51+3印度测试核子装置、SALT II陷僵局
1980723:53+2美苏谈判无进展、民粹主义战争及恐怖主义活动增加
1981423:56+3军备竞赛升级,阿富汗南美波兰的冲突
1983323:57+1雷根执政,军备竞赛再升级
1984323:570美國和蘇聯之間的緊張關係進一步升級
1988623:54-3美苏签署协议,消除中程核武,双方关系改善[17]
19901023:50-4柏林围墙倒下,东欧剧变,冷战近尾声
19911723:43-7美苏签署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19951423:46+3环球军费开支达冷戰水平、苏联遗留核武的处理问题忧虑
1998923:51+5印度及巴基斯坦争相测试核武、美就裁减核武出现问题
2002723:53+2全球裁减核武进展缓慢、美国宣布有意退出反弹道飞弹条约、恐怖分子试图取得核武
2007523:55+2气候转变增加核子应用,或间接助长使用核武
2010623:54-1美俄關係緩和,使得核武裁減談判出現進展;以及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各國同意降低碳排放[18]
2012523:55+1全球制止核武器擴散努力不充分和應對氣候變化繼續無作為与国际经济的普遍不振等[19]
2015323:57+2反映世界仍缺乏應對全球氣候變遷以及核武的全球性政治行動,加上美俄兩國於烏克蘭危機的緊張情勢加劇。[20]
201723:57:302016年,國際社會未能有效地抓住人類最緊迫的生存威脅:核武和氣候變化,導致全球安全形勢變得昏暗。公報特別指出,以往從未試過因為一個人而撥快時鐘,但今次是因為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令危機更迫在眉睫。[4]
2018223:582017年,北韓再次進行核子試爆,中國、巴基斯坦和印度都致力發展核武,世人對可能爆發核戰的憂心日增,加以美國總統川普頻發推文和放話,顯示其行事「難以預料」。[5]
2020 1⅔ 23:58:20 +⅓ 世界各国领导人未能应对不断增加的核战争威胁,例如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中程导弹条约》的终止以及美国和伊朗之间日益紧张的局势,并继续无法应对气候变化。 这是时钟最接近午夜的年份,超越了1953年和2018年。[21]
2021 1⅔ 23:58:20 +0 综合考虑各国早期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轻视及延后性的反应,SARS-CoV2变异的风险,全球性的对科学家意见的忽视及对阴谋论的追捧,各国对核武器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及俄罗斯和美国间核裁军的进行等因素后,保持不变[22]

参见

參考文献

  1. 艾琳·比芭; 蒋泱帅. . 《环球科学》. 2015, (7): 20–20 [2020-12-29].
  2. 李哲旭; 楊深坑. (PDF).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2014 [2020-12-29].
  3.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0-12-29].
  4. . 雅虎新闻. [2017-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7).
  5. . 中央社. [2018-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6).
  6. 中国日报网. . 新浪网. [2020-12-29].
  7. . deutsche welle. [2020-12-29].
  8. . Th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9. Stover, Dawn. . Th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September 26, 2013 [2020-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3).
  10. . Th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013-06-29].
  11. .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January 24, 2019.
  12. James, Sara. . ABC News.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20-01-24 [2020-01-24].
  13. . The Spokesman-Review. 2006-10-16.
  14. . CNN. 2018-01-26 [2018-01-29].
  15. .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020-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4) (英语).
  16. . Th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January 2015.
  17. Hands of the "Doomsday Clock" turned back three minut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Reading Eagle, 1987-12-17
  18. .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012-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1).
  19. .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013-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9).
  20. . [2015-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2).
  21. . The Independent. 2020-01-23 [2020-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4) (英语).
  22. . 《环球科学》. [2020-01-31].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末日之鐘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末日之鐘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