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因篤
生平
其先世為鹽商,[3]父李映林“以文補邑諸生”,為明末馮從吾門生。李因篤生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4]三歲喪父,不久李自成率軍占領關中,随寡母田氏投外祖父就讀。自幼博聞強記,遍讀經史,人稱神童。早年拒不出仕,自稱中南山人。曾參加抗淸活動。康熙二年,顾炎武与李因笃在山西代州结識。深于《十三經註疏》,長律得杜甫家法,曹秋岳嘆曰:“數百年無此作矣。”[5]著《诗说》,顾炎武称:“毛,郑有嗣音矣。”康熙七年(1668),顧炎武因萊州黃培詩案入獄,得李因篤等營救出獄。康熙九年(1670年),李因笃东出潼关,走河南、再下扬州,南游湘、鄂、楚等地,结交各地学者。康熙十八年(1679年),由内阁学士李天馥推薦博學鴻詞,列一等。授檢討,以母老辭退。地方官吏奉旨催促,因笃不从,以死抗拒,后在母亲的规劝下,秋季入京。[6]奉命编修《明史》。因受到顧炎武的批評,再度辭歸。[7]與周至縣李二曲、眉縣李柏合稱“關中三李”,“生平與李二曲交最密,天生宗朱子,二曲講良知。”[8]晚年抱病臥床,助王鴻緒修改《明史稿》。[9]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十一月二十二日卒,年六十二。[10]著有《受祺堂詩集》。
注釋
- 《宋學淵源記》,卷上,頁14
- 《文獻徵存錄》1冊4卷,頁607
- 《田太孺人行实》,见《续刻受祺堂文集》卷4
- 清人吴怀清编《天生先生年谱》称:“按康熙十八年己未先生告终奏疏云:臣年四十有九。又顾宁人是年与先生书亦云:弟年四十有九。依此逆推,当生崇祯四年辛未……《续疑年录》作崇祯六年癸酉生,误”。
- 《池北偶談》卷十一
- 《清史稿·儒林一》載:李因篤“博學強記,貫串註疏,舉博學鴻儒,授檢討,未逾月,以母老乞養,昭許之。母歿,仍不出。因篤深於經學,著書立說,顧炎武稱之曰:毛、鄭有嗣音矣!又著春秋說,汪琬亦折服矣。”
- 顾炎武书简集《蒋山傭残稿》卷二《答李子德》
- 《清稗類鈔·李天生改王鴻緒〈明史稿〉》
- 李富孙《鹤征录》卷一載:李因笃“老病在床褥,令二人捧稿,朗诵于枕侧。先生李因笃呼曰:‘改’。即加窜易涂抹,半载而毕功。”
- 詳見吴怀清编《李天生先生年谱》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