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 (1961年)

李毅1961年11月8日),中国大陆社会学家,拥有自媒体频道“李毅看世界”,以在台湾问题上主张武统而知名。

李毅
出生 (1961-01-12) 1961年1月12日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语言汉语英语
职业社会学家

2019年4月,持觀光簽證入境台,因統派團體公布他將發表演說的活動海報,故在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指示下[1],被移民署以從事與許可目的不符的活動而被驱逐出境。蘇貞昌並认为他假觀光之名卻宣傳武統台灣,不只是恐怖分子,驅逐出境「剛好而已」[2]。但因此行尚無實際作為發生,驅逐出境一事亦引發有違“言論自由”的議論[3]

相關事件

台湾政府驱逐事件

李毅曾經在一次會議中發表過“主張武力統一臺灣”的論點,但根據當時語境,他認為如果民進黨政府宣布臺灣獨立,解放軍就有動武的可能,並不是他認為使用武力就是正確的選擇。

2019年4月9日,李毅第四度进入臺灣,是以第三類觀光申請來台自由行[4]。他是受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邀請訪台演講[1]。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将于13日在台中市辦「和平統一融合發展論壇」與遊行,文宣稱論壇邀「旅美社會學家李毅教授」演講[5]

11日,行政院发言人谷辣斯·尤達卡表示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得知李毅訪台演講後,指示陸委會移民署調查。认为“李毅持有美國綠卡,以觀光之名申請入境,卻從事與入境目的不符的活動,已違反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第16條第1項第1款,有事實足認為有危害國家安全之虞,政院請移民署等相關機關依法辦理。[5]

移民署說,考量李毅過去鼓吹武力統一的言論,有事實認定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經會同大陸委員會審查,依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規定,廢止李毅入境許可,限令今天出境,如果李毅不願出境就強制執行。移民署的上级——內政部表示,李毅將被列為不受歡迎人士,未來也將管制其入境[5]

11日晚间,李毅否認將出席論壇,強調這趟來台僅是觀光。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則表示無法回答,「但就是有所本才敢印海報」[1]

12日上午,执行强制出境遣返香港。同日上午,蘇貞昌在嘉義市受訪時說,“台灣是自由、民主與開放的國家[……]但假觀光之名卻宣傳武力統治台灣,這不只是恐怖分子,比李明哲只因言論就被中國逮捕關5年,驅逐(李毅)出境‘剛好而已,快走不送’[2]”。

12日下午,陸委會主任委員陳明通表示,是在“總統蔡英文與行政院長蘇貞昌指示下,政府做了迅速處理[1]”。

民進黨政府此番作為也引起爭議,国民党文传会代表黄子哲批评称,李毅僅以言論方式表達自己看法,並無實際作為,便遭到如此待遇,恐怕與民進黨所宣傳的“言論自由”大相徑庭[6]

对和平统一台湾方针的批评

1980年代以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2019年9月29日,李毅受訪表示,他認為現在中國大陸朝野及黨政軍上中下,一致希望和平統一臺灣,無人希望武力統一臺灣,但如果臺當局堅決拒絕和平統一,那最終必然出現武力統一[7]

2020年7月,上海東亞研究所長章念馳發表「找出兩岸關係新出路」一文,指出中國大陸追求的統一,即在不讓「一個中國」解體前提下,「共同締造」一個更美好未來,維持「相對統一」,而這種統一與「絕對統一」即武力統一不同,不是征服和消滅對方。章念馳還主張創造一個兩岸都可接受的一個中國新概念。對此李毅批評章念馳和中國大陸涉台智庫圈「從不研究統一台灣」,認為章念馳沒有站在統一一邊,而是站在台獨分裂一邊。李毅還呼籲「清理台海研究隊伍」。而中國大陸涉台學者陳孔立則撰文認為李毅是在「胡說八道、走極端」[8]

评价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死亡人数

李毅于2020年10月16日在“2020年第四季度‘对话深圳湾’博士交流会”上发言对比中美抗疫成果时大笑称“这个新冠啊,是最不利于欧美,最有利于中国和朝鲜的。”“美国3亿人死了20多万,而中国14亿人死了4000多人,这根本就等于没人得病,没人死嘛,哈哈哈!”“是中国把美国逼的活不下去了”等,其中“中国14亿人死了4000人,这根本就等于没人得病,没人死嘛,哈哈哈。”遭到各界人士抗议与批评[9]。《新京报》记者熊志撰文对其进行批评,对此,李毅在网上公开回应《新京报》“无良媒体人断章取义!”也特别指出他们故意不提是在做中美对比的语境[10][11][12][13]

著作

  •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Social Stratification,基于博士论文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China's Cadre System
  • 《海外建言:中国复兴大战略》(2015)
  •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演变》(2015)
  • 《社会学概论》
  • 《中国社会分层的结构与演变》
  • 《社会学概论》
  • 《社会学概论》
  • 《马克思社会思想史纲》
  • 《社会学概论》

參考資料

  1. . 編輯:陳家倫. 中央社网站. [2018-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 (繁体中文).
  2. . 編輯:李明宗. 中央社网站. 2019-04-12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繁体中文).
  3. . BBC News 中文. 2019-04-21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简体中文).
  4. 林勁傑. . 翻爆网站. 2019-04-14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 (繁体中文).
  5. . 編輯:趙蔚蘭. 中央社网站. 2019-04-11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 (繁体中文).
  6. . BBC News 中文. 2019-04-21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简体中文).
  7. . 中國時報.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1).
  8. . 世界日報.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9. 熊志. . 新京报. 2020年11月23日 [2020-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10. .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0-11-23 [2020-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中文(简体)‎).
  11. 李毅看世界. . YouTube. [2020-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中文).
  12. . YouTube. [2020-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中文).
  13. 四月网. . 搜狐号. 2020-11-26 [2020-11-2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