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

李泽厚1930年6月13日[1]湖南寧鄉人,中国哲学家、美学家、中国思想史学家。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客席教授、客席讲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客席讲座研究等职。曾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是第七屆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的委員[2]

生平

李泽厚1948年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學系。在1955年的美学大讨论中崭露头角,1950年代以重實踐、尚“人化”的“ 客觀性與社會性相統一”的美學觀卓然成家。文革以後在哲學、美學和思想史方面均有所建樹。出版了《批判哲學的批判》、《美的歷程》、《華夏美學》《中國古代、近代、現代思想史論》等作品。影響巨大。1989年六四事件中,因批评中国政府的处理方式,其作品被禁,本人受到中國政府和文人批判。1992年初獲准移居美國,曾任教于美国科罗拉多学院科羅拉多學院)。1999年退休,现居美国科罗拉多

荣誉

他在1988年当选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3]

思想

李泽厚宣揚儒家主情論,以“告別革命”說為轟轟烈烈的1980年代啟蒙運動劃上了一個句號。李澤厚曾表示:“民族主義,是很危險的事情。今天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要反對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是最容易煽動民眾感情的一種主義。”[4]2005年12月6日但也有人認為李澤厚雖然反對民族主義,可沒有擺脫傳統“華夷之辨”的思想。2006年在有关施琅问题的讨论中,他提出了李自成如果胜利了,要比少數民族建立的清朝强很多的观点。[5][6][7]其全部哲學思想與美學體系曾受到知識界的強烈質疑(在香港中文大學、廈門大學、貴州大學和武漢一些高校屢遭當地學報列據反駁)。

著作

李泽厚著有《美的历程》、《美学四讲》、《华夏美学》(合称《美学三书》)、《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批判哲学的批判》、《走我自己的路》、《李澤厚哲學美學文選》等。發表論文百餘篇,主要有《孔子再評價》、《漫述莊禪》、《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漫說西體中用》、《關於中國美學史的幾個問題》。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5年出版《告别革命——二十世纪中国对谈录》,为李泽厚与刘再复的对话录,由刘再复执笔,在中国大陆与海外学界都产生巨大影响。该书于1999年由台北麦田出版公司编入“麦田人文”图书系列,王德威主编。

家庭

  • 妻子:與李澤厚育有一子;
  • 兒子(1977年-):計算機專業畢業,從事電腦軟件工作;

评价

汉学家余英时曾评价他:“通过(他的)书籍,他使得一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之中解放了出来[8]。」

参考文献

  1. . [201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3).
  2. . [201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1).
  3. . 凤凰网. 2010-09-19 [2012-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7).
  4. 黄锫坚. . 经济观察报. [201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8).
  5. . 儒家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7).
  6. . 《南都周刊》. 2006年5月9日 [201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14).
  7. . 愛思想. [201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5).
  8. Li Zehou. . 科羅拉多學院.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30).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