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胸 (行为)

束胸是通过使用紧身收缩材料使乳房变平的行为。这一词汇同样可以代指用于这一行为的材料或产品。常见的束胸材料包括布条,特制的内衣(通常使用氨纶或其他合成纤维)以及从紧到松的多层衬衫。束胸这一行为普遍出现于跨性别男性中,但一些双性性格非二元性别者亦会束胸,此外,异性装扮者coser,和表演者们也会这么做。从广义上讲,女性也可能使用束胸作为胸罩的替代品或是礼节的表现方式。 [1]

穿着束胸的人。

使用布条或绷带的束胸行为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例如永久性的胸部变形、伤口、创伤以及疤痕。前胸壁的纤维化也会使肺部的扩张能力受限。

动机

人们束胸的原因有很多:

  • 通过减少(胸部)移动来加速创伤后或术后恢复。
  • 身为跨性别者
  • 用于cosplaycrossplay(反串cosplay)和其他形式的化装
  • 用于掩盖乳房乳房发育
  • 为了美学追求。
  • 减弱外观的女性化程度。
  • 用于抑制性别不安
  • 出于运动目的。
  • 抑制泌乳[2]

一些青少年女孩进入青春期后会束缚乳房。通常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性意味的注意(她们不想被别人看到)与尴尬(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已经开始发育)或是因为她们渴望像以前一样(还不想拥有乳房)。这具有潜在的风险,因为发育中的组织可能会按照受限的形状生长,从而导致永久性变形。青春期女孩束胸可能是躯体变形障碍的症状。 [3]

跨性别男性或患有性别不安的人,以及因荷尔蒙替代疗法或隆胸手术而发育出更大乳房的女性,可能会有意识地束胸。跨性别男人和具有其他性别认知的人(通常为男性化的认知)可能在“上半身手术”(乳房切除术)的等待过程中束胸,抑或是以束胸作为该手术的替代,以便在生活中被以男性化的身份看待。如果患有男性乳房发育症,男性也可能在手术的等待过程中或是为了替代手术进行束胸,以此控制他们的形象。

方法

被称为束胸的专门的内衣(通常使用氨纶或其他合成纤维制成)存在于市面上,通常用于束缚乳房。比起其它选择,它们会更贵,销路也不广,但总的来说比其它备选项要更安全。

其他常见的束胸材料包括布条,弹性或非弹性绷带,以及从紧身到宽松的多层衣物。牛皮胶带也有被使用,但很危险,应当避免。弹性绷带(例如ace绷带)也是不安全的。知名公司的束胸或高性能的运动内衣是最安全的选择。

并发症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通常建议束胸衣物/手段要尽可能地放松,并且佩戴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长时间的束胸会导致乳房下的皮疹念珠菌症[4] [5]背部胸部疼痛呼吸困难、过热或肋骨骨折[6]另外,已知一些非常规的束胸材料,例如牛皮胶带或运动绷带,有风险对个人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呼吸急促、肌肉骨骼损伤和皮肤损伤。 [7]

不安全的束胸可能导致乳房永久变形, [8]造成疤痕和肺部收缩[9] ,长期的束胸可能对将来的乳房切除术的效果有不利影响。 [10]

一项研究表明,有97.2%的被调查者患有由束胸引起的健康问题。尽管如此,由于认为医疗保健方面的专业人士缺乏相关知识,许多人并不愿意寻求医疗上的帮助并且继续进行束胸,因为他们认为,束胸利大于弊。 [11]在医疗健康方面,束胸者更倾向于寻求他们认为跨性别友好、不会对他们口出恶言的医疗专家的帮助。 [12]

历史

束胸在许多历史背景下出现过。穿束腹是减小乳房大小的一种方式。 [13]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女性身材的看法各不相同,例如在整个西部欧洲历史维多利亚时代期间广泛使用的紧身胸衣(束腹)。日本和服也可以被看作一种非常精致的束胸形式,尽管(腰带)绕在下部躯干周围,但胸部仍被束缚。在1920年代,飞来波女郎为了使形象更不传统化而进行束胸。 [14]

相关词条

参考文献

  1. Countryman, Betty Ann. "Breast care in the early puerperium." Journal of Obstetric, Gynecologic, & Neonatal Nursing 2.5 (1973): 36–40
  2. Swift, Kathy; Janke, Jill. . Journal of Obstetric, Gynecologic & Neonatal Nursing. 2003-05, 32 (3): 332–339. doi:10.1177/0884217503253531 (英语).
  3. .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December 2002, 41 (12): 1503–9. PMC 1613829. PMID 12447038. doi:10.1097/00004583-200212000-00023.
  4. Feldman, JL. . Vancouver Coastal Health. 2006 [15 June 2014].
  5. Erickson-Schroth, Laura.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134. ISBN 9780199325351.
  6. . PRIDEinPractice. 6 April 2019 [1 October 2020].
  7. (PDF).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ealth System.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6 September 2012).
  8. Dutton, Lauren; Koenig, Karel; Fennie, Kristopher. . Journal of Midwifery & Women's Health. 2008-08-01, 53 (4): 331–337. ISSN 1542-2011. PMC 4902153. PMID 18586186. doi:10.1016/j.jmwh.2008.02.003.
  9. Makadon, Harvey J.; Mayer, Kenneth H.; Potter, Jennifer; Goldhammer, Hilary. . ACP Press. 2015: 409. ISBN 9781934465783.
  10. Tsjeng, Zing. . Broadly. 28 September 2016 [4 January 2019].
  11. Jarrett, Brooke A.; Corbet, Alexandra L.; Gardner, Ivy H.; Peitzmeier, Sarah M. . Transgender Health (Mary Ann Liebert, Inc., publishers). 14 Dec 2018, 3 (1): 170–178. PMC 6298447. PMID 30564633. doi:10.1089/trgh.2018.0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8) (英语).
  12. Smith, Merril. .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2014: 46. ISBN 9780759123311.
  13. Farrell-Beck & Gau, J. & C. . Philadelphia: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