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念,汉字“美”是由“羊”和“大”所组成的,由此而延伸出其它美的含义。但是各个时代或者民族对于美的定义是不同的。在甲骨文中,美写作戴羽毛头饰的妇女,与“每”同源,都表示漂亮、好看的意思。

美引起愉悦的情感
頭戴牽牛花寧芙(Nymph)是西方美神的代表性畫像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谓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1]鲁迅曾经把“美”解释成“戴帽子的太太”。[2]錢鍾書曾引了伏尔泰一段话:“何谓美?询之雄蛤蟆,必答曰‘雌蛤蟆是也’。”[3]

专门用来研究美的学科是美学,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美不能够离开具体事物单独存在。《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美的歷史和歷史的定義

美人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传统上是指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

中國各朝代的審美標準都不同,而當時女性地位低,往往要為了迎合男性的眼光去塑造體態,做出損害身體健康的事。

藝術

在中國,旧石器时代的粗石器,已能磨光、雕琢、钻孔,符合对称均衡形式美法则,初具节奏线条韵律美

商代西周春秋时期以富有想象力和装饰性的青铜器作为这一时期美术成就的标志。中国目前已经发现最早的绘画长沙楚墓出土的帛画《龙凤仕女图》[4]以及战国时期的《御龙图》。[5]

清代延續晚明以來尊崇吳派的傳統,出現所謂四王,稱其畫風為「正統畫派」。然而民間出現一種嶄新的畫風,構圖大膽,別開生面,以前朝遺民八大山人石濤最為人所知。清代中葉江南地區富裕,揚州一帶出現以賣畫為生計的文人畫家,書畫均不落俗套,奇特新穎,後來學者將其中重要的八位稱之為揚州八怪

建築美

古希臘希臘人用很多石頭建造了一些美的神壇和建築。這些高的建築由石柱支撐。巴特農神殿就是很好的例子。[6]

美学史

西方的哲学家对美作出研究的有康德叔本华尼采。而东方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都是著名的美学大师。

伊曼努尔·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德語: 德语发音:[ɪˈmaːnu̯eːl ˈkant]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被认为对现代欧洲具重要影响的思想家,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唯心主义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谥忠悫浙江嘉兴海宁人,国学大师。

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領域成就卓。甲骨四堂之一。王國維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陳寅恪認為王國維的學術成就“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選美活動

選美活動(或選美比賽)是一种基于选手体态外貌的色相竞赛。較著名的,如环球小姐競選,就是一項世界性的選美活動。傳統上的選美活動的參加對象主要為女性,但近年各種以男性為參加者的選美活動也紛紛出現。

参考文献

  1. 莊子.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互聯網 (中文(繁體)‎). 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
  2. 张小青.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349-4334-8. OCLC 1182871287 (中文(简体)‎).
  3. Voltaire. . . Good Press. 2019 (英语). Ask a toad what beauty is, the to kalon?He will answer you that it is his toad wife with two great round eyes issuing from her little head, a wide, flat mouth, a yellow belly, a brown back. Interrogate a Guinea negro, for him beauty is a black oily skin, deep-set eyes, a flat nose. Interrogate the devil; he will tell you that beauty is a pair of horns, four claws and a tail. Consult, lastly, the philosophers, they will answer you with gibberish: they have to have something conforming to the arch-type of beauty in essence, to the to kalon.
  4. . 大紀元文化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9).
  5. . 中國藝術網. [2013-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5).
  6. Exploring world history 1B, p.116, ISBN 962-608-608-4

研究書目

  • 笠原仲二 著,楊若薇 譯:《古代中國人的美意識》(北京:三聯書店,1988)。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