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美,哲学概念,汉字“美”是由“羊”和“大”所组成的,由此而延伸出其它美的含义。但是各个时代或者民族对于美的定义是不同的。在甲骨文中,美写作戴羽毛头饰的妇女,与“每”同源,都表示漂亮、好看的意思。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谓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1]鲁迅曾经把“美”解释成“戴帽子的太太”。[2]錢鍾書曾引了伏尔泰一段话:“何谓美?询之雄蛤蟆,必答曰‘雌蛤蟆是也’。”[3]
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美不能够离开具体事物单独存在。《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美的歷史和歷史的定義
美学史
西方的哲学家对美作出研究的有康德、叔本华、尼采。而东方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都是著名的美学大师。
伊曼努尔·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德語: 德语发音:[ɪˈmaːnu̯eːl ˈkant]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被认为对现代欧洲具重要影响的思想家,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唯心主义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字静安,又字伯隅,晚号观堂(甲骨四堂之一),谥忠悫。浙江嘉兴海宁人,国学大师。
與梁啟超、陳寅恪和趙元任號稱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金石学、甲骨文、考古学等領域成就卓。甲骨四堂之一。王國維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陳寅恪認為王國維的學術成就“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選美活動
選美活動(或選美比賽)是一种基于选手体态外貌的色相竞赛。較著名的,如环球小姐競選,就是一項世界性的選美活動。傳統上的選美活動的參加對象主要為女性,但近年各種以男性為參加者的選美活動也紛紛出現。
参考文献
- 莊子.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互聯網 (中文(繁體)).
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
- 张小青.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349-4334-8. OCLC 1182871287 (中文(简体)).
- Voltaire. . . Good Press. 2019 (英语).
Ask a toad what beauty is, the to kalon?He will answer you that it is his toad wife with two great round eyes issuing from her little head, a wide, flat mouth, a yellow belly, a brown back. Interrogate a Guinea negro, for him beauty is a black oily skin, deep-set eyes, a flat nose. Interrogate the devil; he will tell you that beauty is a pair of horns, four claws and a tail. Consult, lastly, the philosophers, they will answer you with gibberish: they have to have something conforming to the arch-type of beauty in essence, to the to kalon.
- . 大紀元文化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9).
- . 中國藝術網. [2013-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5).
- Exploring world history 1B, p.116, ISBN 962-608-608-4
研究書目
- 笠原仲二 著,楊若薇 譯:《古代中國人的美意識》(北京:三聯書店,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