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眷村文化

桃園市內全盛時期眷村多達86處,雖非全台灣最多的地方,卻是台灣進行「眷村保存運動」的重要地區[1],桃園縣府於2001年率先全國辦理「桃園眷村文化節」,以社區總體營造精神,結合在地文史社團及社區,共同規劃系列活動[2]

特色眷村

眷村鐵三角

桃園市的眷村中,又以中壢區馬祖新村大溪區太武新村龜山區憲光二村保留最完整,市府也將三大眷村打造為「桃園市眷村鐵三角」,期望藉此留存眷村文化[3][4][5],目前多已規劃為文創園區。

馬祖新村

馬祖新村

有「桃園將軍村」稱號的中壢馬祖新村建立於1957年[6],其名稱乃是為紀念八十四師增防馬祖列島而來。該村雖非中壢區龍岡一帶第一個建成或戶數最多的眷村[7],卻因形制獨特而成為當地唯一獲得保存的眷村。 1955年陸軍八十四師師長華心權上校,藉由宋美齡蔣中正視察馬祖時,報告軍眷因無家可住寄寺廟、茅舍,請求解決居住問題。蔣夫人回臺灣後,馬上撥款新臺幣伍十萬元,防區再籌款新臺幣伍十萬元,購地三甲,共蓋129戶;後增建至223戶。大門「馬祖新村」是由當年婦聯會主任委員蔣宋美齡女士親自題字[8]。 馬祖新村是國防部「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園區」13處當中[註 1],第一個配合「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選擇及審核辦法」辦理都市計劃變更獲得通過的案例[9];是桃園市第一個經由文化資產保存的眷村;[10];三大眷村並且也登錄成為桃園市歷史建築[11];馬祖新村是由2004年3月3日由桃園市政府「府文資字第0930534269號」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12]。2005年7月1日起經國防部同意,馬祖新村土地,由桃園市政府代管[12]。眷村內有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第一分會、托兒所、公園、福利社、菜市場等[6]。眷村建築是參考美式花園建築,以放射狀排列[13]。目前馬祖新村經過桃園市政府規劃已成為一個文創園區,假日都會有遊客到此休憩。

太武新村

大溪區太武新村興建於民國50年代,是八二三砲戰後所新建之較高級軍官眷村,由軍方將八二三砲戰中,落在金門的砲彈變賣, 籌措基金闢建而成,故以金門地標太武山為名,以茲紀念。眷村中保存相當珍貴之高級樹種。空間寬敞,樹蔭茂密。太武新村在桃籽園文化協會辦理的2006年「眷村串連同盟」後,「桃籽園文化協會」將太武新村原始住戶經由當時全國眷村保存資料的匯整送文化局,得以透過文化資產保存登錄而被部分保存。讓此部分的台灣文化有跡可尋。2009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1]

憲光二村

憲光二村

龜山區的憲光二村建於1968年,屬眷村型態之社區,為桃園唯一之憲兵宿舍。村內多維持甘蔗板隔間之石灰牆,外圍則以紅磚牆為主。具有不同時期平房式及公寓式兩種類型之眷舍型態,見證了臺灣60年代眷村生活型態發展轉化,深具時代歷史意義。保存完整的黑瓦建築、紅磚牆、榕樹廣場、文化牆,以及連棟式平房,成為多部電視劇與電影的拍攝場景,包括眷村劇「光陰的故事」及公視的「蟹足」、大愛的「芳草壁連天」、還有偶像劇「王子遇見二公主」均曾經來此取景與搭景[1][2]。於2006年公告登錄為桃園市歷史建築[14]

眷村故事館

眷村故事館(前龜山陸光三村活動中心)

前龜山陸光三村活動中心是桃園市第一座登錄為歷史建築的眷村建物,目前活動中心已改建為眷村故事館供民眾參觀[1][15]。故事館一樓陳設當時住在眷村軍人物品,包含有皮箱、廣播機、軍靴等,物品是由桃籽園文化協會收集而來的,有些是眷村里民提供。有一項最不一樣的物品是「眷戶名牌」[1],二樓陳設則是還原當時眷村客廳的樣子,紅門綠窗、老電視、裁縫車等;居民自動提供自己家當年的物品。在當時跳脫博物館式的展覽方式,改用生態博物館方式展示,讓故事館與國宅結合[1]。故事館中收集來的眷村田調文史資料,經由紀錄片、聲音箱方式表達,並且在各主題區設計互動遊戲,讓大家更了解眷村[15]。眷村故事館每年會在11月及12月間不定期舉辦活動[16]

龍岡地區

位於中壢、平鎮、八德三區交界處的龍岡地區,1950年代起,大量眷村在此設立,早期包括忠貞新村、貿易七村、馬祖新村、富台新村、台貿十村以及中正一村,後期續建慈安三村、慈仁四村、慈光六村、慈光十村等,成為中壢除市區、內壢之外,另一個人口聚集區,亦成為台灣眷村密度最大的區域。其中平鎮的忠貞新村為國民政府遷台後較早興建的一座眷村[17];眷村居民大多來自中國雲南邊境,雖忠貞新村和龍岡地區的大部分眷村一樣已於2004年陸續拆除,但該區域已成為飲食多元化的象徵,餐廳和飲食店多以雲南菜和泰國、緬甸口味料理為主[1]。為保存當地文化,坐落在忠貞新村一帶的台灣第一座雲南文化公園,已於2013年6月30日落成啟用,佔地約0.2公頃。

目前龍岡依然是中壢區主要的軍事區域,包括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陸軍專科學校等均設於此,當地地標是位於龍東路、龍南路與龍岡路口的龍岡圓環,圓環中設有一座士兵衝鋒的雕像塔,即能說明此處的軍事色彩。2015年,龍岡圓環的軍人雕像與一旁的龍岡文藝活動中心被列為桃園市文化資產,合稱為『中壢龍岡圓環軍人雕像暨龍岡文藝活動中心』[18]

龍岡圓環與衝鋒士兵雕像
龍岡清真寺,因滇、緬邊區游擊部隊撤台駐紮龍岡,包含不少伊斯蘭教徒,於1964年興建,後於1988年改建。
忠貞市場內的國旗屋米干店,因老闆張老旺先前多次在國慶日自發性舉行升旗典禮而聞名[19]

楊梅埔心地區

楊梅區主要分為楊梅、埔心、富岡、高山頂四大區塊,其中位於楊梅東方的埔心地區開發較晚。埔心在1954-1965年間,依序興建了四維新村、光華二村、三龍新村、敬軍新村、金門新村、成功新村、五守新村、北功新村等8個陸軍眷村,前後約有1萬位村民,居住在這1,200餘戶眷宅中。埔心眷村的人口總數,曾佔當地人口的40%,軍眷的消費力,帶動了埔心的經濟發展。1997年開始執行老舊眷村改建工作,光華二村及五守新村在原址改建為國宅,於2003年完工,其他6個眷村在2005年全數拆除。2013年籌設埔心眷村故事館,蒐集及陳展眷村文物,致力於眷村文化的保存。

桃園市眷村列表

行政區眷村數量眷村名稱備註
桃園區4建國十四村建國十五村建國十八村豐林新城
中壢區19居安新村陸光五村自立新村精忠六村迅雷五村居廣一村居敬新村建國新村馬祖新村陸光六村中華新村富臺新村臺貿十村篤行五村篤行六村慈安三村慈仁四村慈光十村慈光二十八村
平鎮區8光華一村居易新村忠貞新村篤行四村貿易七村貿商八村慈光六村慈光二十九村
八德區9金門二村福興新村陸光四村僑興新村忠誠新村安樂新村東泰新村慈恩二十一村慈恩二十七村
大溪區11中華新村太武新村忠勇二村忠勤三村勝利新村勤奮新村慈光一村慈祥二村慈祥三村慈湖新城僑愛新村
楊梅區8四維新村光華二村三龍新村敬軍新村金門新村成功新村五守新村北功新村
蘆竹區10建國二村建國四村建國五村建國六村建國十二村建國十六村建國十九村建國二十村凌雲一村慈恩一村
大園區6建國八村建國九村建國十村建國十一村建國十七村慈恩二十三村
龜山區9克勤新村陸光二村陸光三村貿易一村精忠五村憲光二村明駝一村建國一村貿商一村 
龍潭區4干城五村龍潭新村慈光十四村慈光二十七村
觀音區1雨後二村

注釋

  1. (一)臺北市「中心新村」、(二)新北市「三重一村」、(三)桃園縣「馬祖新村」、(四)新竹市「忠貞新村」、(五)新竹縣「湖口裝甲新村」、 (六)臺中市「信義新村」、(七)彰化縣「中興新村」、(八)雲林縣「建國二村」、(九)臺南市「志開新村」、(十)高雄市左營區「明建新村」、(十一)鳳山區「海光四村」、 (十二)屏東縣「勝利新村」、(十三)澎湖縣「篤行十村」等十二個縣市十三處眷村。

參考文獻

  1. 顏毓瑩. . 民報. 2015-07-03 [2018-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2).
  2. 文青復古風來襲!2018桃園眷村文化節 穿越時空回味老眷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8-10-11 聯合新聞網
  3. 桃園市政文化局. . 中央通訊社. 2010-02-11 [2018-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4. 呂筱蟬. . 中時報. 2018-7-16 [2018-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5. .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0).
  6. 游勝冠; 熊秉真. .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404 [2018-10-18]. ISBN 978-986-350-10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0).
  7. 黃承令研究主持;鄧大光、何書瑋、張惇惠研究, ,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2007
  8.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97-10-31: 77-79 [2018-10-18]. ISBN 978-986-01-57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9. 徐乃義. . 大紀元. 2013-10-17 [2018-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10. 呂筱蟬. . 中時報. 2018-7-16 [2018-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11. 桃園市政文化局. . 中央通訊社. 2010-02-11 [2018-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12. 桃園市政府. (PDF). [2018-10-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2-20).
  13. 蔡尚秦 沈念慈. . 生命力新聞. 2017-2-26 [2018-10-18].
  14. 憲光二村|國內藝術村 - 文化部藝術進駐網
  15. 李容萍. . 自由時報. 2014-07-14 [2018-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2).
  16. . 榮民文化網. [2018-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1).
  17. 國民政府遷台後蓋的第一座眷村,你知道在哪裡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5年2月16日 張哲生著
  18. .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6).
  19. 李安君.咖啡大叔. . ETtoday 東森旅遊雲. 2012-10-10 [2016-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3) (中文(台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