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鎮區

平鎮區臺灣客家語四縣腔:pinˇ ziinˋ kiˊ;饒平腔:pin zhinˋ kiˇ;臺灣話)為臺灣桃園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北臨中壢區,西鄰楊梅區,東鄰大溪區,東北連八德區,南接龍潭區,境內有平鎮工業區、褒忠祠義民廟。

平鎮區
Pingzhen District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市轄區
上級行政區劃桃園市
舊稱張路寮、安平鎮
區劃461,497
政府 
  區長鄭錦文平鎮區區長列表)
總面積47.7532平方公里
人口 
  總數228,647人(2021年1月)
  排名3
  戶數81,154戶
郵政編碼324
戶政資料代碼68000100
毗鄰中壢區楊梅區龍潭區大溪區八德區
網站http://www.pingzhen.tycg.gov.tw/
平鎮區位置圖

區內人口約有22.9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有4,800人,結構上以閩南人客家人居多,兩者各占一半,當中閩南人集中於北勢東勢一帶,其餘為客家人優勢區域,此外尚有外省人新住民。近年因工商發展及都市重劃,外縣市閩南人移入南勢山子頂宋屋等地一帶,外省人多居住於社子(即今之龍岡)一帶,新住民則散居於平鎮各地。

平鎮區原有的發展核心在安平鎮、南勢、山子頂一帶,日後因受到鄰近都市中壢區的影響,其發展較受限制而易於成為該都市的邊緣地帶。以發展高度緊密結合中壢,以及全國眾所周知的高中棒球強權平鎮高中棒球隊而聞名。

歷史

平鎮早期在考古上屬於3500年前犁頭尖系統文化群系列,目前已發現宋屋遺址、福譚宮遺址、莊屋遺址等三處遺址,但沒有留下明確記載的可能是因為當時的居民遷移至別處,而導致此地區並沒有將文化延續下來。

清朝時平鎮為桃澗堡的一部分,以當時的行政區劃可分為八保、安平鎮、雙連坡、宋屋、北勢、南勢、山仔頂、東勢、社仔等。

平鎮的名稱由來是由於以前為了保護從大湖口至中壢、桃園之行旅的安全,因而在此地設置張路寮(今楊梅區埔心地區)、望路寮(今平鎮區南勢地區),夾在兩地之間的地區則稱為西勢(今平鎮區平鎮里一帶,今桃72線南平路沿線),後來治安好轉,取以保護平安的意思,改稱為安平鎮

1920年9月1日日本在台實施地方制度,將三個字以上的地方都改為兩個字,因此將安平鎮易名為平鎮,設平鎮,屬新竹州中壢郡管轄。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後,改為新竹縣中壢區平鎮鄉。1950年台灣省行政區進行重劃以及廢除區署,改為桃園縣平鎮鄉。1992年3月1日因人口達15萬,改制為平鎮市桃園縣於2014年12月25日升格為直轄市,原縣轄平鎮市改制為平鎮區

日本殖民時期,平鎮役場設於南勢(今桃園市平鎮區南勢國民小學活動中心),戰後役場改建為鄉公所。但不久後,1952年,鄉公所便遷移北勢,位於平鎮、中壢鎮交界(今中壢國小對面,1982年又稍微南遷至現址)。1972年桃園縣府施行中壢平鎮都市擴大修訂計劃案,將平鎮北側與中壢市市區合為一體。由於北勢地區靠近中壢,加上中壢的知名度較平鎮高,平鎮區北勢地區常被誤認為中壢區的一部份;不過也因為靠近中壢,因此成為平鎮區發展速度最快且最完善的地區。而早期的發展中心南勢、山子頂一帶因行政中心遷出而較為沒落,最早開發的安平鎮部落則因為其交通、商業活動皆無法與鄰近的埔心相較,而使得平鎮的發展較為缺乏自主性。[1]因而造成許多人「只知中壢而不知平鎮」的現象,惟近年來經過地方人士的努力,已稍有改善。

人口

歷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46 14,735    
1951 16,344+10.9%
1956 22,898+40.1%
1961 29,892+30.5%
1966 37,399+25.1%
1971 49,043+31.1%
1976 67,611+37.9%
1981 102,899+52.2%
1986 130,386+26.7%
1991 150,703+15.6%
1996 175,363+16.4%
2001 194,521+10.9%
2006 200,331+3.0%
2011 208,561+4.1%
2016 221,587+6.2%
2021/1 228,647+3.2%
來源: . 內政部.
平鎮區人口指標
概況
 年齡層 比例 
總人口
 
228,647 (100%)
0~14歲
 
33,793 (14.78%)
15~64歲
 
166,113 (72.65%)
65歲以上
 
28,705 (12.55%)
113,160
(男人口數)
115,487
(女人口數)
目前處於高齡化社會
性別比97.99%
扶養比37.62%
  扶幼比20.34%
  扶老比17.28%
老化指數84.94%
戶人口量2.8174人/戶
人口密度4,788.10 (人/km2)
資料時間:2021年1月,來源:桃園市政府民政局[2]

歷年人口變化

  • 平鎮區人口自1946起幾乎呈逐年增加之勢,僅1949、1950這2年負成長,其餘72年皆呈正成長。
平鎮區歷年人口變化(1946年~2020年)[3][1]:261-264

行政

行政機關

平鎮區公所
平鎮區公所
  • 戰後(鄉、市)公所曾數度搬遷,原在南勢村中豐路南勢二段南勢國小旁(今活動中心),目前是位於新富里振興路辦公大樓(地址:桃園市平鎮區振興路5號)。
  • 下設區長、副區長、主任秘書、秘書、視導、秘書室、人事室、政風室、會計室、民政課、社會課、工務課、農經課、人文課。
  • 下設委員會:平鎮區調解委員會、平鎮區租佃委員會、平鎮區民防團。

歷屆首長

任次姓名任職日期離職日期備註
平鎮
1黃立枝1920年官派
21924年7月28日官派
3湯鼎佑1925年官派
41928年3月31日官派
51931年3月25日官派
61932年官派
7鄧盛裘1934年官派
8時任藤二1935年官派
9過井1938年官派
101941年官派
平鎮鄉鄉長(普選前)
1吳亞全1945年11月17日1946年6月30日官派
2謝清京1946年7月1日1946年12月31日官派
3陳增祥1947年1月1日1948年12月31日鄉民代表間接選出
4黃阿榮1949年1月1日1951年7月5日鄉民代表間接選出
平鎮鄉鄉長(普選)
1宋維建1951年7月6日1953年6月30日首任鄉民直選
21953年7月1日1956年7月5日
3陳增祥1956年7月6日1960年1月4日
41960年1月5日1964年2月28日
5王年龍1964年3月1日1966年8月31日因案停職
范良森1966年8月31日1968年2月28日代理
6鄧仁汶1968年3月1日1970年8月10日因案停職
范良森1970年8月10日1973年3月31日代理
7黃振集1973年4月1日1978年2月28日
81978年3月1日1981年12月31日上調升縣政府機要秘書辭職
范良森1982年1月1日1982年2月28日代理
9陳進祥1982年3月1日1986年2月28日
101986年3月1日1989年12月16日當選臺灣省省議員辭職
鄒貴琳1989年12月16日1990年2月28日代理
11莊玉光1990年3月1日1992年2月28日
平鎮市市長
1莊玉光1992年3月1日1994年2月28日改制續任
21994年3月1日1998年2月28日
3葉步來1998年3月1日2002年2月28日
4李月琴2002年3月1日2006年2月28日
5陳萬得2006年3月1日2010年2月28日
62010年3月1日2014年12月24日末任市民直選
平鎮區區長(指派)
代理林茂山2014年12月25日2015年7月27日首任市長指派代理區長
1何明光2015年7月28日2018年7月16日市長指派,陞任客家事務局局長
2姜義坤2018年7月16日2018年12月24日原財政局專門委員轉任,調任新屋區
3鄭詩鈿2018年12月25日2020年5月26日原民政局副局長調任,調任中壢區
4鄭錦文2020年5月27日現任原平鎮區副區長陞任

行政區劃

  • 山峰里、平鎮里、北貴里、東安里、建安里、貿易里、新安里、新榮里、廣興里
  • 中正里、北安里、北興里、東社里、高雙里、復旦里、新英里、義民里、龍恩里
  • 平安里、北華里、宋屋里、東勢里、湧光里、復興里、新貴里、義興里、龍興里
  • 平南里、北富里、金星里、忠貞里、湧安里、華安里、新富里、廣仁里、鎮興里
  • 平興里、北勢里、金陵里、南勢里、湧豐里、福林里、新勢里、廣達里、雙連里
  • 莊敬里
平鎮區行政區劃與次分區。

平鎮八大

  • 雙連坡

雙連坡其實是雙連陂,陂的意思是陂塘而非山坡。撰寫史籍者往往不了解客語而一再將陂字植為坡字,時日既久,後人均僅識「坡」而不是「陂」了。早年因有兩口陂塘相連固而得名,與宋屋高山下合稱高雙,目前範圍包括高雙與雙連二里。

  • 宋屋

1744年(清乾隆九年),廣東梅縣宋氏率族人到此開墾,故名宋屋。初期亦有稱廣興者,目前廣興里、廣興市場等地名即由此而起。宋屋庄以前範圍更大,包括今中壢三座屋及楊梅高山頂等地,目前則包括復旦、復興、廣達、廣興、義民、義興、宋屋、平興、廣仁九里。

北勢-於平鎮北部與中壢區緊密交會處,包括新榮、新英、新富、新貴、北安、北勢、北華、金陵、北興、北貴、北富等十二里。北勢庄也是平鎮地區閩南裔聚集地,包含潮、漳州籍閩南,漳、潮州、海陸豐籍福佬客及中南部縣市移入漳泉閩南。

  • 社子

此處原系霄社平埔族原住民之居住地,固衍生出「社仔」之名。早年主要分作東社及忠貞二村,東社系因東勢一部分區域與社仔合併而稱東社,忠貞則係因1951年李彌將軍率部自越南撤回台,於1954年建立眷村於此,遂定名為忠貞新村。目前社仔包含東社、龍恩、龍新、忠貞、中正及貿易六里,為龍岡地區的一部份。

安平鎮以平鎮廟為中心。目前安平鎮包含平鎮及鎮興二里。 《桃園縣誌》及《平鎮市誌》均謂平鎮老地名「張路寮」,此誠係因先人不諳客家語,將本為看守之意的「掌」字誤植為張字,致後者一再錯誤複製。正確寫法應為「掌路寮」。掌路寮範圍遠不及安平鎮之廣,代表性低,故稱平鎮老地名為安平鎮為佳。

  • 南勢

南勢位於平鎮地理位置中心,早年平鎮役場曾設於此,後更改為鄉公所,於1949年後遷往北勢。平鎮第一所小學南勢國小亦設於此。目前南勢包括南勢、平安、金星、平南四里。

東勢為於平鎮東南,屬龍潭台地的一部分,海拔約170-180公尺。地名起源係以其所在方位而定。東勢因位於早期墾荒據點中心安平鎮之東南而得名。目前東勢包括建安、東勢、新安、東安、華安五里,後三里部分劃入龍岡都市計畫區

  • 山仔頂

山仔頂係因地形而來的地名,紅土壤土質,海拔約200餘公尺。早年屬貧瘠缺水之地,因石門水庫興建完成,得以灌溉之水利,加之1973年平鎮工業區建設於此,山仔頂逐步邁向繁榮。目前包括湧豐、湧安、湧光、莊敬、山峰、福林六里。[4]

交通

國道

省道

市道

  • 市道110甲線:中壢區 - 平鎮區,平鎮區路段:延平路一~二段、終點於環南路與 市道112號相接
  • 市道112號:中壢區 - 平鎮區 - 大溪區,平鎮區路段:環南路一~二段、龍南路
  • 市道113號:中壢區 - 平鎮區 - 龍潭區,平鎮區路段:中原路、 中豐路、中豐路一段、中豐路南勢一~二段、中豐路莊敬段、中豐路山頂段,為中豐公路首段,過去為省道台四線
  • 市道113甲線:中壢區 - 平鎮區 - 龍潭區,平鎮區路段:金陵路一~五段、金龍路、福龍路
  • 市道114號:中壢區 - 平鎮區 - 中壢區 - 八德區,平鎮區路段:民族路、民族路雙連一~二段

區道

  • 區道桃72線:南平路二段、南平路(南勢至平鎮)、南東路(南勢至東勢)、平東路二段、平東路一段、平東路(平鎮至東勢),為平鎮區東西向重要鄉道,此路也是清代乃至日治時期台北新竹之間的重要聯絡道路之一,從官路缺→東勢→南勢→平鎮→埔心。
  • 區道桃73線:中興路平鎮段(楊梅埔心至龍潭)
  • 區道桃78線:育英路、育達路、育達路二段、復旦路二~四段
  • 區道桃75線:金陵路五段~七段、洪圳路

客運

聯營
  • 9001(國光客運、中壢客運、台聯客運):中壢-平鎮區公所-第一製藥廠-新貴里-臺北(市府轉運站)
  • 301(中壢、新竹、桃園客運):桃園-楊梅
  • 301A(中壢、新竹、桃園客運):龜山-楊梅
  • 501(中壢、桃園客運):台灣好行慈湖線(中壢-慈湖)
  • 701(中壢、桃園客運):龍潭-林口長庚
  • 709(指南、統聯客運):平鎮-捷運永寧站
  • 5300及5676(中壢、新竹客運):中壢-宋屋-埔心-楊梅-長安-老湖口-新豐-竹北口-新竹
桃園客運
  • 5098:中壢-大溪(經平鎮區龍南路)
  • 5091:中壢-上巴陵-林班口(經平鎮區龍南路)
  • 5050:中壢-員樹林-石門水庫(經平鎮區龍南路)
  • 5055:中壢-山子頂-石門水庫
  • 115A、B:中壢-平東路
  • 119:中壢-壢新醫院
  • 111:中壢-南勢
  • 503:台灣好行親子樂園線(中壢-六福村)
新竹客運
  • 5616:中壢-山子頂-龍潭
  • 5617:中壢-山子頂-龍潭-關西
  • 5620:中壢-山子頂-龍潭-關西-新埔-竹北-新竹
  • 5623:中壢-宋屋-埔心-楊梅
  • 5624:中壢-宋屋-埔心-楊梅-湖口
  • 5634:中壢-山子頂-龍潭-關西-九讚頭-竹東
  • 5644:中壢-山子頂-通校-工業新城(祥安國小)
  • 5645:中壢-獅子林-東勢-平東橋-金雞湖-金台橋-黃泥塘
  • 5645:中壢-獅子林-東勢-平東橋-隘寮頂
  • 5647:龍潭-埔心
  • 5648:龍潭-埔心-楊梅
  • 5649:龍潭-埔心-楊梅-新屋
  • 5651:中壢-宋屋-埔心-高榮
  • 5653:中壢-山子頂-龍潭-六福村
  • 5671:中壢-山子頂-龍潭-黃泥塘-804桃園國軍總醫院
  • 5672:中壢-獅子林-東勢-平東橋-金台橋-金雞湖-黃泥塘-804桃園國軍總醫院
  • 5674:中壢-獅子林-東勢-平東橋-金雞湖
  • 5675:楊梅-埔心-宋屋-中壢-桃園-龜山-新莊
平鎮區免費市民公車
  • 桃園客運
    • 東勢線
    • 山子頂線
    • 平南線
    • 高連線

自行車租賃系統

  • 桃園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至2018年5月,在平鎮區設有17站:
    • 新勢公園
    • 桃園市立圖書館平鎮分館
    • 復興廣德街口
    • 宋屋公園
    • 新寶公園
    • 廣仁公園
    • 平鎮區婦幼館
    • 新榮公園
    • 東安國中
    • 莊敬里民集會所
    • 平鎮和平公園
    • 獅子林社區活動中心
    • 民俗文化公園
    • 上海南京路口
    • 廣南停車場
    • 中豐坤慶路口
    • 忠愛公園

鐵路、捷運

台灣鐵路管理局
桃園捷運

文化遊憩

平鎮區除了有健全的經濟外,還擁有許多舒適建設。

建設及硬體

  • 平鎮社教文化中心:廣成街10號
  • 平鎮長青文康中心:開封街88號
  • 平鎮婦幼活動中心:環南路三段88號
  • 桃園市南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延平路一段168號
  • 平鎮國民運動中心:中庸路18號
  • 平鎮區立南勢納骨塔:中庸路51號

公園及綠地

目前平鎮區擁有大小公園約30處,包括包括新勢公園、廣仁公園、義民公園、宋屋公園、廣達公園、文化公園、義興公園、新榮公園、兒三公園、德育公園、振平公園、新富公園、新寶公園、天津環保公園、漢口環保公園、長沙公園、北富公園、莊敬公園、河濱公園、民俗文化公園、北勢公園、和平公園、復興親子公園、新天母公園、山仔頂公園、建安宮公園、兒十一公園、貿易公園、貿七公園、雲南文化公園、金星親子廣場(規劃有平鎮國民運動中心、平鎮市立第三圖書館等,建成有金星里守望相助隊隊本部)、日星公園、停一公園、市廿公園、兒廿六公園、兒一公園、社子陂塘生態公園等及少部份規劃中綠地等,提供市民休閒遊憩的空間。

停車設施

平鎮區人口眾多,現與桃園區中壢區八德區名列桃園市前四大產業重鎮,停車設施已非常不足,目前規劃及建設有以下公有(私有不納入統計)停車設施:

  • 公有廣北停車場:平鎮區民族路245號,提供119輛小型車停車空間。
  • 公有廣南停車場:平鎮區環南路與延平路口,提供72輛小型車停車空間。
  • 公有平鎮停車場:平鎮區新富段181、182地號,提供78輛小型車停車空間。
  • 公有立體停車場(非正式名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平鎮分局旁,目前規劃建設中,初步規畫因應重劃區內大量停車需求,建設形式為立體停車場形式。

經濟

平鎮區近年來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桃園市第三大行政區。[註 1]

日治時代

  • 大正五年十月(1916年):成立於安平鎮庄的『有限責任安平鎮信用組合』。
  • 昭和十年(1935年):改稱為『保證責任安平鎮信用購買販賣組合』。
  • 昭和十八年十二月(1943年):再與同樣屬於平鎮庄的『宋屋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合併,改組為『平鎮庄農業會』,此即為本會之雛形。

民國時期

  • 民國三十五年十月(1946年):改組為『平鎮鄉農會』與『平鎮鄉合作社』兩並行單位並行。
  •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1949年):為強化農會功能,再度改組合併並於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立案登記為『新竹縣平鎮鄉農會』。
  • 民國四十年三月八日(1951年):因行政區調整,名稱變更為『桃園縣平鎮鄉農會』。
  • 民國八十一年三月一日(1992年):隨著平鎮鄉升格為平鎮市,名稱變更為『桃園縣平鎮市農會』。
  • 民國一0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2014年):再次隨著平鎮市鄉升格為平鎮區,名稱同步變更為現在的『桃園市平鎮區農會』。

百貨及賣場

  • 特力屋(平鎮店)
  • 家樂福(平鎮店)
  • 大潤發(平鎮店,含物流中心)
  • 全聯福利中心
    • 平鎮南豐店
    • 平鎮中豐店(含美妝)
    • 平鎮和平店(含生鮮、美妝)
    • 平鎮環南店
    • 平鎮育達店
    • 平鎮上海店
    • 平鎮延平店
    • 平鎮貿五店
    • 平鎮祥安店
    • 平鎮龍南店
  • 自由聯盟生鮮超市
  • 思夢樂(平鎮店)
  • 立特佳
  • 寶雅生活館(桃園平鎮店)

連鎖產業

金融產業

金融產業的進駐,代表了地方的商業密集性與經濟發展的指標,由於鄰近縣市及郵局之數量便利性,在平鎮區目前皆為規模較大之銀行,目前進駐平鎮區的金融產業包括:

國營:

  • 中華郵政
    • 平鎮廣明郵局:桃園市平鎮區廣明路71、73號1樓
    • 平鎮郵局:桃園市平鎮區延平路2段221號
    • 平鎮山仔頂郵局:桃園市平鎮區中豐路山頂段296號
    • 平鎮北勢郵局:桃園市平鎮區金陵路2段59號
    • 平鎮金陵郵局:桃園市平鎮區金陵路3段235-1、235-2號
    • 平鎮高雙郵局:桃園市平鎮區高雙路181號
    • 平鎮南勢郵局:桃園市平鎮區興安路
  • 臺灣銀行
    • 平鎮分行:桃園市平鎮區環南路二段11號
  • 臺灣土地銀行
    • 平鎮分行:桃園市平鎮區中豐路山頂段3號1樓

民營及外資:

以上已設立之金融機構,其中2家郵局及10家銀行分行地點緊鄰中壢區,若將民間設置之ATM設施排除,依照人口,平均一個金融機構為一萬一千六百八十六人使用。

教育

圖書館

兵科訓練學校

大專院校

高級中等學校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工業

平鎮區之建商由於多有「往高處蓋」的共識,因此南勢重劃區等等重劃區皆仍有綠地,部分綠地被歸劃為工業區,也使平鎮成為「小而精」的「五臟俱全」城市,以下為平鎮區境內之工業區:

名稱所在地區相關資訊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龍潭園區平鎮區、龍潭區第一期廠商已進駐,第二期開發中。
平鎮工業區平鎮區經濟部工業局平鎮工業區服務中心。

醫療體系

名稱 醫療劃分 地址 電話
聯新國際醫院 區域醫院 桃園市平鎮區廣泰路77號 (03)494-1234
宋俊宏婦幼醫院 地區醫院 桃園市平鎮區民族路199號 (03)402-0999
秉坤婦幼醫院 地區醫院 桃園市平鎮區延平路二段129號 (03)402-5866
陽明醫院 地區醫院 桃園市平鎮區延平路二段56號 (03)492-9929
新永和醫院 地區醫院 桃園市平鎮區延平路一段81號 (03)422-0606

旅遊

平鎮的義民廟正門,建築充滿客家風格
位於平鎮區復旦路二段旁的義民廟部分建築外觀
  • 平鎮褒忠祠(義民廟):道教廟宇,主祀義民爺,褒忠祠俗稱義民廟,平鎮義民廟位於義民里係於乾隆56年(1791年)由宋屋之宋廷龍於平鎮創建,當時稱「義民亭」,由新埔枋寮義民廟恭迎義民爺奉祀,其祭祀轄域包括中壢、平鎮、楊梅等地原十三大庄之民眾。1857年,總理宋寶雲募捐增建前堂及兩廊,勒碑為記,更名為褒忠祠並由宋氏家族負責管理。今日廟貌,則是於1949年由中壢、平鎮、楊梅十三大庄信眾募捐重建。到民國六十年正殿、前殿重修及增建左右兩側二樓廂房褒忠祠方成為面寬五間,兩進加兩護龍的大廟。該廟宇每年農曆七月二十日舉行祭典。
  • 八角塘:八角塘並非只有蓄水及釣魚功用,平靜表面下隱藏個可歌可泣的故事。據說甲午戰爭時,清廷戰敗將台灣割讓給日本,1895年6月,安平鎮的胡嘉猷不願屈服,將槍械彈藥運送聚集在安平鎮虎頭岡山下東南邊民宅,率領義軍繼續抗日。後來與日軍發生嚴重死傷衝突,這戰役在台灣史上稱為「安平鎮之役」,日軍曾為此役死亡者於當地建立「忠魂碑」,但當年戰場遺址早已夷為平地,當年壕溝則擴大為大埤塘,即是現今的八角塘。
  • 伯公潭:伯公潭位於南勢溪,也就是大康缺溪老街溪匯流處,早年先民感念作物豐收,傳出是因為土地公顯靈庇祐所致,因此在弧形水道邊,相距不到百公尺就佇立三座土地公廟,但互不相通。這三座分別是興建於乾隆初年的廣仁宮、民國戊午年的圓墩伯公,以及福潭宮,特殊的是,穿越南勢溪的伯公潭橋,是平鎮僅保留完整的紅磚拱橋,仍無怨無悔的提供人車通行。
  • 鷺鷥園
  • 胡老錦古戰場(安平鎮之役)
  • 葉奕明公祠
  • 賦梅第
  • 義學田
  • 自行車道
    • 鐵馬迎風自行車道:約53.4公里,包含了石門大圳鎮興段自行車景觀步道以及山子頂水利大圳步道。
    • 平鎮石門大圳自行車景觀步道:全長約1.6公里,位於高雙里。
  • 客12大節慶
    • 九月平鎮客家踩街嘉年華會
    • 平鎮客家踩街 嘉年華會
  • 「神巡平鎮」:各大寺廟聯合遶境打破「角頭」寺廟藩籬,聯合各大寺廟又請出主祀神明參與遶境,堪稱全台僅有,為全台319鄉鎮首創。創意踩街活動,邀請各社區民間團體以車隊遊街及團體步行方式踩街,參與隊伍均以客家文化為主的表演設計,令現場民眾為之瘋狂,也引起熱烈迴響。
  • 忠貞市場(橫跨平鎮區及中壢區)
  • 雲南文化公園

宗教信仰

道教
佛教
一貫道
  • 天罡佛堂:供奉明明上帝
  • 永仁佛堂:供奉彌勒佛
天主教
  • 貿易七村天主堂(龍岡聖母無玷之心天主堂)
  • 聖瑪利天主堂
基督新教

運動體育

  • 桃園市立平鎮棒球場:平鎮區德育路240號
  • 桃園市南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平鎮區延平路一段168號
  • 平鎮區立游泳池:平鎮區高雙路86號
  • 桃園市立平鎮射箭場:平鎮區德育路238號
  • 平鎮國民運動中心:平鎮區中庸路18號
  • 陸軍第六軍團龍岡大操場(橫跨平鎮區及中壢區)

參考資料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桃園/平鎮
  1. 吳家勳 (编). . 桃園縣平鎮市公所. 2014 [2021-01-19]. ISBN 9789860413977.
  2. . 桃園市政府民政局. [202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8).
  3. . 內政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5-11].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4. 內容取自平鎮區戶政事務所─懷舊細說平鎮
  5. . 內政部臺灣行政區域圖.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3月24日).

註釋

  1. 僅次於桃園區中壢區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