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鍾
楊景鍾(音譯;韓語:,1920年3月3日 – 1992年4月7日),朝鮮裔軍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曾經服役於大日本帝國陸軍、蘇聯紅軍以及德意志國防軍。然而,其事蹟是否真實還存在著一些爭議。[1][2][3][4]
楊景鍾 | |
---|---|
![]() | |
出生 | 1920年3月3日![]() |
逝世 | 1992年4月7日 (72歲)![]() |
效命 | ![]() ![]() ![]() |
服役年份 | 大日本帝國陸軍: 1938–1939 蘇聯紅軍: 1942–1943 德意志國防軍: 1943–1944 |
参与战争 | 諾門罕戰役 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 諾曼第登陸 |
楊景鍾 | |
諺文 | |
---|---|
文观部式 | |
马-赖式 |
生平
1920年3月3日生於日治時期的朝鮮。1938年,18歲的楊景鍾應召入伍大日本帝國陸軍,編入在滿洲國的日本關東軍。諾門罕戰役時,蘇聯紅軍將之俘虜,送往古拉格進行勞改。由於蘇聯與納粹德國爆發戰爭而急需動員投入戰事,在人力短缺下,1942年,他與其他幾千名古拉格的囚犯被迫加入蘇聯紅軍,並投入東部戰線的戰場。[1][3]
1943年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時,他在烏克蘭遭德意志國防軍所俘虜,而後被迫加入德意志國防軍,送往當時由德意志國防軍所佔領的法國占領區,編入了當時主要由蘇聯戰俘組成的東方營。東方營的營區位於諾曼第地區的科唐坦半島,靠近猶他海灘。1944年6月諾曼第登陸,聯軍占領法國北方後,楊景鍾為美軍空降部隊所俘虏。美軍起初以為他是身穿德軍制服的日本人,並將他送往英國的戰俘營。當時美軍第101空降師隸屬的506空降步兵團中尉羅伯特·鮑勃·布魯爾報導了他的部隊在猶他海灘登陸後,俘虜到四個身穿德軍制服的亞洲人,一開始沒有人能夠跟他們溝通。隨後楊景鍾遣送至英國的戰俘營。二戰結束後,他獲釋並定居美國伊利諾州,直到1992年過世。[1][2][3]
參見
註釋
- Antony Beevor, 2 June 2012, The soldier forced to fight for three sides in WW2... the ultimate tale of a man who became a reluctant veteran of the Japanese, German and Soviet arm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Daily Mail
- 26 June 2012, What's New About WW2 Archived 2013-01-07 at WebCite, Huffington Post
- Ambrose, Stephen (1994). D-Day June 6, 1944: The Climactic Battle of WWII. Simon & Schuster. ISBN 978-0671673345
- Antony Beevor, (2012). The Second World War (book). Weidenfeld and Nicholson. ISBN 0297860704
參考文獻
- Kedward, Harry Roderick. . Clarendon Press. 1993. ISBN 978-0191591785.
- Lieb, Peter. [Conventional or NS-ideological war. Warfare and anti-partisan fighting in France 1943/44]. R. Oldenbourg Verlag. 2007. ISBN 978-3486579925 (德语).
- Thomas, Nigel. . Osprey Publishing. 2000. ISBN 978-185532797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