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英語:),又譯平民主義大眾主義人民主義公民主義,意指平民論者所擁護的政治經濟理念,是社會科學語彙中最沒有精確定義的名詞之一,也可以被當成是一種政治哲學或是政治語言。學術界有關民粹主義的討論甚多,但是把它當成一個獨立學術概念來處理的卻很少,主要原因是民粹主義呈現的樣貌過於豐富、難以捉摸。[1]

国际占领运动以“ 99%”(人民)反对“ 1%”(精英)的言论,成为民粹主义社会运动的一个例子。
根据诺兰图(Nolan Chart)的定义,民粹主义(和极权主义)位于左下方。
1896年的动画片中,坚定支持民粹主义的威廉·詹宁斯·布赖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吞噬了美国民主党的象征。

民粹主義通常是菁英主义的反義詞。在古希臘城邦發明民主制度之後,对于應由菁英貴族还是一般大眾來掌握政治,出現了爭論。支持民粹主義者則訴求直接民主基层民主,認為政治菁英(當下或未來)只追求自身利益,腐化且不可相信,希望由人民直接決定政治事務。[2][3]

源流和歷史

民粹主義的字根源自拉丁語,是人民或群眾的意思,通常被用來與菁英主義貴族制共治主義金權政治相對。在古羅馬,拉丁語意指擁有公民權羅馬公民。在羅馬共和時期,有一群被稱為平民派拉丁語)的政治人物,包括提比略·格拉古等人,他們推動以羅馬公民舉行的公民大會,來替代由元老院,進行決策。與他們對抗的貴人派,則支持元老院統治的政治人物,強調菁英貴族才擁有統治的能力與智識。貴人派認為,人民缺少知識與統治能力,易受煽動,將權力交給人民,將會帶來暴民政治

英國

在英國光榮革命後,民主制度逐漸推行。英國傳統的統治菁英與貴族認為將權力交給人民是極為危險的。 在柴契爾夫人執政的1980年代,許多英國獨立黨的新選民居住於小型的城鎮中,而這些城鎮曾經是製造業礦業的中心,現在卻成了工業鬼城。相比之下雖然倫敦成為了金融和法律服務中心,這些老舊工業區的情況卻持續惡化著。在之後來到了2004年,移民人數的增加助長了英國與東歐國家對於反歐盟的情緒持續升高。雖然倫敦人與許多科技業發達的地區對於移民是抱持開放的態度,可是有更多的勞工階級將這些移民視為威脅其生活水準的存在,以上的情況都在不斷的使民粹主義擴張與增生。

2016年英國去留歐盟公投最終決定英國脫離歐盟的事件,亦被認為是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結果。

法国

法國古斯塔夫·勒庞寫作《烏合之眾》,認為在從眾效應之下,一般人民會喪失思考能力。

在經濟繁榮的年代法國對於移民的態度是開放的,可是到了1970年代後情況出現了一點的不同,這些移民在一開始被假定最後會回到家的一群人,出人意料的情況是這些移民不僅沒有回去還不斷的利用法規將自己家屬連帶的一起遷入了歐洲境內。這些移民較高的生育率也對於歐洲人口的組成比例出現了一定的影響。 在1980年代,大量的政治難民湧入了歐洲境內,而這群移民不是沒有工作就是做一些身分地位卑微的工作。他們群居在一些大城市的郊區或是貧民窟中,而以上的這些人開始讓大部分的歐洲與法國人心中產生恐懼與厭惡。

俄國

在19世紀,俄國首度出現了民粹主義這個詞即民粹派,特征是抬举民众、蔑视菁英。不過統治貴族以這個詞來稱呼包括自由派人士、民主派人士、社會主義人士與無政府主義等。在這個脈絡下,這是一個有貶義的稱呼,這些人士通常都會否認這個稱呼。

民主制度逐步確立之後,舊有的貴族消失,新的統治菁英經由代議民主官僚制度,控制了政府。民粹主義這個詞的意義又開始轉變。統治菁英以這個詞,來稱呼那些訴求直接民主草根民主的人士。統治菁英認為,人民缺少做出決定的知識,易受感情影響,主張應該交給有能力做出決策的專家來決定政策。人民擁有的權力是選舉權,在決定出政治領袖之後,就不適宜再直接做出政治決定。

美洲

美國,則是在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早期,即進步主義時期,出現了許多民粹親農工政黨,像是人民黨美鈔黨(United States Greenback Party)、亨利·佐治土地單一稅(Single Tax)運動、進步黨(United States Progressive Party)、農工黨(Farmer-Labor Party)、休伊·皮爾斯·朗的“分享财富運動”、美利坚聯盟黨(United States Union Party),這些政黨反對托拉斯共和黨的親大企業政策。一些早期的美國民粹主義主張,包括保障農民利益、主張自由使用銀礦來鑄造貨幣、以及提倡政府管制壟斷現象等等[4],反對美國插手拉丁美洲國家的政治和經濟事務,但內容極為分歧且不一致,惟這些主張後來被民主黨加入及吸收。

民粹主義不代表一定要採取激烈與暴力的手段,溫和的手段包括諸如演講、靜坐、絕食,而且近代採取溫和手段抗議的成功率也較高。[5][6][7]

2020年美国总统川普和墨西哥总统奥夫拉多尔会面,二人均被认为属于民粹主义政治家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不少主張被認為是訴諸民粹主義,包括提出驅逐境內逾1100萬非法移民(主要來自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在美墨邊境修建圍牆、川普旅行禁令禁止境外穆斯林進入等主張(特朗普总統2017年1月27日颁布行政命令,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六个穆斯林国家的公民入境,獲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合憲),以爭取底層白人選民的支持。[8][9][10]

亚洲

亚洲选民却越来越相信文化民粹主义政治家,而印度的莫迪、印度尼西亚的佐科和菲律宾的杜特爾特都是这方面的证明,他们在亚洲大行其道。

杜特尔特通过将罪犯塑造为人民公敌来维持自身的声望,由于必须消灭敌人,在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间,有近5000名涉嫌吸毒者和毒贩遭执法部门法外处决,以加强法治。尽管莫迪政府未能兑现对选民的承诺,但他的印度教民族主义使他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在2020年春天的选举中,得以增加在国会中的多数席位。

韩国总统文在寅于2017年当选,他的支持者就是那些厌恶政界及商界精英勾结、未能满足其需求的选民。他的政府推行民粹主义的经济政策,包括大幅提高最低工资及社会福利支出。

最近的一项亚洲民主动态调查(Asian Barometer Survey)显示,香港和台湾的民众,与韩国民众一样,都怀有极高的反貪腐情绪,而且对经济不平等非常不满。因此,民粹主义蓬勃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11]

参考文献

  1. Munro, André.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3-03-15 [2017-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3).
  2. O'Halloran, Marie. . The Irish Times.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2) (英语).
  3. Cas Mudde, "The populist zeitgeist."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 39.4 (2004): 542–63 at p. 560.
  4.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民粹主義 存檔,存档日期2011-11-30. 於2011年4月11日查閱
  5. William J. Dobson. . 2013-03-12 [2014-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6) (美国英语).
  6. Erica Chenoweth. . 2013-11-04 [2014-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5) (美国英语).
  7. gainx. . 2014-03-22 [2014-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9) (中文(台灣)‎).
  8. Litvan, Laura. . Bloomberg. 2016-05-17 [2016-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1).
  9. Brodwin, David. . U.S. News & World Report. 2016-03-14 [2016-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0).
  10. Fontaine, Richard; Kaplan, Robert D. . Foreign Affairs. 2016-05-23 [2016-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4).
  11. . 《联合早报》. 2019年8月7日.

外部連結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