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發藻

沈發藻1904年10月8日-1973年2月4日),思魯,生於江西省大庾縣(今大余),是早年隨孫中山的江西起義志士賴天球外甥。自幼受其舅舅賴天球的薰陶,既有立志報國的遠大志向,1921年在舅舅鼓勵下毅然投考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開始從軍報國的革命軍人生涯。歷經東征與北伐日本侵華戰爭時是國民革命軍的主力戰將,前後參與淞滬會戰上海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豫中會戰及長衡會戰,為誓死忠貞黨國的一代抗日名將。 出版有 《沈發藻先生事略》 《沈發藻將軍紀念集》《民國人物小傳:沈發藻〈傳記文學〉第35卷第5期》

沈發藻
性别
出生1904年10月8日
江西省大庾縣
逝世1973年2月4日
臺灣臺北
国籍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工兵科
陸軍大學正科班第九期
中央軍官訓練團將校班第二期
臺灣國防大學聯戰系
國防研究院畢業
职业軍事家 政治家
活跃时期20世紀
政党國民黨

學歷

江西省省立第四中學、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工兵科、陸軍大學正科班第九期、中央軍官訓練團將校班第二期、臺灣國防大學聯戰系、國防研究院畢業。

事蹟經歷

東征北閥

1925年9月 軍校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排長連長。 1928年11月 考進陸軍大學第9期。

國民政府

1930年12月 任國民政府警衛師第1旅3團,任中校營長。 1931年6月 (警衛師擴編為警衛軍 ) 升任警衛軍第1師2旅4團上校團長。 1932年1月( 警衛軍第1師2旅4團改稱第87師261旅522團 ),任上校團長。 1933年1月調第87師獨立旅補充團,任上校團長。 1933年8月( 補充團改稱第36師108旅215團 ),任上校團長。 1934年2月升第71軍87師259旅,少將旅長(旅轄兩團)兼福建閩南保安分處處長。

抗日戰爭

任第八十七師副師長、師長、第二軍副軍長。 1935年5月11日敘任陸軍工兵上校。 1936年10月5日授陸軍少將。 1937年9月12日升任第71軍87師少將副師長。 1937年11月升任第71軍87師少將師長。 1939年5月26日升第2軍中將副軍長。 1939年11月中央軍校第八分校中將副主任(同分校副校長)。 1940年5月升中央軍校成都校本部教育處(轄六科)中將處長。 1941年3月任中央軍校第三分校中將主任(同分校校長)。 1942年7月兼任軍官班中將主任。 1944年2月任暫編第二軍中將軍長(轄預備第6師、暫編第7師、暫編第8師)。 參與過 一二八淞滬會戰、上海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豫中會戰及長衡會戰

國共內戰

1945年12月任中央訓練團幹部總隊中將總隊長。 1946年6月1日任陸軍總司令部第5署(編制訓練署,轄四處)中將署長。 1948年1月任陸軍裝甲兵編練總處中將處長。 1948年7月5日任國防部第5廳(部隊動員復員廳,轄兩處)中將廳長。 1948年9月22日授陸軍中將,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2月1日任湘粵贛邊區總指揮兼第3編練司令部(轄第23、70軍)司令官。 1949年4月所部改編為第13兵團(轄第23軍、第70軍),任司令官。 1949年5月第13兵團改稱第4兵團(轄第23軍、第70軍),仍任司令官。

轉進臺灣

1949年10月率所屬第二十三軍、第七十軍轉進臺灣。 1950年1月任臺灣防衛總司令部副總司令。 1953年7月升臺灣陸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 1959年退役,受聘〔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續任國大代表。 1967年出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 1973年2月4日逝世於臺灣臺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