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大學

陸軍大學是1913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的最高军事学府。后沿革为国防大学的一部分。

历史

1906年5月在保定创设陆军行营军官学堂,隶属于北洋军学督办,段祺瑞兼任该学堂督办,张鸿逵为监督。所有教育计划和课程安排完全操在当时所聘请的日籍总教官之手。第一期学员,由近畿6个镇及军事机关的优秀官员选送入学,1906年5月8日开学,学员分为速成、深造两班。1909年春先后毕业,合称为第一期。1909年9月,速成班第二期修业二年期满的学员毕业,学员来自近畿6个镇及湖北、江苏两省,是为第二期。第三期学员由当时已经编练新军的各省考选保送,1909年11月入学。1909年清廷罢免了袁世凯职务,近畿6个镇及陆军行营军官学堂均由陆军部大臣荫昌直接管辖。后清廷成立军咨府,以载涛为军咨府大臣(其职权相当于后来的参谋总长),1910年7月撤去北洋军学督办衙门,调任段祺瑞为江北提督,原任监督张鸿逵升任总办负责校务,陆军行营军官学堂改隶军咨府;北洋陆军速成学堂及军需学堂、军医学堂则改隶于陆军部。该学堂改隶后,由军咨府命令改名为陆军预备大学堂

1912年4月学校奉令迁到北京西直门大街崇元观,改隶参谋本部。原任总办张鸿逵外调,总办改为校长,派胡龙骧充任。召集第三期学员复学,1913年11月毕业。

1913年10月“陆军预备大学堂”改称“陆军大学校”,简称“陆大”。1914年,为了收回教育权,决定废除外籍总教官负责制,改由本国人充任教育长主持教务,首任教育长为江寿祺。具体办法是,所有日籍教官,凡是合同期满者不再续聘,逐渐选用本国有相当军事学识的人接充兵学教官;少数合同未满者,亦只与本国教官研究教学有关事项,不再直接讲课,至其合同期满为止。按学习内容需要,规定学制,从此各期均为三年毕业。自1914年至1922年间,学校负责人虽然有所调动,尚能顺利地续办,毕业了第四、五、六期。

1922年冬第六期学员毕业后,因连年内战,财政支绌,校务停顿年余。1924年8月才继续考收第七期学员入学,至1927年8月毕业。校长由直系的师景云易为奉系的韩麟春。韩为办好陆大,“筹集经费,整理校务,不遗余力”,使学习顺利进行。1928年夏,受二次北伐影响,学校停顿数月,第八期学员暂时停课。南京国民政府派刘光到校接收,筹备续办。1928年9月,第八期复课,改由蒋介石兼任校长,派黄慕松为代校长,周斌为教育长。为迅速地招收和培养黄埔出身的学员,不待第八期学员毕业即提前考收第九期学员,于1929年12月入学。又因北伐结束,部队整编编余的高、中级军官申请学习者甚多,临时增设特别班,主要招收军队中校以上、中将以下,年龄在45岁以内的军官,学制为两年,是为特别班第一期,与第九期学员同时入学。学校原有的班次也改称为正则班。因学校班次增多,校舍不敷应用,第九期学员改在北平祖家街前陆军测量学校授课,特别班另在新街口前航空署旧址授课。为解决师资不足问题,特派其当时新聘到的德籍顾问古稀、王恩翰等人来校任教,后又特派时任总参谋长的杨杰到校数月,专为讲授《大军统帅》一课。

1931年第八期、第九期和特别班学员先后毕业离校后,1932年1月学校迁到南京薛家巷前编遣委员会旧址。

  • 杨杰接任校长
  • 王泽民任教育长
  • 教务处处长邹燮斌/宗明
  • 编译处处长史久光(调要塞炮兵学校校长)/宗明兼任
  • 副官处处长董乐山/赵复汉
  • 骑术处处长胡靖华
  • 军医处处长史国藩/史国英代理
  • 军需处处长吴廷纪
  • 兵学研究院主任由杨杰兼任/张亮清兼任。1932年邀请以前各期毕业学员中对于军事学术较有研究者约10人到校为预备教官,组织“兵学研究会”,杨杰校长主持研究。1932年8月再选招第二期,正式改称为兵学研究院,入院研究者称为研究员,研究期限为1年。
  • 特别党部书记长刘冠世

1948年底,学校开始向广州黄埔岛搬迁。1949年3月,校本部及第二十二、二十三期全部到达黄埔。1949年4月,在黄埔复课,至6、7月间徐培根率第二十二、二十三期及校本部教职员兵再向台湾新竹县迁移。徐培根去台前,约在4月下旬派教务处长杭鸿志返回重庆山洞,代他负责照管特八期事宜。1949年12月初重庆解放时,杭鸿志率特八期及学校在渝的部分教职员宣布投诚。

陆大办学47年,共毕业正则班二十三期,共2438人。其中,在北京毕业第一至第九期,共871人;迁宁到抗战结束,毕业了十期至十九期,共十期1069人;抗战后到该校停办,四期共500人。特别班,共八期1018人。将官班甲乙两级,共毕业657人。[1]1928年至1949年正则班从第九期至二十二期共招生十四期(第二十三期迁到台湾才毕业)。

1950年于台湾新竹成立“陆军参谋学校委员会”,准备复校事宜。[2]

各期招生教育

各期
班名招考时间入学时间毕业时间入学人数毕业人数教育地注释
第一期1906年5月8日1909年春保定由近畿6个镇及军事机关的优秀官员选送入学,分为速成、深造两班。
第二期1909年9月保定学员来自近畿6个镇及湖北、江苏两省,作为速成班第二期修业二年期。
第三期1909年11月1913年11月102人保定、北京已经编练新军的各省考选保送。1912年10月至1912年4月停课。
第四期示例1913年12月1916年12月示例毕业学员为122人,副课学员3人,旁听学员8人示例示例
第五期示例1917年1月1919年冬毕业84人,肆业3人示例找考时恰逢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在部队服役期满二年之时,符合入学资格,该期保定生占了90%,文化和军事水平都高于以往各期。
第六期1919年12月1922年冬示例毕业98人,肆业4人,旁听6人示例学生来源同第五期,唯因财政奇绌,学校经费入不敷出,影响了教育,勉强维持到毕业
第七期1924年8月1927年8月示例毕业74人,肄业12人示例示例
第八期1927年8月1930年11月示例毕业89人示例学员以奉系军官为主,招收的多为东北讲武堂毕业学生。因而学员中东北籍军人占多数,保定军校毕业生和其他各省军校毕业生仅占很小部分。1928年夏至1928年9月受二次北伐影响停课
正则班第九期1929年12月示例示例示例示例示例示例
第十期1932年4月1935年示例示例南京示例
第十一期1932年12月1935年12月示例示例南京示例
第十二期1933年11月1936年12月示例示例示例示例
第十三期示例1935年1937年12月示例示例示例示例
第十四期示例1935年12月1938年7月示例示例示例示例
第十五期示例1936年12月1939年3月示例示例南京、长沙、遵义示例
第十六期示例1938年8月1940年夏秋示例示例长沙、遵义示例
第十七期示例1939年秋1942年6月重庆
第十八期1941年3月1943年年底
第十九期1942年秋1945年1月
第二十期1944年春1946年秋
第二十一期1945年秋1948年夏重庆、南京
第二十二期1946年南京、广州黄埔、台湾新竹县
第二十三期1947年南京、广州黄埔、台湾新竹县
特别班第一期1929年12月
特别班第二期1934年9月1937年8月
特别班第三期1936年12月1936年12月1938年12月南京、长沙、遵义
特别班第四期1936年12月1938年2月1940年夏秋长沙、遵义
特别班第五期1940年7月1940年7月1942年6月
特别班第六期1940年7月1941年12月1943年年底
特别班第七期1943年10月1943年10月1946年3月
特别班第八期1947年10月重庆
将官班乙级第一期1939年遵义学制一年
将官班乙级第二期1946年12月1947年夏遵义学制一年
将官班乙级第三期1947年遵义学制一年
将官班乙级第四期1947年1947年夏遵义学制一年
甲级将官班第一期1944年11月1945年1月学制3个月
甲级将官班第二期1945年4月1945年6月学制3个月
甲级将官班第三期1945年9月1945年11月学制3个月

毕业生

正则班第四期

徐永昌林蔚熊斌葛敬恩、姚琮、周亚卫、贺国光、王文宣、项雄霄、黄旭初郭松龄、刘骥、刘汝贤、彭振国、段云峰、王翰鸣、王普、许琨、黄胪初、霍原壁、萧叔萱

正则班第五期

魏益三门炳岳、奉军军长刘伟、直系军长徐寿椿、程泽润、晏勋甫、晏道刚、欧阳任、佘念慈、方策、万耀煌、王泽民、龚浩、荣臻

正则班第六期

秦德纯徐培根、吴尚、杨效欧、安锡嘏、韩全朴、张会诏、程汝怀、邹文华、施伯衡、张樾亭殷祖绳、王恺如、谢珂、鲍文樾郑大章

正则班第七期

孔繁瀛吴化文周嵒张文清、彭启彪、黄永安、赵镇藩、斯立、廉壮秋、刘书香、王纶、王皞南、阮永祺、徐旨乾

正则班第八期

王秉钺甘登俊金奎壁、黄师华、张纯玺、刘德浴、刘震东、宋肯堂、傅立平、周熹文、郗恩绥、尹呈辅曾任参谋本部

将官班甲级第一期

1945年1月毕业。

将官班甲级第二期

1945年6月毕业

  • 王景录
  • 王振声
  • 田裁龙
  • 米文和
  • 成光耀
  • 吴斌
  • 李仙洲
  • 李延年
  • 李正先
  • 李楚瀛
  • 汪志鹏
  • 李中毅
  • 汪鸿藻
  • 汪政
  • 佟毅
  • 沈凤威
  • 何文鼎
  • 宋瑞珂
  • 武庭鳞
  • 周士冕
  • 周天健
  • [[宣铁吾
  • 胡伯翰
  • 侯镜如
  • 孙蔚如
  • 郭希鹏
  • 高桂滋
  • 夏声
  • 陈鼎勋
  • 陈万仞
  • 徐梁
  • 徐鸿涛
  • 陶镕
  • 马步青
  • 马策
  • 马励武
  • 马呈祥
  • 张砺生
  • 张炎元
  • 张灵甫
  • 许绍宋
  • 黄雍
  • 曾以鼎
  • 华振麟
  • 傅正模
  • 路可贞
  • 劳冠英
  • 廖震
  • 蔡洪范
  • 黎铁汉
  • 刘尚志
  • 刘汝珍
  • 刘希程
  • 霍揆彰
  • 董其武
  • 萧作霖
  • 魏大铭
  • 韩锡候
  • 饶少伟

将官班甲级第三期

1945年11月毕业

  • 王录丰
  • 王凌云
  • 田镇南
  • 杜心如
  • 余锦源
  • 吴天鹤
  • 吴剑秋
  • 吴健人
  • 金家藩
  • 易谦
  • 姜吟冰
  • 陶柳
  • 马叔明
  • 马惇靖
  • 陈绍平
  • 徐志道
  • 李天霞
  • 凌承绪
  • 唐保黄
  • 曹建修
  • 张义纯
  • 张测民
  • 焦其法
  • 冯圣法
  • 贾伯涛
  • 邓鄂
  • 杨正治
  • 杨良
  • 杨汉域
  • 杨勃
  • 鲁义敬
  • 郑冰如
  • 郑炳庚
  • 郑拔群
  • 赵一肩
  • 赵锡田
  • 董宋珩
  • 萧之楚
  • 鲁樾
  • 韩汉英
  • 罗广文
  • 龚愚
  • 黄涛
  • 方靖

参考文献

  1. 万耀煌:“主持陆军大学时期的回忆”,《湖北文献》,总第45期,1977-10-10
  2. 梁明泉:“国民党陆军大学散忆”,《纵横》,2002年第10期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