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多液

波尔多液法語:)是硫酸铜(CuSO4)和熟石灰(Ca(OH)2)按不同比例配制成的蓝色胶状悬浊液,用作杀真菌剂。波尔多液自19世纪末期于法国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庄首先使用,故此得名,后来广泛用于苹果柑橘香蕉的防护。波尔多液开创了将无机化学品用于防止植物病害的先河,之后价廉易得的各种无机杀菌剂不断出现。

喷有波尔多液的葡萄

历史

19世纪时,欧洲不少的传统酿酒葡萄产区都发生了病害流行,这一流行源于欧洲原产葡萄缺乏对美洲引进葡萄上携带害虫的抵抗力,比如因根瘤蚜所引起的法国葡萄大疫,此外也包括真菌或卵菌纲(当时认为也属于真菌)所引起的病害。

波尔多大学植物学教授比埃尔-玛丽-米拉戴特详细研究了当地葡萄田的患病情况,注意到靠近道路的葡萄没有受到真菌侵袭,经过调查后,他发现是因为靠近道路的葡萄被人喷上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目的是使葡萄变蓝、变苦,防止过路人偷吃。在杜莎城堡酒庄的技术主管恩斯特·大卫协助下,米拉戴特进行了试点。1885年米拉戴特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建议用这种混合物对抗霜菌病。所以在法国,波尔多液也被叫做米拉戴特-大卫处理法。

杀菌机理与应用范围

波尔多液有两方面的作用:

  • 波尔多液中含有大量胶体颗粒,有良好的黏附性能,可以在水果上形成薄膜保护层,防止菌类侵入。
  • 波尔多液会缓慢释放出铜离子,铜离子可以影响真菌孢子里的,阻止孢子发芽。这就是为什么波尔多液需要预先喷洒,一旦孢子已经发芽,波尔多液就无效了。

除了应用于葡萄和多种水果,控制霜菌病白粉菌病和某些菌类波尔多液也广泛用于控制马铃薯疫病、桃叶枯萎苹果黑星病[1]香蕉葉斑病[2]

配制与注意事项

1903年的波尔多液配制说明

波尔多液的原料为無水硫酸铜熟石灰,配制方法里通常会依次说明硫酸铜的质量、氢氧化钙的质量和所用水的体积。一般使用硫酸铜和水的质量比作为波尔多液的浓度,比如1%的波尔多液代表1千克的五水合硫酸铜和100千克的水。由于五水合硫酸铜中所含的铜约为25%,意味着铜的含量是0.25%。

按照化学方程式,五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的质量比为29.6%时,硫酸铜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铜沉淀,但考虑到氢氧化钙储存中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需使用过量的氢氧化钙,使氢氧化钙超过硫酸铜质量的一半。同时还需要考虑施用的对象,比如葡萄对石灰敏感,所用氢氧化钙为硫酸铜的一半;梨和苹果对铜敏感,所用氢氧化钙为硫酸铜的三倍;柑橘则采用氢氧化钙和硫酸铜等量[3]。现在也有无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钙或者生石灰所配制的失水波尔多粉,使用时加入适当水混合即成。

配制时,应先将五水硫酸铜溶于水生成硫酸铜水溶液,再将生石灰与水生成石灰乳的悬浊液。然后将硫酸铜溶液缓慢加入石灰乳中,这样过量的氢氧根可以起到保护胶体颗粒阻止沉淀的作用,而不要将石灰乳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久置后,氢氧化铜胶体颗粒会凝聚沉淀,影响药效,所以宜现配现用[4]喷洒时需注意,让波尔多液完全覆盖水果。由于氢氧化铜不溶于水,在一般的雨水中它可以很好地附着在水果表面,虽然长期的雨淋还是会将其冲刷掉。通常每年冬天喷洒一次即可。[5]

危害

波尔多液已经被发现对鱼类、生物有害,并且其中的铜会进入土壤和蚯蚓中。[1]

1930年代,香蕉公司如聯合果品公司開始在中美洲的農地大量噴灑波爾多液。噴灑工人暴露在農藥下幾個月後漸漸失去聽覺呑嚥困難,甚至死亡[2]

使用方法[6]

1、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马铃薯晚疫病,西红柿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斑枯病、溃疡病,甜(辣)椒炭疽病、软腐病、疮痂病,茄子绵疫病、褐纹病,豆类锈病,菜豆细菌性疫病、炭疽病,豇豆煤霉病,莴苣霜霉病,姜腐烂病等,可用1∶1∶200倍(硫酸铜∶生石灰∶水,下同)的波尔多液喷雾。

2、防治黄瓜霜霉病、疫病、蔓枯病,葱类霜霉病、葱紫斑病,用1∶0.5∶240-300倍比例喷雾。

3、防治芹菜斑枯病、斑点病,用1∶0.5∶200倍比例喷雾。

4、防治蚕豆赤斑病,用1∶1∶250倍比例喷雾。

5、防治油菜、豌豆霜霉病,用0.5∶1∶100倍比例喷雾。

6、对幼嫩植物或对波尔多液抗性较强的作物,配制时可多加些生石灰或使用较低的浓度,一般以生石灰倍量式为宜(0.5∶1∶100)。

7、有些作物或果树,休眠期抗药性较强,应提高浓度。有的作物易受生石灰伤害,应减少用量,可用1∶0.5∶100的配比。

参考文献

  1. . London: Dorling Kindersley Ltd. 2005: 103.
  2. Dan Koeppel. . 謝佩妏翻譯. 馥林文化. 2009年11月: 142–144頁. ISBN 978-986-6535-37-6.
  3. . [201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25).
  4. .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465.
  5. . [2013-07-13].
  6. . www.chemicalbook.com. [2018-06-17] (中文).

外部链接

  • .
  •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