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獅號潛艇
海獅軍艦(SS-791),原為美國海軍二次大戰期間服役丁鱥級(Tench Class)柴電潛艦之13號艦帶魚號(USS Cutlass SS-478),於1973年移交中華民國海軍,主要作為訓練之用。本艘潛艦與海豹號潛艇(原美國海軍巴劳鱵级單鰭鱈號(USS Tusk-426)皆被中華民國海軍歸入茄比級潛艦之內,為目前全世界服役時間最久之現役潛艦[1]。
海獅軍艦 ![]() ![]() | |
---|---|
![]() 海獅軍艦左側 | |
概觀 | |
艦種 | 柴電潛艇 |
擁有國 | ![]() |
艦級 | 茄比級 |
前型 | SX-404級微型潛艇 |
次型 | 劍龍級潛艦 |
動工 | 1944年7月22日 |
下水 | 1944年11月5日 |
服役 | 1945年3月17日 |
現況 | 1973年4月15日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 |
技术数据 | |
標準排水量 | (水上)1,870噸 (水下)2,420噸 |
全長 | 95公尺(完工時) 93.57公尺(GUPPY工程後) |
全寬 | 8.33公尺(完工時) 7.4公尺(GUPPY工程後) |
吃水 | 5.2公尺(浮航狀態) |
燃料 | 柴油330噸 |
动力 | 4具Fairbanks-Morse 38D8Q式10汽缸柴油對置活塞式引擎 2具艾略特公司製低速直聯型電動馬達 雙軸推進 |
功率 | (水上)5,400匹馬力 (水下)2740匹馬力 |
最高速度 | 完工時 (水上)20.25節 (水下)8.75節 GUPPY工程後 18節(水上極速) 13.5節(水上巡弋極速) 16節(水下極速,潛航最大時限30分鐘) 9節(呼吸管使用時) 3.5節(巡弋狀態) |
乘員 | 完工時 軍官10,士官兵71 GUPPY工程後 9-10名軍官、5位士官、70位士兵 艦長中校編制 中華民國海軍編制 11名軍官、70名士官兵 艦長上校編制 |
射控裝置 | MK-106魚雷射控系統 |
偵搜系统 | GUPPY工程後 BQS-4A(WFA)主動聲納 BQR-2B(JT)被動聲納 DUUG-1B聲納預警器 SS-2雷達 |
武器裝備 | 完工時 10管533公厘魚雷發射管(前六、後四),28枚魚雷 1門127毫米艦炮 1挺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 1挺厄利孔20毫米機砲 GUPPY工程後 10管533公厘魚雷發射管(前六、後四),28枚魚雷 |
電戰系统 | GUPPY工程後 WLR-1G電波預警器 |
裝甲 | 單層外殼 |
其它 | 完工時電瓶數 252組電瓶(前、後電瓶艙各126組) GUPPY工程後 504組電瓶(前電瓶艙184組,控制室68組,後電瓶艙252組) |
服役歷史
1945年-1973年
帶魚號潛艦在1945年交付後,同年4月25日由朴次茅斯出航,7月15日抵達夏威夷珍珠港。7月17日授命開抵中途島,7月21日抵達。在1945年8月9日,她首度執行赴千島群島偵查巡邏的作戰任務;但是8月10日便接到日軍求和電訊,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因此本艦未真正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鬥任務;但是千島群島的巡邏任務並未因此取消,帶魚號在8月16日抵達任務目標區,直到8月24日才返航回中途島,8月27日帶魚號返回中途島,8月31日抵達珍珠港結束任務。自1946年開始,帶魚號潛艦移駐加勒比海地區,並於1947年遠航南美。
1948年3月,帶魚號潛艦抵達費城海軍工廠,接受一系列的翻修與現代化工程,升級為茄比2型標準。該艦完成翻修後於1949年2月返抵佛州,並駐留於該地區直到1952年夏天為止。
1953年,帶魚號前往地中海地區並訪問地中海沿海多國港口;之後該艦則抵達古巴近海,做為水面艦艇與空中反潛訓練之假想敵。1956年帶魚號再度前往地中海地區,並參加北約海軍一系列之軍事演習任務。該艦於1958年完成北歐地區沿海港口之訪問,並於1959年擔任反潛系統發展任務之用。
1960年,帶魚號於費城接受了第二次的大規模翻修,並持續服役於美國海軍直到1973年為止。本艦於1973年4月15日正式自美國海軍除役,但在1972年末,中華民國海軍由水星計畫訓練的換裝軍官便開始陸續登艦實施接艦考核。
1973年-現今
1973年4月12日,帶魚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西島移交中華民國,並改名為海獅號潛艦;但該艦並沒有立刻返國,而是留在美國實施大修整檢。該艦與另一艘同期軍援的海豹號潛艦在美國完成翻修後返國,成為中華民國海軍所擁有的第一型正規潛艦。該艦於中華民國海軍主要擔任潛艦人員訓練與反潛作戰假想敵之用。
海獅號潛艦與海豹號潛艦在台灣的服役狀態一直保持高度神秘,因此從服役起便有各種真偽莫辨的傳說在坊間流傳;最負盛名者即是兩艦在接收時魚雷發射管被美國封閉(或是魚雷發射配線被美國剪斷)[2],所以無水下攻擊能力。不過在後來劍龍級潛艇服役,兩艘軍艦陸續公開後這項傳說也不攻自破,兩艘潛艦的魚雷系統自接艦起均是正常狀態,且海軍在美國大修時還向造船廠索討到訓練用啞雷;同時,海軍還自行改裝讓艦艏魚雷管有少數可投擲國造水雷的能力。
然而,該艦服役至今是否曾配備實戰用魚雷則充滿疑問。1975年,邱華谷接任汪希苓出任駐美武官,就曾試圖繞過美國官方採購30枚潛艇魚雷,結果被聯邦調查局查獲,而被要求限期離境。據了解這個未經正式管道的採購案,當時海軍知情,並曾派魚雷專家到美國[3]。
2005年,中華民國海軍破例讓海豹軍艦公開展示,吸引了大批人潮參觀。本級艦為目前全世界現役柴油潛艦中最老的,兩艘潛艦皆已服役超過60年。中華民國海軍正計畫以新型柴電潛艦汰換此兩艘潛艦,但因國際因素問題而遲遲未有下文。
本型艦艇服役至今,已超過七十年,創下世界唯一參與過二次世界大戰仍在役的紀錄。日本專業雜誌曾以「世界上最老的現役潛艇~服役半世紀」為專題報導,包含中華民國前任國防部長李傑也曾在此級艦艇服役過並擔任過兵器長、輪機長、作戰長、副艦長及艦長等職務,而由於中華民國海軍優秀的潛艦士官保養與維護,使得此級艦艇最後兩艘仍保有一定的戰鬥能力。知名的探索頻道也曾要求在此級艦艇上拍攝過電視專輯,而在拍攝完成後中華民國海軍以現役艦艇軍事機密為由,要求必須在此級艦艇除役之後才能播出。但部份報導仍詳實記錄著該二艘潛艦每年仍至少部署海上半年以上。
由於中華民國海軍潛艇現有數量不足,直到2016年編列預算建造「潛艦國造」完成前此艦仍持續服役。2014年,中華民國海軍編列8億元新台幣預算翻修海獅級兩艦[4],試圖修復壓力殼老化失圓而無法實施深度潛航的海獅級,相關工程在2015年實施,於2018年完成大修[5]。2018年11月經過海軍與台灣國際造船公司16個月的努力下,月前完成海獅潛艦的潛航檢測,重返海軍潛艦訓練與戰備崗位。海軍司令部也證實海獅潛艦目前已在戰鬥序列中,進行備戰任務[6]。
海軍透露,海獅艦2018年8月完成大修後,曾進行潛航測試,海獅艦目前潛深可達150公尺,平常在潛望鏡深度至50到60呎(約15到18公尺)深度操作航行,已能執行各項訓練任務[7]。
榮譽
- 榮獲民國108年年度國軍模範團體,由上校艦長林辰輯上校代表領獎[8]
註釋
- 全球最老現役潛艇 台海獅號挑戰80高壽
- . [2014-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1).
- 舰载武器2010.03 P70
- . [2014年11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11日).
- . [2018-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 【獨家】74歲海獅潛艦回春成功 海軍證實已返回戰備崗位
- 海獅潛艦國造大修更新内艙首曝光 潛深可達150公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9-09-27 聯合報 記者 洪哲政
- . [2020-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6).
參考資料
- 關振清,〈中華民國海軍潛艦部隊之創建〉
- 高智陽,〈海獅、海豹潛艇接艦秘辛〉,原載《全球防衛雜誌》2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