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芋

學名:),為天南星科海芋屬植物,是常见观赏植物,原出東南亞澳洲原始森林,亦見諸華南蘭嶼等地,有多個俗称,如,痕芋頭、狼毒(廣東)、野芋頭、山芋頭、大根芋、大蟲芋、天芋、天蒙,作为观赏植物时则称其为「滴水觀音」,这是因为如果环境湿度过大,会从它阔大的叶片上往下滴水,其花是肉穗花序,外有一大型绿色佛焰苞,开展成舟型,如同观音座像。[3]

海芋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目: 泽泻目 Alismatales
科: 天南星科 Araceae
属: 海芋屬 Alocasia
种: 海芋 A. macrorrhizos
二名法
Alocasia macrorrhizos
(L.) G.Don
異名[1][2]
  • Alocasia indica (Lour.) Spach
  • Alocasia macrorrhiza (L.) Schott[3]
  • Alocasia macrorrhizos var. rubra (Hassk.) Furtado
  • Alocasia macrorrhizos var. variegata (K.Koch & C.D.Bouché) Furtado
  • Alocasia plumbea Van Houtte
  • Alocasia variegata K.Koch & C.D.Bouché
  • Arum indicum Lour.
  • Arum macrorrhizon L.
  • Colocasia indica (Lour.) Kunth[4]
「海芋」的各地常用別名
中国大陸
臺灣
港澳

海芋是多年生草本,叶阔大,在中国大陆北方需在室内越冬,在南方可以露地生长,球茎和叶可以作为药用,但有劇毒,須長時間烹煮;其叶汁含有草酸鈣,可引起皮膚過敏[5]

毒性

金瓜石山路旁的姑婆芋

块茎、佛焰苞及肉穗花序有毒。含草酸鈣[5]氫氰酸生物鹼誤食會引致舌頭麻木、腫大及中樞神經中毒。皮外接觸會引致痕癢、麻木及發疹。 咀嚼一小块块茎后即可引起喉部肿痛及嘴部麻痹。曾有报导,一位8岁的小女孩因嚼食花序而中毒,昏迷12小时,24小时后才恢复。

參考書目

  • 何孟恆:《香港有毒植物》,香港:市政局,1988年
  • 鄭元春:《有毒植物》,臺灣: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1年 ISBN 957-623-070-5
  • 李勉民:《家庭園藝》,香港:讀者文摘遠東有限公司,1984年 ISBN 960-258-039-4

注釋

  1. .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 數位典藏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2016-05-01].;2015-10-01日之前的前端介面舊版:.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 數位典藏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2016-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4).(英文)
  2. 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2006-11-06 [201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6).
  4. Susan Scott; Craig Thomas.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9.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海芋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海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