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羽玉
烏羽玉(學名:),又稱作威廉斯氏仙人球,俗稱無刺的仙人掌[2],是一種細小及無刺的仙人掌。[3]它們原產於美國德克薩斯州西南部至墨西哥,主要在奇瓦瓦沙漠、塔毛利帕斯州及聖路易斯波托西州生長。
烏羽玉 | |
---|---|
野生的烏羽玉 | |
保护状况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目: |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
科: | 仙人掌科 Cactaceae |
属: | 烏羽玉屬 Lophophora |
种: | 烏羽玉 L. williamsii |
二名法 | |
Lophophora williamsii (Lem.) J.M.Coult. | |
異名 | |
|
烏羽玉及其同屬的銀冠玉均含有精神生物鹼,如麥司卡林(三甲氧苯乙胺[4])等,會使人產生幻覺[2]。故被用在宗教致幻劑及多種宗教超越上,包括冥想及迷幻藥治療法等。美國原住民很久以前就已經使用烏羽玉屬作為儀式及醫藥用途。食用過多會危害生命[2]。
特徵
烏羽玉有時會開花,其花朵細小及呈粉紅色。種子細小及呈黑色,需要炎熱及潮濕的環境來發芽。烏羽玉有多種苯乙胺生物鹼,當中最主要的是麥司卡林。新鮮烏羽玉內含有約0.4%的麥司卡林[5],而乾烏羽玉則有3-6%。[5]它們的生長率極低。培植標本生長得較快,有時只需3年時間就可以由種子長成開花。若將烏羽玉嫁接到其他種類的仙人掌會大大加速生長時間。[6]
烏羽玉的冠部會長出地面,呈盤狀。若適當的處理,根頂部會形成癒傷組織,並令根部不會腐爛。[7]若收割不宜,整棵烏羽玉都會死掉。烏羽玉在德克薩斯州南部能在野外生長,但因過度收割而被州政府列為瀕危物種。烏羽玉的食法可以直接咀嚼冠部,或是將冠部加水煮沸製成茶。烏羽玉極苦,大部份人都會先覺得噁心才產生精神作用。
分佈及棲息地
烏羽玉原產於北美洲南部,主要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墨西哥奇瓦瓦州、科阿韋拉州、新萊昂州及塔毛利帕斯州。[8]它們主要在海拔100-1500米生長,間中會在奇瓦瓦沙漠高達1900米處生長,也會在塔毛利帕斯州較溫和氣候的地區生長。其生長地主要是沙漠叢林,大部份接近石灰山。[9]
用途
麥司卡林的劑量一般爲200-400毫克,即為10-20克的烏羽玉乾片。不過各株的效力也有不同,故單憑乾片數量很難確定麥司卡林的份量。其效用可以維持約10-12小時。[10]烏羽玉被指可以觸發形而上學及靈性的深層內省及頓悟,有時會出現視覺或聽覺聯覺。
除了精神效用外,美洲原住民也會用烏羽玉在醫藥用途上。他們會用烏羽玉來治療牙痛、分娩疼痛、發熱、胸痛、皮膚病、風濕、糖尿病、感冒及失明。美國藥房標示烏羽玉可以治療神經衰弱、歇斯底里及哮喘。烏羽玉抽取物具有抑制微生物作用。烏羽玉亦含有具抗菌功效的大麥芽鹼[11],可以對抗18種青黴素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幾種其他細菌及一種真菌。[11]
歷史
美洲西南部歐沙拉傳統(Oshara Tradition)的人早於古風時期(Archaic period)中期就有使用烏羽玉。在德克薩斯州發現的兩個烏羽玉標本就發現是屬於史前3780-3660年。這兩個標本的生物鹼抽取物就約有2%的麥司卡林,估計美洲原住民於最少5500年前就已經有使用烏羽玉。[12]在墨西哥科阿韋拉州的洞穴發現的烏羽玉標本就屬於公元810-1070年。[13]
紀錄最早使用烏羽玉的美洲原住民有墨西哥北部的惠考爾(Huichol)[14]及其他奧克拉荷馬州及德克薩斯州部族。在阿薩巴斯卡語系的部族也有使用烏羽玉。通卡瓦人(Tonkawa)、梅斯卡勒羅人(Mescalero)及里本阿帕切族(Lipan Apache)是墨西哥北部最早信奉烏羽玉的部族。[15]他們也是主要將烏羽玉引入到新來部落(如科曼奇(Comanche)及凱厄瓦(Kiowa))的部族。最早在宗教、慶典及治療上使用烏羽玉的證據要追溯至超過2000年前。[16]
美洲北部的原住民於19世紀就開始在宗教上使用烏羽玉。他們稱烏羽玉為「聖藥」,用來治療精神、身體及社會疾病。美國政府於1880年代至1930年代禁止進行使用烏羽玉的宗教儀式。美國西南部的納瓦霍族也只是於20世紀初才有使用烏羽玉。他們傳統上並沒有使用烏羽玉,直至毗鄰的猶特族(Ute)引入了烏羽玉。
約翰‧布睿格(Dr. John Raleigh Briggs)是最先將烏羽玉帶到西方的科學世界。[17]海弗特爾(Arthur Heffter)於1897年進行了烏羽玉效用的實驗。[18]挪威的拉姆霍爾茲(Carl Sofus Lumholtz)就墨西哥原住民使用烏羽玉進行了研究,發現於美國內戰期間,德州遊騎兵師(Texas Rangers)會將烏羽玉浸水來吃。[19]
參考
- . NatureServe Explorer. NatureServe. [2007-06-17].
- . 明報. 2018-05-04 [2018-08-11] (中文(繁體)).
- Salak, Kira. . National Geographic Adventure. [2010-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1).
- . 明報. 2013-09-03 [2013-09-03] (中文(繁體)).
- Erowid.org
- . The Lophophora Blog. [2008-12-30].
- . The Lophophora Blog. [2008-12-30].
- http://www.bioone.org/doi/pdf/10.2985/0007-9367-80.6.310.
- Zimmerman, Allan D.; Parfitt, Bruce D. . Flora of North America Editorial Committee, eds. 1993+ (编). 4. New York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242 [2010-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1).
- Shulgin, Alexander; Ann Shulgin. . Berkeley, California: Transform Press. September 1991 [2010-10-22]. ISBN 0-9630096-0-5. OCLC 25627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3).
- McCleary, J.A.; Sypherd, P.S.; Walkington, D.L. . Economic Botany. 1960, 14: 247–9.
- El-Seedi HR, De Smet PA, Beck O, Possnert G, Bruhn JG. . J Ethnopharmacol. October 2005, 101 (1-3): 238–42. PMID 15990261. doi:10.1016/j.jep.2005.04.022.
- Bruhn JG, Lindgren JE, Holmstedt B, Adovasio JM. . Science. March 1978, 199 (4336): 1437–8. PMID 17796678. doi:10.1126/science.199.4336.1437.
- Lumholtz, Carl, Unknown Mexico, New York: Scribners, 1902
- Opler, Morris Edward. . American Ethnography Quasimonthly. 2008 [1938] [200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2).
- Schultes, Richard Evans. . American Ethnography Quasimonthly. 2008 [1938] [200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2).
- Jan G. Bruhn and Bo Holmstedt. . Economic Botany. 1973, 28 (4) [2009-11-15].
- Daniel Perrine. . (PDF). 2001: 42 [2009-11-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7-22).
- Lumholtz, Carl. . New York: Scribners. 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