狻猊

狻猊拼音:,注音),又写作狻麑,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录的一种兽类。最初指狮子,后来又传为龙生九子之一。其形象常常出现在佛教法座铜镜香炉脊兽上。

北京故宫太和殿仙人走兽,第七个兽为狻猊
狻猊葡萄镜。萨克勒博物馆
石家庄出土3-4世纪佛陀坐像,法座两侧为狻猊。萨克勒博物馆

历史

关于狻猊的记录最早见于《尔雅》和《穆天子传》。其中《穆天子传》只说狻猊是一种脚力超凡的走兽,《尔雅》则记录得更为细致,称狻猊长得像虦猫(老虎),以虎、作为食物。[1]:191[2]:18

晋朝郭璞为《尔雅》和《穆天子传》作注,表示狻猊指的就是狮子[1]:191[2]:21后世习用“狮子”一词,“狻猊”只用作一種存有古意的别称。[3]:84

中国本土不产狮子,只从印度波斯等处引进,因此学者认为“狻猊”也是外语的音译。薛愛華推测其音译自某种印度语言中某个发音类似于*suangi 的词。[3]:84林梅村认为其音译自于阗塞语sarvainai[4]:89[5]:421

明朝流传龙生九子之说,具体说法不一,而狻猊常常被列入其中。[6][7]

造型艺术

汉字文化圈的艺术品上常常出现狻猊的形象。例如狻猊葡萄镜(俗称海兽葡萄镜),镜背用棱脊划分内外两区,内区以狻猊和葡萄为主纹,纹饰皆作高浮雕。狻猊葡萄镜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唐朝很有特色的青铜镜。[8]

李东阳《怀麓堂集》“记龙生九子”称,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6]佛教以狮子作为佛陀的象征,常在佛陀法座上刻画狮子形象,称为“狮子座”、“狻猊座”或“猊座”。[9]:186[10]:242-249[11]:111日语又仿照“陛下”、“殿下”等说法,从“猊座”中引申出“猊下”( geika)一词,作为对高僧或佛教宗派领袖的尊称[12]

杨慎《升庵集》“龙生九子”称,金猊“性好烟,故立于香炉”。[7]中国古代盛行焚香文化,唐的香炉盖常常做成狻猊的样子,其形象固定为张着嘴,烟从口中冒出。则出现了一种大型金猊炉,整体制作成狮子的形象。[13]

尽管一般将狻猊视同为狮子,但在中式传统建筑脊兽中,狻猊与狮子也会同时出现。如紫禁城太和殿屋脊上的仙人走兽,第三个为狮子,脑后的毛发为螺髮;第七个为狻猊,脑后的毛发为披肩的鬃毛,因而又称“披头”。[14]:200

大众文化

参考资料

  1. 郭璞(注); 王世伟(校点).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32574735.
  2. . 王天海(译注).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 ISBN 7221044406.
  3. Schafer, Edward. W.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 [1963]. ISBN 0520054628.
  4. 林梅村.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8. ISBN 7501009872.
  5. Bailey, H. W. . London, New York, Melbour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ISBN 0521217377.
  6. 李东阳. .
  7. 杨慎. .
  8. 陈佩芬. .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8: 1-34. ISBN 7501010447.
  9. 尚永琪.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ISBN 9787100104579.
  10. 陈怀宇.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325-6191-9.
  11. 曾良. .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1. ISBN 7-5615-1726-2.
  12. . Kotobank.
  13. 扬之水. . .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4: 40-84. ISBN 7800474607.
  14. 李剑平(编著). .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37731591.
  15. 施耐庵. .
  16. 吴承恩.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