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历史

甘肃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始祖的主要聚居地和古代东亚农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禹贡九州中甘肃省境大部属雍、涼二州,旧称“雍涼之地”。丝绸之路也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 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张掖大佛寺、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历史古迹都与甘肃历史相关。新欧亚大陆桥 重新构筑起现代丝绸之路,甘肃作为中国东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亚、西亚、中东、欧洲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甘肃历史系列条目
史前時期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古羌人 義渠 西戎 月氏
古羌人 義渠 西戎 月氏 羌方 密须
古羌人 義渠 西戎 月氏
春秋
戰國
西戎 秦国陇西郡 北地郡
陇西郡
涼州刺史部
三國 凉州
前秦 前涼 後涼 西涼 北涼 西秦
南北朝 北魏 西魏 北周
兰州总管府
关内道 陇右道 山南道
五代 定难节度使 归义军
西夏国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宣政院辖地
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沙州卫 吐鲁番汗国
甘肃省
中華民國 甘肃省
中華人民
共和國
甘肃省

先秦时代

秦汉时代

两晋南北朝时代

隋唐五代时代

宋辽金夏

  • 宋代时归属西夏。西夏將唐代的甘、肅兩州的首字合併,设置“甘肃军”,从此正式称为甘肃。成吉思汗大军进攻西夏时,死于甘肃,遗体虽然运回蒙古,现在甘肃兴隆山上有成吉思汗衣冠冢。

元朝

  • 1261年,元代在甘肅立西夏中興行省,治中興府,但屢次廢除,並劃入陕西四川行省。直至1286年,該省遷治甘州路,並正式改名為甘肃行中书省。

明朝

清朝

  • 康熙二年,分陕西省西部為鞏昌省,五年改稱甘肅省。甘肃省(含宁夏西寧市)属于内地十八省乾隆年代兰州起为陕甘总督府驻地。
  • 1862年(同治元年),陕西甘肃一带爆发了大规模的回民反清起事,至1873年才結束。1862年的甘肅人口有1547.6萬,同治回變期間發生大規模的種族屠殺,加上戰死及同期發生的飢荒、瘟疫和自然災害,造成省內大量人口死亡,到1874年的甘肅人口只有466.6萬。[1]另有人估計當時甘肅境內有九成汉化的党項民、漢民、满民及三分二回民逃亡或被屠殺。[2] 战后百万汉民移民到新疆或西藏。

近现代

  •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将青海宁夏单独置省。甘肃基本维持了目前的省境。1963年西北各省最后划定省界。

参考文献

  1. 黄正林。同治回民事变后黄河上游区域的人口与社会经济,《史学月刊》2008年第10期。
  2. 李恩涵。同治年間陝甘回民事變中的主要戰役,《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七期,第96頁。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