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耀遠

畢耀遠荷蘭語1923年8月9日-2019年3月8日),耀漢會神父、臺灣雲林縣虎尾鎮若瑟醫院創辦人之一,長期在雲林服務,第五屆醫療奉獻獎得主。

畢耀遠()
性别
出生(1923-08-09)1923年8月9日
 荷蘭烏得勒支省德龍德費嫩
逝世2019年3月8日(2019歲-03歲-08)(95歲)
臺灣雲林縣虎尾鎮
墓地嘉義民雄天主教公墓
母校天主教魯汶大學
职业神父
信仰天主教
奖项醫療奉獻獎(1995年)
傑出永久居留外僑終生奉獻獎(2011年)
紫色大綬景星勳章(2015年)
吳尊賢愛心獎(2017年)

生平

畢耀遠於1923年8月9日出生在荷蘭烏得勒支省德龍德費嫩[1][2]。他在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接受神哲教育,卅歲晉鐸任神職[3]。1954年,他晉升神父不久,因抱著崇敬耀漢會神父雷鳴遠畢生奉獻的情懷而願意來去臺灣傳教[4]。1954年2月2日抵達臺灣[5]

當初,畢耀遠擔任嘉義教區主教牛會卿的秘書,協助文教及建聖堂,如在嘉義市建立聖奧德教堂[5]。隔年被派往協助若瑟醫院籌設工作[4][6]。畢耀遠並推薦有X光檢查專長的松喬神父來臺灣作若瑟醫院院長[7]。起初人力相當缺乏,只有兩位內科及婦產科醫師、兩位護士及十位對護理業務半生不熟的修女[4]。當時蔡伯遜在牛會卿的勸說下,也留在若瑟醫院服務[8]

身為副院長兼總務主任的畢耀遠,不僅院內損壞的儀器設備由他來修,被颱風吹垮、吹破的房舍及門窗玻璃,也都由他負責修繕。有一陣子,他客串醫院唯一的救護車司機。一次,他載送一名癌症末期患者在家告終,一路顛簸下來,他聽到的全是患者垂死前不堪疼痛的哀嚎聲,此後他常要求臨終教友,死後才可由家屬接回家安葬,對一般民眾,他也一再灌輸何處均可死的觀念。[4]

和其他神父不同的是,畢耀遠不會說臺灣閩南話,即使中華民國國語也講得不很標準[4]。他生活簡樸,常吃過期食物[9]。打從進醫院那天起,就常睡在辦公室,直到院方在醫院對街蓋了員工宿舍才告一段落[4]。他日常興趣是攝影,常常在雲嘉地區拍攝異鄉人事[10]

畢耀遠其間多次赴美籌募教會基金,1970年再度奉派回若瑟醫院輔助院長松喬[6]。1973年,畢耀遠與德籍電子機械工程師易慕道、正心中學教師林德興共同設計了有兩種警鈴、三重保險裝置的嬰兒保育箱,並由永年機電生產[11]。若瑟醫院婦產科隨著馬福龍奠定紮實的基礎,婦產科能力大幅提升[12]

為了堅持把有限資源,1970年代,畢耀遠於若瑟醫院率先成立了南台灣少見的社會服務室,主動訪查患者的家庭狀況。他的訪查方法簡單,通常只要到患者家裡看看其煮飯方式,就能看出這戶人家經濟狀況。如仍以撿拾甘蔗葉、樹枝為柴火者,大半是窮人,他定提供補助毫無吝嗇;要是以瓦斯煮炊,通常家境還不錯,補助錢就要留給需要的人。基於此一理念,他曾拒絕過住得起特等病房的患者要求補助案,也曾為了一名穿戴金項鏈的母親,駁回她所提的兒子住院醫療補助。[4]

SARS事件期間,2003年5月16日,畢耀遠以行政副院長身分,為志願北上三重醫院支援的醫師林嘉祈、護理師楊雅婷、張嘉惠等人舉行彌撒,並贈送三人各一條十字架項鍊[13]

畢耀遠退休後,會去遲緩兒早療中心照顧遲緩兒[2]

2013年8月9日生日當天,畢耀遠發表自傳《我來,是為了與你們一起認識天主》[2]。2016年1月14日,他早期紀錄雲林的相片在斗六行啟紀念館展出[6]

畢耀遠於2019年3月8日清晨4點於虎尾辭世,18日在虎尾天主堂由嘉義教區主教鍾安住舉行告別彌撒、副總統陳建仁頒發褒揚令,安葬民雄天主教聖山墓園[1],褒揚令全文為:

榮耀

畢耀遠1995年獲得第五屆醫療奉獻獎[4]。後他又獲得2011年內政部頒發「傑出永久居留外僑終生奉獻獎」、2015年總統頒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2017年吳尊賢文教基金會「慈善服務類愛心獎」等獎項[9]

身後

當初畢耀遠從荷蘭攜來的鐵行李箱,裡頭裝滿他生活舊照及學中文的學字卡、讀本,陳列在若瑟醫院院史走廊[14]

雲林女學生簡家瑩在國小五年級時雲林縣社區繪本創作培訓,以家鄉的虎尾若瑟醫院為背景,創作繪本《阿督仔病院》。繪本中她化身小女孩小羽,暑假來到虎尾的外婆家玩,探尋若瑟醫院,透過畫筆線條描繪出來醫院歷程。2019年8月7日,畢耀遠冥誕前,院方舉辦繪本發表會。[15]

參考

  1. 劉春生. . 《中華日報》. 2019-03-18 [2020-01-06] (中文(台灣)‎).
  2. 蔡維斌. . 《聯合報》. 2013-08-10 (中文(台灣)‎).
  3. 廖素慧. . 《中國時報》. 2012-03-18 (中文(台灣)‎).
  4. 林進修. . 《民生報》. 1995-03-23 (中文(台灣)‎).
  5. 呂素麗. . 《中國時報》. 2004-07-06 (中文(台灣)‎).
  6. 胡瑋芳. . 《聯合報》. 2016-01-15 (中文(台灣)‎).
  7. 張耀懋. . 《民生報》. 1993-03-26 (中文(台灣)‎).
  8. 林進修. . 《民生報》. 2001-05-10 (中文(台灣)‎).
  9. 魯永明、蔡維斌. . 《聯合晚報》. 2019-03-08 (中文(台灣)‎).
  10. 魯永明. . 《聯合報》. 2015-09-16 (中文(台灣)‎).
  11. . 《經濟日報》. 1973-11-06 (中文(台灣)‎).
  12. 吳嵩山. . 《中國時報》. 2003-08-07 (中文(台灣)‎).
  13. 石道甲. . 《中國時報》. 2003-05-17 (中文(台灣)‎).
  14. 蔡維斌. . 《聯合報》. 2011-03-20 (中文(台灣)‎).
  15. 李京昇. . 《聯合報》. 2019-08-07 [2020-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8)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