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遜

蔡伯遜(1920年-2009年8月19日)江蘇海門人,醫師,長期在臺灣雲林縣虎尾鎮服務,第十一屆醫療奉獻獎得主。

蔡伯遜
出生1920年
 中华民国江蘇省海門縣
逝世2009年8月19日(2009歲-08歲-19)(88–89歲)
臺灣雲林縣虎尾鎮
国籍 中華民國
母校省立山东医学专科学校
职业醫師
奖项醫療奉獻獎(2001年)

生平

蔡伯遜為江蘇海門人,讀高中時,日軍正從黃浦江畔侵略,因此他逃到山東,陰錯陽差考上了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後併入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五年後畢業,至上海东南医学院附設醫院實習。時第二次国共内战正熾,蔡伯遜遂於1948年3月12日,以一千元舊臺幣從上海公和祥碼頭搭船來臺灣[1]

抵達臺中後,蔡伯遜委託朋友幫忙在臺灣省立臺中醫院 (今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找到無給職的醫師缺,為肺癆病人施行人工氣胸手術所分得的醫療費過活,收入微薄。後來,先後在臺中高級工業學校臺灣銀行及中區電信局醫務室謀得兼差機會,收入驟增、工作繁忙,經濟也明顯改善,並買了一輛當時臺灣少人有的鈴木五十CC機車代步。後來天主教嘉義教區署理主教牛會卿來到臺中,特地問蔡伯遜願不願意到剛開辦的虎尾若瑟醫院幫忙?一名醫師朋友得知就說如果想賺錢,不妨繼續留在臺中;若願服務病患,那就到虎尾吧。幾經考慮,蔡伯遜答應到虎尾先做兩年看看。[1]

蔡伯遜初來若瑟醫院服務時,因許多醫師因故離開,因而他的醫療工作必須從頭開始[2]。若瑟醫院當時只有兩名醫師,無護士,所有照護工作都由修女兼任[1]。1960年間正當小兒麻痺流行期間,若瑟醫院正是當時雲林少數具有醫院級設備的醫療院所,因此,大多數的病人都往該院就診[2]。他只好內科、小兒科一手包,每天門診從早看到晚,即使到了三更半夜,只要遇上急、重症病患送到急診室來,就從宿舍往對街的醫院跑[1]

蔡孟宏印象最深刻的是,八七水災那天,醫院內外積水及膝,自己涉水趕到醫院看診,那幅醫師及病患都泡在水中的照片,時至今日已成為該院典藏的作品[1][3]

由於當時臺灣醫療資源極度匱乏,天主教會從海外募來的老舊醫療器材。蔡伯遜回憶,有一次收到有了八只大小不同的洗胃器,他本以為不會一次用到多這麼多,沒料到幾天後,莿桐鄉一戶農家吃下上午才噴灑農藥的蔬菜後,一家七口中毒就醫,洗胃器也全派上用場。對於此中毒事件,他認為這是天主旨意,自己的信仰體認更深。[1]

1965年,蔡伯遜與院長松喬等人會診來院療養的樞機主教田耕莘[4]

1970年1月,蔡伯遜為一位來自嘉義縣梅山鄉梅東村、高燒昏睡的桂姓嬰兒作全身檢查,在腦脊髓中發現有約一公分的白色吸血絲蟲百餘條,經謝獻臣鑑定為廣東住血線蟲病例並為首次在嘉義發現[5]。後該嬰兒送至陸軍台南804醫院,由總醫師蕭振璇救治成功[6]

副院長蔡孟宏形容蔡伯遜像一頭臺灣水牛,永遠默默做事,每個月門診量至少三千人次,五十年下來,少說也看過上百萬人次[1][3]。晚年時蔡孟宏中風,後連續治療六個月康復,再繼續行醫[1]。到2001年依然在醫院擔任志工醫師[2],同年獲得第十一屆醫療奉獻獎[2][7]。該年7月12日,縣長張榮味在縣府致贈「華陀妙術」給蔡伯遜,由若瑟醫院副院長畢耀遠、彭嘉謨等人陪同[7]

2009年8月19日病逝,享壽八十九歲,24日虎尾天主堂告別彌撒,葬於民雄鄉天主教聖山墓園[3]

參考

  1. 林進修. . 《民生報》. 2001-05-10 (中文(台灣)‎).
  2. 陳仲青. . 《中國時報》. 2004-02-11 (中文(台灣)‎).
  3. 許素惠. . 《中國時報》. 2009-08-25 (中文(台灣)‎).
  4. . 《聯合報》. 1965-05-28 (中文(台灣)‎).
  5. . 《聯合報》. 1970-01-27 (中文(台灣)‎).
  6. . 《聯合報》. 1970-02-15 (中文(台灣)‎).
  7. 魯永明. . 《聯合報》. 2001-07-13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