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级铁甲舰

皇帝级铁甲巡防舰德語:)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1870年初期建造的两艘铁甲巡防舰所使用的船级。它们是最后一批在外国建造的德国主力舰,承建商为伦敦萨穆达兄弟船厂。其中首舰皇帝号于1871年开始架设龙骨、1874年下水德国号则于1872年架设、同样于1874年下水。它们均配备有八门安装在中央装甲炮台上的260毫米口径箍炮主炮,最高速度可达14(26每小時

德国号
概况
使用者  德意志帝国
前型 普鲁士级铁甲舰
次型 萨克森级铁甲舰
建造期 1871-1875年
运行期 1875-1904年
完成数 2
退役数 2
技术数据
艦型
排水量
  • 设计:7645吨
  • 满载:8940吨
全長 89.34米
全寬 19.1米
吃水 7.39米
動力輸出 5600匹马力
動力來源 单轴单胀蒸汽机
速度 14节
續航距離 2470海里以10节
乘員 32名军官、568名水兵
武器裝備
  • 8 × 260毫米20倍径箍炮
  • 1 × 210毫米22倍径加农炮
装甲

两艘姊妹舰在1875年投入使用后都进入德国舰队服役,尽管它们大部分的职业生涯都被置于预备役,因为德国在这一时期只保留了少量现役舰艇用于训练巡航。它们于1890年代被实质上重建为装甲巡洋舰,并在亚洲驻扎了三年。其中在1897年11月占领胶州湾租借地期间,皇帝号是时任东亚分舰队司令、海军中将棣德利旗舰。在1899-1900年返回德国后,这些舰只曾担任数个次要角色,包括港湾船和宿营船。它们于1906年从海军序列中除籍;德国号在1908年被卖作废铁前曾充当靶舰,而皇帝号则一直担任浮动营房至1920年才出售。

设计

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国会批准了一项舰队规划,要求在1877年之前建立一支由十六艘铁甲舰(以及其它一些军舰)组成的舰队。这支铁甲舰队的目的是作为海上防御力量,以避免发生丹麦海军在1864年普丹战争期间对德国港口实施的类似封锁。至1860年代末,已有九艘铁甲舰在国外购买或在德国造船厂开建。而另外两艘舰,即后来的皇帝级,也获授权从英国订购。其设计是由英国船舶工程师爱德华·詹姆斯·里德于1869年制定,但工程却被推迟至1871年。随着步兵上将阿尔布雷希特·冯·施托施于1872年出任帝国海军部首任部长,他反对使用英国造船商,更倾向于使用合同来鼓励本土造船业。[1][2]结果,皇帝级舰只成为了最后一批在国外建造的德国主力舰[3]

里德将这两艘舰设计成炮廓舰样式,与传统的舷侧炮铁甲舰相比,虽然安装了较小的炮台,但口径更大。其炮廓的布置较舷侧炮更为灵活,因为火炮可以在不同的射孔之间移动;并且由于炮廓是自船体舷外突出,火炮可以向前或向后引导。在1875年完工后,这两艘舰被外国海军视为是同类型中最强大的船具,尽管与当时正在建造的最新炮塔舰相比,它们已显过时。尽管如此,它们还是导致英国皇家海军订购了另外两艘相同类型的舰艇:亚历山德拉号鲁莽号,并装备有更大的火炮。[4]

整体特征

皇帝级舰只示意图;阴影区域表示受装甲保护的部分

皇帝级舰只的水线长度全长分别为88.5米和89.34米,有19.1米的舷宽和7.39米的吃水深度。其设计排水量为7654吨、满载排水量则达8940吨。它们的船体采用横向舱壁和铁质双层纵向铁框架构造;镀铁层以柚木作背衬。船体被划分为九个水密舱室和一个占舰只长度比重为59%的双层船底[5]

基于应灵敏、运动轻柔等特性,帝国海军将皇帝级舰只视作良好的海船。这些舰只的转弯半径适中,并且非常稳定。它们的标准船员编制为32名军官及568名水兵,在担任分舰队旗舰时还可增编9名军官和47名水兵;而在作为第二旗舰时的增编人数则为6名军官和35名水兵。经过1890年代的重建后,舰上的船员编制大幅增加,达到36名军官和620名水兵。指挥人员的规模也有所增加,作分舰队旗舰为11名军官和57名水兵,作第二旗舰时为9名军官和48名水兵。这些舰只还搭载有一些小型舰载艇,包括1艘哨艇、2艘机动艇、1艘大舢板、2艘短桅帆船、2艘高低桅帆船以及2艘小划艇[6]

两艘同级舰均由格林尼治约翰·佩恩及子制造的双缸单胀蒸汽机提供动力,用以驱动一副直径为6.86米的四叶螺旋桨。所需的蒸汽是通过八台同样由约翰·佩恩及子生产的筒状燃煤火管锅炉供给,它们被汇集至两个大型的可伸缩烟囱。舰只还配备有全帆船具,总表面积为1623平方米。舰载的三台发电机则可提供30千瓦的电力。[5]皇帝级舰只的发动机额定功率超过5,600匹公制馬力(5,500匹指示馬力,最高速度为14(26每小時。它们按设计可贮存680吨燃煤,但德国号被修改为最多可贮存880吨煤。皇帝号能够以10節(19每小時)的速度续航2,470海里(4,570,而由于德国号的燃料贮量大得多,其巡航距离可达3,200海里(5,900。若以最高速度航行,两艘舰的航程则分别缩短至1,115海里(2,0651,440海里(2,670[5]

武器及装甲

重建为装甲巡洋舰后的皇帝级舰只示意图

皇帝级舰只的主炮为安装在舰舯中央装甲炮台内的八门260毫米20倍径加农炮,共配备768发弹药。它们可降低至-4°俯角和提升至9°仰角,这使其最大射程可达5200米。竣工时,两艘姊妹舰还各装备有一门210毫米22倍径加农炮,其最大射程为5900米。[7]

在1891-1897年间,皇帝号和德国号进行了重建,导致其武器装备发生显著变化。皇帝号配备了一门150毫米30倍径箍炮、六门105毫米30倍径速射炮和九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德国号则安装了八门150毫米30倍径炮和八门88毫米30倍径炮,并增加了四挺37毫米机炮[5]这两艘舰还各增设了五具直径为350毫米的鱼雷发射管:其中德国号是安装在船体的水线下方;而皇帝号是置于水面之上。两舰均配备13枚鱼雷[7]

舰只的装甲由锻铁制成,并以柚木为衬垫。装甲带的厚度范围在127-254毫米之间,并背衬90-226毫米厚的柚木。装甲甲板的厚度从38至51毫米不等。皇帝号的司令塔顶部和侧部分别有30和50毫米厚,而德国号则有30毫米厚的顶部和100毫米厚的斜面装甲。置纳主炮的中央炮台装甲在舷侧有203毫米厚,至斜端为178毫米厚;这是分别由264毫米和192毫米厚的柚木作衬垫。[5]

同级舰

舰只 造船厂[7] 命名来源 动工年份[7] 下水日期[7] 入役日期[7] 结局
皇帝号 伦敦萨穆达兄弟船厂 德皇 1871年 1874年3月19日 1875年2月13日 1920年在哈尔堡拆解报废
德国号 伦敦萨穆达兄弟船厂 德国 1872年 1874年9月12日 1875年7月20日 1909年在汉堡拆解报废

服役历史

皇帝号在君士坦丁堡

在1875年投入使用后,两艘舰都被编入了训练分舰队(即公海舰队的雏形)服役。[6]它们组成了半个总队,被派往地中海,以应对俄土战争期间发生在奥斯曼帝国的骚乱——居住在当地的德国公民正受到暴力的威胁。在海军少将卡尔·费迪南德·巴奇的指挥下,海军总队于1877年7月驶向海法雅法的港口,但未见岸上有明显的紧张局势。随后,巴奇下令离开,于夏季剩余的时间内都在地中海游弋,至10月才返回德国。[8]

随着1878年的年度演习被取消,皇帝号和德国号都被置于预备役,并以此状态闲置了十年,但1883年的演习除外。[9]在演习过程中,两艘舰的蒸汽机都被证明是个大麻烦,当时它们同时发生故障,迫使演习暂时停止。[10]这两艘舰于1889年重新入役,以参加德皇威廉二世加冕典礼后的巡游活动。这些活动包括1889年8月对英国的国事访问以及1889-1890年冬天造访地中海。[11]

在1891年至1897年间,两艘同级舰被大幅重建为装甲巡洋舰。它们重新装备了大量中、小口径的舰炮。[2]皇帝号从1897年至1899年在亚洲水域服役,而其姊妹舰则于1898年至1900年在亚洲驻站。[6]时任东亚分舰队司令的海军中将棣德利曾将皇帝号用作自己的旗舰。该舰于1897年11月参与了对胶州湾租借地的占领行动,后来又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期间被部署来保护德国在菲律宾的利益。[12]

皇帝号和德国号于1904年5月3日沦为港湾船。皇帝号于1905年10月12日被重命名为天王星号(),德国号也于同年11月22日更名为木星号()。1906年5月21日,两舰均从海军序列中除籍;德国号曾于1907年临时充当靶舰,而皇帝号则在弗伦斯堡担任符腾堡号宿营船。1908年,帝国海军以120000马克的价格出售了德国号;它于翌年在汉堡拆解报废。皇帝号也最终于1920年在哈尔堡拆解报废。[6]

参考资料

引用

  1. Dodson, pp. 14, 23.
  2. Gardiner, p. 245.
  3. Sondhaus Naval Warfare, p. 120.
  4. Dodson, p. 23.
  5. Gröner, p. 6.
  6. Gröner, p. 7.
  7. Gröner, pp. 6–7.
  8. Sondhaus Weltpolitik, p. 122.
  9. Sondhaus Weltpolitik, pp. 140–141, 161–163, 179.
  10. Gottschall, p. 98.
  11. Sondhaus Weltpolitik, p. 179.
  12. Gottschall, pp. 146–190.

文献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皇帝级铁甲舰
  • Dodson, Aidan. . Barnsley: Seaforth Publishing. 2016. ISBN 978-1-84832-229-5.
  • Gardiner, Robert (编). . Greenwich: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978-0-8317-0302-8.
  • Gottschall, Terrell D.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3. ISBN 978-1-55750-309-1.
  • Gröner, Erich. . Vol.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 Sondhaus, Lawrence. . London: Routledge. 2001. ISBN 978-0-415-21478-0.
  • Sondhaus, Lawrence. .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7. ISBN 978-1-55750-745-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