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萨汗
礼萨沙阿·巴列维即礼萨汗(波斯語:,1878年3月16日-1944年7月26日),伊朗沙阿(國王),巴列维王朝的缔造者。
礼萨汗 波斯語: | |
---|---|
伊朗巴列維王朝沙阿 | |
統治 | 1925年12月15日-1941年9月16日 |
加冕 | 1926年4月24日 | (48歲)
前任 | 艾哈邁德沙·卡扎爾 |
繼任 |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
出生 | 波斯德黑兰 | 1878年3月16日
逝世 | 1944年7月26日 南非德蘭士瓦省約翰尼斯堡 | (66歲)
安葬 | 1950年5月7日 |
配偶 | Maryam Khanum(1894年-1904年結婚) Tajmah Khanum(1903年結婚;1904年離婚) Safiah Khanum(1913年結婚;1913年離婚) Tadj ol-Molouk(1916年結婚) Turan Amir Soleiman(1922年結婚;1923年離婚) Esmat Dowlatshahi(1923年結婚) |
子嗣 | Hamdamsaltaneh Pahlavi Shams Pahlavi 穆罕默德-禮薩·巴勒維 |
王朝 | 巴列維王朝 |
簽名 |
生平
禮薩·巴列維1878年生於伊朗山區的一戶貧苦人家,是出生在馬贊德蘭突厥的混血兒,並有阿塞拜疆人的血統。16岁时参加了波斯哥萨克骑兵旅,并逐渐在军队中升职。
1921年2月21日,當時身為波斯哥薩克騎兵旅指揮官禮薩沙赫·巴列維與政治家賽義德·焦爾丁·塔巴塔巴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當時的卡扎爾王朝沙阿艾哈邁德沙·卡扎爾。禮薩汗從加茲溫進軍德黑蘭,而塔巴塔巴則四處奔走進行政治宣傳,鼓勵政府官員與其合作,最終不流血革命成功。禮薩汗成為伊朗國家的實際掌權者,自任國防大臣兼武裝部隊總司令,而塔巴塔巴則擔任內閣首相。禮薩汗在這場不流血的政變裡僅動用了3000人及18支機關槍。其後,禮薩汗通過軍旅擢升至指揮官,更得以控制波斯。他首先收回了英波協定,由於伊朗人民並不歡迎英波協定,此舉展示了禮薩汗的外交手腕。他在1921年簽訂伊蘇友好協定,協定將以往兩國之間簽訂的條約取消,並賦予波斯全面而平等的裏海航運權。
在被剝奪了所有權力後,艾哈邁德沙·卡扎爾在1923年10月26日離開伊朗,他不再關心國家事務,加上健康轉差,促使了他開始了「歐洲之旅」。他在1925年10月31日被正式罷免,議會宣佈禮薩汗成為沙阿,建立了巴列維王朝。
禮薩汗成為沙王後,對伊朗進行一連串西方化改革,包括興建現代化設施,如伊朗縱貫鐵路、德黑蘭大學等。同時革除舊有風俗,禁止婦女戴面紗和頭巾[1]。禮薩汗亦對國會進行改革,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伊朗宣佈中立,不肯支援英國及蘇聯等同盟國,又不肯與納粹德國斷交,更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结果英苏入侵伊朗逼迫下,禮薩汗於1941年9月16日退位,王位內禪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流亡海外,1944年於南非病逝。
參考資料
- .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4).
礼萨汗 巴列維王朝 出生于:1878年3月16日逝世於:1944年7月26日 | ||
---|---|---|
前任者: 無,王朝建立 艾哈迈德沙·卡扎尔(卡扎尔王朝) |
伊朗沙王 1925年-1941年 |
繼任: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