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佬

福佬(亦作學佬鶴佬河洛,下段分述)原為广东人泛指福建的人[1][2][3],尤指接壤廣東的閩南民系,後來這他稱成了自稱。由於閩南民系方言分片眾多,「福佬話」可以是多種方言的自稱或他稱。

最早表記「河老」

依明末清初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福建》中收錄郭造卿《防閩山寇議》的記載:"猺人循接壤處……常稱城邑人為河老,謂自河南遷來畏之,繇陳元光將卒始也"。[4]

普遍稱呼「福佬」

詞源

2011年台灣客家人學者傅雲欽考證:「溯本追源,『ho̍h-ló人』是由『鶴佬人』而來。『鶴佬人』是由『hok55佬人』而來。『hok55佬人』是由『福建人』而來。不論ho̍h-ló話的『hoh55[11]-lo53[55]』和客家話的『hok55-loh31』,都跟『福』、『福建』有關係。音轉來變去,混淆視聽,這應該都是各族群對漢字發音不同惹出來的麻煩。」[5]

目前最早「hoklo」文獻出現在美國漢學家衛三畏(曾在廣州生活)於同治甲戌年(1874年)編輯的《漢英韻府》一書。1894年,台灣人盧德嘉《鳳山縣採訪冊》出現「人曰福老,謂福建人也」。台灣學者洪惟仁指出,「福佬」兩字的客家話讀音是「Fuk-ló」[6]邊界,閩客混居的地方,雙方互相稱呼對方為「hoklo」與「講客的」。

自稱與他稱

Ho̍-lóh[7],是針對日常使用閩南語[8]的族群之稱呼,是閩南民系的一支。多數的閩南族群會以居住地區或使用語言自稱,而不是血緣上的分類,比如雷州話人口自稱「雷州人」或「講黎人」[9]潮州話人口自稱潮州人泉漳片泉州話人口自稱泉州人,漳州話人口自稱漳州人等。潮汕地區有俗語:『大埔無hok(福),澄海無客』,說明福與客並存。早期閩南人不會自稱hoklo。後來因客家人對閩南人的俗稱漸傳漸廣,近代多數閩南人承認甚至自稱福佬人。

爭論「佬」字在粵語與客家話是否蔑稱

1907年,广府人黃節編輯的《廣東鄉土地理教科書》出現了「廣東種族有曰客家、福狫族,非漢種亦非粵種」;福佬一詞變成具污蔑性的福狫。爾後彼時屬潮州府大埔縣溫廷敬鄒魯與落籍廣東省海陽縣(現潮安縣)的丘逢甲結合文人,與廣府人以文章互相批評,「福佬」一詞也開始為人所知[10]

粵語方面,1990年張壽祺指出粵語裡「」字未必是個蔑稱[11]

客家話方面,1998年台語文學家吳守禮指出,「『佬』字在廣東話裏指『男子』,『福佬』二字起初可能如『福人』、『福建人』,到了客語裏就不同了。客語稱小偷叫『賊佬』、稱啞巴叫『啞佬』。『福佬』自是帶出『討厭』、『壞』的貶義來」;又指出「福佬」最初為客家語中對福建人的貶義稱呼,後來「佬」字的人義淡化,稱呼福建人還必須加上「人」字成為「福佬人」,最後連福建人和閩南系台灣人都忘記「福佬人」是他族對該族的貶稱,也自稱「福佬」。[12]

舊稱「貉獠」

洪惟仁曾考證指ho̍h-ló本字乃「貉獠」,此說廣同爭議,例如2011年傅雲欽撰文「洪惟仁教授進一步指出ho̍h-ló的客家話發音是hok55-loh31。而『福佬』一詞的客家話發音是fuk31-loh31,音差很大。他認為ho̍h-ló話的hoh55[11]-lo53[55]或客家話的hok55-loh31都跟『福』無關,也跟『福建』無關。他說根據他和謝重光教授的考證,客家話的hok55-loh31的漢字寫法是『貉獠』(野獸之類),是客家人歧視ho̍h-ló人的名稱。不過《客英大辭典》,『貉』的客家音為hok55,沒錯。但『獠』為liau55或liau11,不是loh31。[...]從而,以『貉獠』當hok55-loh31的漢字寫法,在音韻上並不相合。」[5]

「河洛」:在台灣的美稱

在台灣,多有將「福佬」美稱為「河洛」的現像,並將祖先附會為中原黃河一帶。[5]

2011年台灣客家人學者傅雲欽指:「客家人也是來自黃河、洛水,同樣源遠流長,為何沒自稱『河洛人』,而去稱別的族群為『河洛人』?故『河洛』一說,可能是中原意識作祟的結果」;又考證「要找ho̍h-ló的漢字寫法,必須該漢字寫法與ho̍h-ló話的音hoh55[11]-lo53[55]及客家話的音hok55-loh31兩邊都有關係,講得通才行。『河洛』一詞只勉強符合ho̍h-ló話一邊,顯然不合條件。」[5]

2008年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的朱真一:「『河洛』及『貉獠』之爭的核心,在於台灣人的『正統漢人』的幻想。像台灣漢學教育協會秘書長梁炯輝所寫,這是『台灣閩南語族民族自尊心的淪喪』,若不用『河洛』一詞,那麼『民族文化的教育與傳承必將失去意義,所作的一切努力,終將成為空談』。可見不少台灣人不論Holo或客家,對『河洛』或『中原』意識有不少的憧憬。」[13]

1987年林春地寫「現時咱在台灣的姓林的(大廳掛的)燈號書『西河』,姓陳的燈號作『穎川』,姓李『隴西』等都在現時的陝西省一帶」、「另外閩南語就是「清朝尾期」即開始的新名詞,亦是古早的陝西話[14]

參考文獻

  1. 台語文學者吳守禮以及《台灣文獻叢刊》,〈第七十三種 鳳山縣採訪冊〉,「粵稱閩人曰福老,謂福建人也」,盧德嘉,1894年
  2. 台語辭典(台日大辭典台語譯本),「福佬:此語本來是廣東種族對福建人輕視稱呼」,信望愛
  3. 天下郡國利病書 · 防閩山寇議》「人與循接壤處....常稱城邑人為河老,謂自河南遷來畏之,繇陳元光將卒始也」
  4. 顧炎武(清),《天下郡國利病書》,上海書店,1985年
  5. 傅雲欽. . 2011-06-03.. 本文章與其他十多位學者對「福佬」的考證被傅雲欽一併輯錄至他的個人網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8).
  6. 洪惟仁1987,132
  7. . 臺語信望愛.
  8. 不代表這些族群皆認為自己的母語是Ho̍-lóh話,如部分潮汕話的使用者。
  9. 雷州話又叫做黎話。
  10. 主要是因為溫廷敬所編寫的《潮州福佬民族考》一文
  11. 張壽祺〈從民俗學考析廣州俚語「佬」字〉,《羊城今古》1990年第2期.
  12. 吳守禮. 一百年來的閩南系台灣話研究回顧. 結集於《閩南方言研究集(二)》,1998年11月,臺北南天書局。後轉載於吳守禮. . 老醫之家. 2003-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5).
  13. 朱真一. .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2008年10月. 本文章與其他十多位學者對「福佬」的考證被傅雲欽一併輯錄至他的個人網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8).
  14. 林春地. . 東展文化. 1987.

延伸閱讀

  • 十多位學者對「福佬」的考證被輯錄至傅雲欽的個人網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8).

相關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