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漳片

泉漳片,即狭义的閩南語[2],也稱為泉漳話漳泉話[3]闽台片[4]泉漳閩南語,是闽语支最大以及最强势的一支的一簇方言分片,在福建南部地区和臺灣一带及海外闽南裔华人社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閩台片闽南语是现代闽语中使用人数最多、适用范围最广泛及具有最大影響力的閩語,以厦门話和臺灣话通行腔作为代表。狹義的閩南語所指的是閩台片的閩南語[4]。 泉漳片緣起於中國福建南部,除分布於閩南本土,也廣泛流行於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許多閩南移民與其後裔的居住地。

注意:本页面含有Unihan新版用字:「𪜶」。有关可能會错误显示,詳见Unicode汉字。
泉漳片 / 闽台片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国大陆
 香港
 澳門
 中華民國臺灣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文莱
 印尼
 菲律賓
 緬甸
区域閩南臺灣;少數地區使用,如贛東北粵東浙南
母语使用人数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臺灣)約兩千萬,其他地區有三千萬 [1](2012年)
語系
方言
龍巖話
語言代碼
ISO 639-3
ISO 639-6qzce
閩南語分布圖,深綠色區域為泉漳片
泉漳片分布圖
紅色:北片(泉州話、臺灣話泉腔)
藍色:南片(漳州話、臺灣話漳腔)
洋紅色:東片(廈門話、臺灣話混合腔)
黃色:西片(龍巖話)
閩南話
漢字
白話字
臺羅拼音

泉漳片閩南語在中國福建通稱為閩南話,在臺灣為臺語臺灣話閩南語臺灣閩南語,在东南亚国家又被称为福建話。泉漳片閩南語與潮州話有十分親近的關係。除此方言之外,福建境內仍有包含了其他的閩南語方言的漢語族閩語支語言之存在。

名称

關於泉漳閩語之名稱及寫法,有福建話閩南話台灣話福佬鶴佬話河洛話等,眾說紛紜,不一而足。[5]

  • 河洛話:1955年,吳槐發表〈河洛語閩南語中之唐宋故事〉後所使用。[6]
  • 臺灣話、臺語:這是日本時代日本政府由台灣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定義的臺灣話,而「早期臺灣語」指未接受西洋、東洋(日本)和南洋等影響以前的台灣語,兼指漳、泉、潮等閩南話。[7]
  • 咱人話(咱儂話)、咱厝話:泉州人漳州人所使用的名稱。[8]
  • 福建話:1832 年麥都思發表的字典使用此名稱,該字典最先使用白話字,當時拼作Hok-këèn。1869 年約翰·馬戈恩(John Macgowan)進一步改良白話字,將「福建話」一詞拼作 Hokkien,也是現在常用的英文名稱。

次方言

福建地區

福建省的泉漳片闽南话,按《福建省志》的分类,可分为四个小片。[9]

其他地區

泉漳片閩南語在中國大陸,除主要分佈於閩南本土,另在江西廣東浙江廣西等地的部分地區亦有分佈,以語言島形式存在。

臺灣

臺灣語:主要混合泉州話漳州話的腔調,加上一些日語(含日式外來語)及其他外來語詞彙。語言學家洪惟仁將臺灣話的腔調分為三大腔,並在其下細分。雖然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大腔,但台灣各地區之間的詞彙使用及部分發音有很大的差異。且從大航海時代就受到外來語影響的關係,現在台語絕大部分的詞彙和原本的漳州、泉州及廈門等地不通用,發音上也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台語的「五分鐘」閩南語念作「一字久」,台語的「臭屁」閩南語念作「排只」,台語的「好參詳」閩南語念作「好拍捨」等等 [10]

  • 混合腔(漳泉音混合,聲調偏漳音的漳泉濫)
  • 漳腔(除了宜蘭腔跟桃園腔外,又被統稱為“內埔腔”)
  • 泉腔(除了臺北腔跟鹿港腔外,又被統稱為“海口腔”)

東南亞國家

音韵对比

元音

音调

泉漳片音调本调调值[11]
音调 泉州话 漳州话 厦门话
陰平 1˧33˥34˥55
陰上 2˥55˥˧53˥˧53
陰去 3˧˩31˨˩21˨˩21
陰入 4˥ʔ5˩ʔ1˩ʔ1
陽平 5˧˥35˩˧13˧˥35
陽上 6˨22
陽去 7˧˩31˩11˩11
陽入 8˨˧ʔ23˩˨ʔ12˥

內部比較

廈門話臺灣話泉州話漳州話的混合,即漳泉濫。其中,北臺灣和南臺灣的腔調分別是偏泉腔和偏漳腔。不過,雖然泉州話和漳州話在發音和詞彙用法上有些許的不同,但在文法上普遍是一致的。此外,臺灣話在經過半世紀日本統治的影響下,有許多日語外來詞融入日常詞彙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也存在來自馬來語英語潮州語粵語的外來影響。

廈門話、泉州話、漳州話、龍巖話、臺灣話、棉蘭福建話檳城福建話新加坡福建話事實上是能夠互通的。

基礎詞彙

以下詳列現代標準漢語閩南語泉漳片斯瓦迪士所枚舉的207個核心詞:

現代標準漢語 閩南語泉漳片
閩南漢字
白話字
1 góa
2 lí, lír, lú
3 i
4 我們 goán, gún
5 你們 lín
6 他們 in
7 che
8 he
9 這裡 chia
10 那裡 hia
11 啥儂 siáⁿ-lâng
12 什麼 啥乜 siáⁿ-mih
13 佗位 tó-ūi
14 何時 當時 tang-sî
15 如何 按怎 án-chóaⁿ
16 𣍐

bē, bōe

17 所有 lóng
18 chē, chōe
19 一些 蜀寡 chi̍t-kóa
20 chió
21 其他 其他 kî-thaⁿ
22
chi̍t
it
23
nn̄g
jī, lī
24 saⁿ
25
26 gō͘
27 tōa
28 tn̂g
29 khoah
30 kāu
31 tāng
32 sè, sòe
33
34 e̍h, oe̍h
35 po̍h
36 查某 cha-bó͘
37 查埔 cha-po͘
38 lâng
39 囡仔 gín-á
40 bó͘
41 ang
42 阿母 a-bú, a-bó
43 阿爸 a-pa
44 動物 動物 tōng-bu̍t
45 hî, hû
46 chiáu
47 káu
48 蝨母 sat-bó, sat-bú
49 chôa
50 thâng
51 chhiū
52
53 樹枝
樹椏
chhiū-ki
chhiū-oe
54 果子 kóe-chí, ké-chí
55 種子 chéng-chí
56 hio̍h
57 kin, kun
58 樹皮 樹皮 chhiū-phôe, chhiū-phê, chhiū-phêr
59 hoe
60 chháu
61 soh
62 皮膚 phôe-hu, phê-hu, phêr-hu
63 bah
64 hoeh, huih
65 kut
66 膩瓤 jī-nn̂g, lī-nn̂g
67 nn̄g, nuī
68 kak
69 bóe, bé
70 羽毛 ú-mô͘
71 頭毛 thâu-mn̂g, thâu-mo͘
72 thâu
73 hīⁿ
74 目睭 ba̍k-chiu
75 phīⁿ
76
kháu
chhuì
77
khí
78 chi̍h
79 指甲 指甲 chíng-kah
80 kha
81 thuí
82 跤頭趺 kha-thâu-u,kha-thâu-hu
83 tshiú 
84 si̍t 
85 pak 
86 tn̂g,tshiân,tshiâng,tiông
87 頷頸
頷胿
頷頸仔
頷仔頸
ām-kún
ām-kui
ām-kún-á
ām-á-kún
88
巴脊
puē,puè
pa-tsiah
89
jú,lú, lin, leng
ne, lin, leng
90 sim
91 kuaⁿ
92
呵(茶)

lim
ha
hah
kuàn
93 tsia̍h
94
95
suh
soh
96 thóo,thòo 
97 áu
98 tshue,tshe,tsher
99 呼吸 喘氣 tshuán-khuì 
100 tshiò
101 khuàⁿ
102 thiaⁿ
103 tsai
104 siūⁿ,siōⁿ
105 phīⁿ,phǐ,phī
106 kiaⁿ
107 khùn
108
徛(家)
tuà
khiā
tsū
109
110
sat
thâi
111 tàu
112 la̍h
113 kik
114
(密)切
tshè
tshiat
115 hun, pun
116 tshì
117 ngiáu
118 óo,ué
119
120 pue,pe,per,hui
121 kiâⁿ
122 lâi
123
124 tsē,tsěr
125 khiā
126 tńg, tuíⁿ
127 lo̍h
128 hōo,hǒo
129 the̍h 
130 𤲍 kheh,khueh
131 buâ
132 sué
133 chhat, tshat
134 khiú
135 tu
136 hìⁿ
137
138 phāng
139
140
sueh, suat
kóng
141 tshiùⁿ
142 ī 
143 phû
144 lâu, liû
145 tàng, tòng
146
tsíng
tiùⁿ, tiòng
147 ji̍t, li̍t
148 ge̍rh, ge̍h, gue̍h, gua̍t
149 tshiⁿ, tsheⁿ, sing, san (零星 lân-san)
150 tsuí, suí
151 hōo, ú
152
153 ôo
154 hái 
155 iâm 
156 tsio̍h, si̍k, sia̍h
157 sua, sa
158
塗粉
tîn
thôo-hún
159 tuē, tē
160 hûn
161
162 thiⁿ, thian
163 hong, huang
164 serh, seh, sueh, suat
165
ping
sng, song
166 ian
167 hér, hé, hué
168 her, he, hue
169 sio
170 lōo
171 suaⁿ, san
172 âng, hông
173 li̍k, lio̍k
174 n̂g, hông
175 pe̍h, pi̍k
176
oo
hik
177
mî, mê
178
日時仔
tàu
ji̍t--sî-á
179 nî, liân
180 luán
181 líng 
182 滿 滿 muá,buán
183 sin
184 kū,kiū
185 hó,hònn 
186 pháinn,phái
187 hú,hū
188 垃圾 lah-sap,lap-sap
189 ti̍t
190 înn,uân
191 tsiam
192 tun,tùn,tūn
193 ku̍t
194 sip
195 kuann,kan
196 tuì
197 kīn,kǔn,kūn,kīrn
198 hn̄g,uán
199 chiàⁿ
200
201
202 lāi
203 kah,kap 
204 hām
205 若是
若準
假使
如果
nā-sī
nā-chún
ká-sú
jû-kó, lû-kó
206 因為 in-ūi
207 miâ

文法

福建泉漳話是一種分析語,因此在詞語在語句中的前後排列對於意思的表達是十分重要的。[12]福建泉漳話允許主-動-賓主詞動詞,然後再接受詞)的造句模式;然而,由於福建泉漳話是一種話題優先語言,所以這樣的語序通常會被打破。和綜合語不一樣的是,福建話沒有時態性別以及複數的型態變化(除了帶名詞);相反地,欲表達時態、性別和複數等概念時,會通過複詞、標示、語法或者上下文來區別。福建泉漳話的動詞並沒有時態變化,時態的表達會透過時間副詞進行修飾。

代名詞

泉漳話內部的方言之間,在代名詞的選用上有些許不同。以下說明使用漢字及白話字

人稱 單數 複數
第一人稱 1 · 3

2 · 3

第二人稱
第三人稱
1 具排他性的「我們」,即不包含聽話者。
2 具包容性的「我們」,即包含聽話者。
3 東南亞福建話用法。

所有格通常後綴「的」(),文言上後綴「之」()。而複數則一般無後綴表達所有格,如:

参看

注释

  1. . 1950 [2018-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6).
  2. 中国语言地图集》,B组B12 闽语
  3. 許極燉,《臺灣話流浪記》, 頁56, 臺灣語文研究發展基金會, 1988
  4. 周长楫;欧阳忆耘 (编),《厦门方言研究》, 页 3; 211,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5. 吳坤明. (PDF). 臺灣學研究第五期. 臺灣學研究中心: 54–73. 2008年6月 [2011-10-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6-06).
  6. 臺灣話俗諺語典(上,下冊)‧序言,蕭藤村
  7. 董忠司編輯召集《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閩南語概要(上冊)》頁12,25.--第一版.--〔臺北市〕:文建會,民90
  8. .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
  9. 福建概览 方言
  10. 洪惟仁. (PD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中央研究院). 2013, 14 (2): 315–369 (中文(台灣)‎). Map 5, p. 355.
  11. . : 21. ISBN 9578447523.(中文)(閩南文)
  12. Ratte, Alexander T. (PDF). Williamstown, Massachusetts: Williams College: 4. May 2009.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与泉漳片相關的分類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