窣堵坡

窣堵坡[1]梵文:स्तूप,stūpa巴利文:Thūpa),又譯卒塔婆窣都婆窣堵波私偷簸塔婆率都婆素覩波藪斗婆[2][3],对中国影响最深的名称是“卒塔婆”,也就是“塔”的名称来源。爲印度地區地墳包式樣,後爲佛教所用;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南亚国家及泰國緬甸东南亚国家比较普遍。在佛教中因為通常是儲放佛陀、高僧舍利所用,故亦稱爲舍利塔佛塔浮屠塔

桑吉大塔

窣堵坡的起源

印度的窣堵坡原是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窣堵坡就是坟塚的意思。开始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在佛出生、涅槃的地方都要建塔,随着佛教在各地的发展,在佛教盛行的地方也建起很多塔,争相供奉佛舍利。后来塔也成为高僧圆寂后埋藏舍利的建筑。

窣堵坡的形式

Butkara stupa 經歷孔雀帝國(例1)、印度-希臘王國(例2、3)、印度-塞人王國(例4)和貴霜帝國(例5)各時期的演化過程。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窣堵坡

关于窣堵坡的形式,许多佛经都有记载,其中律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

我今欲於顯敞之處以尊者(指舍利弗)骨起窣堵波。得使眾人隨情供養。佛言長者隨意當作。長者便念。云 何而作。言應可用磚兩重作基。次安塔身上安覆缽。隨意高下上置平頭。高一二尺方二三尺。準量大小中豎輪竿次著相輪。其相輪重數。或一二三四 乃至十三。次安寶瓶。長者自念。唯舍利子得作如此窣堵波耶。為餘亦得。即往白佛。佛告長者若為如來造窣堵波者。應可如前具足而作。若為獨覺勿安寶瓶。若阿羅漢相輪四重。不還至三。一來應二。預流應一。凡夫善人但可平頭無有輪蓋

窣堵坡传入汉地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与当时中国本土的建筑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的,尤其是舍利塔,古中国楼阁式塔的塔刹就是窣堵坡造型的。这类塔称为佛塔或浮屠塔。

各地知名窣堵坡

窣堵坡传入藏地

窣堵坡早期在汉地發展为覆钵式塔,再传入藏地,成为藏传佛教佛塔的典型样式。藏语称佛塔爲“曲登”(藏语མཆོད་རྟེན་威利mchod-rten)。

参见

注釋

  1. 窣,大陸普通话拼音sū,讀同蘇;台灣國語注音ㄙㄨˋ,讀同素;粵語seot;閩南語sut
  2. 《佛學辭典》(高觀盧編纂):「率都婆,又作窣堵波、窣覩波、素覩波、藪斗婆。」
  3. 吳, 慶洲. . 中國建築. CHINESE ARCHITECTURE. Vol. 034 (錦繡出版 (王進榮)). 2003年8月15日: 第6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